环节衔接自动化的一些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卡通自画像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3:27

概述


以前总担心自动化会带来大量的生产浪费。这种担心主要源自于一旦有些工作自动化以后,有可能会发生使用过度的情况,从而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现在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种观念的改变主要源自于一个流程自动化工具的实际应用过程。

背景


这个流程自动化工具诞生于生产过程中。要想比较好的理解这个工具的作用,需要从原先的流程讲起。由于我目前所处的行业是CG业,所以可能会涉及一些CG业特有的东西。
支撑CG业的基础是数据,数据里又分为资产数据,动画数据,特效数据,灯光数据,还有渲染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对应了每个细分环节里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些软件大而全,能够把所有数据都统一到一起。比如Maya,Max,Houdini等。这些大而全的软件使用者就会形成自己的阵营,相互之间不停地“掐架”。但其实这些的本质问题我觉得是环节细分的问题。
因为涉及到自动化流程的意义,必然要解释一下环节细分带来的好处。首先这些能够统一处理各个环节数据的软件,在个人使用者来说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必然是好的,不用切换软件就可以完成几乎全部的工作。但是在生产环境中,这是极度不合理的。因为每个生产环节处理的数据量都是前向所有环节数据量的叠加。就算在CPU速度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叠加后产生的迟滞仍然是难以接受的。而且由于前向环节所有数据都在一起,甚至会产生前向数据被无意识改变,导致生产出现新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还很难追溯。所以环节细分与隔离是必然的。而各大阵营的使用者“掐架”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哪种软件更能适合全流程的问题。而他们大部分论证都是从如何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开始。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问题产生


一旦环节细分明确了以后,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环节衔接的问题。以前所有数据都在一个软件里操作,环节是不需要衔接的。只需要把一个软件保存的工程文件复制到本地,改个文件名,然后开始制作。更新的时候重复以上步骤。或者直接开个新的工程,把前向环节给参考进来就可以了。每次更新的时候重新打开工程文件就可以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是共同点是不需要任何环节衔接。带来的坏处就是前面说的生产环境下的不合理。但是前向环节的数据怎么给后续环节呢?一般通过提取干净的(后续环节需要且仅需要的)数据来传递给后续环节。提取数据,然后按照流程规范传递给后续环节的过程,就是环节衔接。它是一个含有大量重复工作,且异常繁琐的工作。如果由人来完成将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下面简要讲讲一些环节衔接带来的“人工”工作流程。
由于每个环节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节奏,以及工作效率。在衔接的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比如说,假设有甲乙两个组,甲组是乙组的上游环节。现在甲组需要把文件处理干净给到乙组。但是甲组还有别的任务,不可能马上处理这些数据。而乙组又必须马上获得这些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制作。这时制片部门就会安排人员跟进这些任务,于是召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任务需要优先处理的,需要制片部门统计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统计的数据重新安排一段时间来给甲组统一处理。等制片安排好了,甲组就开始处理了。由于流程每一块都是有大量规范的,甲组不可能记得住那么多规范,所以有些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而乙组就会反馈给制片进行问题统计,然后交给甲组统一另外安排时间处理。如果顺利的话,反馈的次数能保持在1-3次之间。但是这种衔接是经常性任务,不是短时出现的。由于频繁需要制片调整时间,导致了整个项目进入了暴走的不可控模式。

问题解决


自动化工具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规范是死的,只要按着规范走一切都变得很简单。不再需要制片去召集会议,不需要制片频繁调整时间安排,甚至修改时间表。只需要简单地统计一下需要衔接的一些具体内容。然后在自动化工具上进行简单操作,很快甲组需要做的工作就完成了。乙组就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了,以下是已经开发完成的界面:
缓存输出任务提交窗口

新的问题


由于新的工具出来了,会产生大量的使用。但是这种自动化工具的使用会不会因为缺少了正式的会议而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呢?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深深地困扰着我,所以我对这个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观察。不过我当时没有进行数据统计,所以这里也没办法重现使用的数据情况。只能简单说说观察到的情况。
一开始是设计成CS结构,所以任意多个client对它来说问题不大。一开始是每个甲组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提交自己的任务,但是由于分管甲组的是几个不同的小组长,他们的信息是不一致的。曾经某个组员反复提交同一个任务。甚至完成以后还在提交。原因是自动化导出后,以前整组人需要耗时一个礼拜才能完成的大量任务现在三四个小时完成了。所以单个任务,它输出是很快的。而当时是因为那个组员以为任务还没开始,于是重复提交。后来问题问到我这里,我才告诉他任务其实一早已经完成了。
由于统一的任务管理并不复杂,而且管理的难度和强度并不大。后来这个衔接的管理工作就到了组长的手上。工具运行这半年多以来,使用的频率并没有我所担心的那么夸张。甚至可以说使用得越发合理了,由于是组长统一管理,它只有在真实需要输出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也就解决了我之前的担忧。

总结


自动化有利有弊。利是能够帮助流程更快更顺畅,弊就是不够灵活。但是如果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真的是利大于弊。而且由于工具的深入使用,会变得越来越合理,而不会产生过度使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