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厌学——逃课——课程无用——没有所成——后悔。。。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调用toggleclas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0:31
时间 
学习的迷茫 
浮躁——厌学——逃课——课程无用——没有所成——后悔。。。 
让后来者,看看你们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 
 
1.基础知识的说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比如说如果你毕业后从事编程,那么数学模型将非常的有用,假如写一个ERP软件或者测评软件或者统计软件,这些模型都非常要命,因为这是一个关键,如果大学里不学习这些东西,日后需要时再学习将非常吃力。 
当然,我在学校也经常逃学,但是我对日后对我职业生涯有用的知识,即使学的不好,但是也略懂一二,只有这样,日后用到时才可以轻易的拾起来。 
现在要求的是综合素质,即使你计算机学的再好,没有其他的支撑,你绝对不会是一个出色的工作者,比如ERP的实施、CRM的建模都需要经济管理的知识,如果对这些没有概要的理解和把握,能部署这些东西吗? 
更何况,任何知识都有相互的关联,但是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运作不是我们能轻易的掌控的,只有深厚的底蕴才能触类旁通。 
2.专业的重要 
一个人如果没有专业的技能(突出的特点),那么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学好的你的专业,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如果连自己的专业都不能胜任,那么又怎能让你未来的老总信服呢? 
当然,爱好和工作是有区别的,有些人把爱好当作工作,有些人把专业当做工作,这些要看自己的把握程度了。 
3.有用与没用的比较 
学校的教育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我们不能改变,只能自己改变。 
既然学校的没有用,为什么不学习社会上或者你认为有用的呢?不要在彷徨和迷茫中度过你的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 
更何况对于有用和没用的区别是多么的辨证呀! 
但愿对你有些帮助!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都去参加英语培训,我真不明白在学校的时候都在干吗?培训是非常花钱的,其实效果也非常一般,当然有些口语方面的例外) 
 
--------------------------------------------------------------- 
 
楼上的说得很好。我再补充一点我的一位师兄传授的学习经验吧。 
 
发信人:  sir  (阿涩),  信区:  D_Computer 
标    题:  漫谈CS,CE和我们系的教学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Nov  19  04:20:42  2001),  站内信件 
 
 
首先澄清一下CS和CE的内涵:按照北美的习惯,绝大部份计算机系是偏软件的, 
用CS为系名;少数(二十个左右)计算机系是偏硬件的,用CE做系名。为什么偏 
硬件的这么少呢?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搞硬件的人都在EE系里。所以说,不管CS还是 
CE,都以学术研究为主,而非以应用为主。当然,以上是指研究型大学(大约一百多 
所最好的大学)的情况,因为研究型大学执行(一定程度上的)精英教育,以培养研 
究家(PHD)为几任。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或MS)毕业生基本不愁出路,所以不必太 
早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在地方性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层次的教育里,要培养大量的 
技术人员(MS,BS甚至职业学位),并且保证他们能找到工作,所以教学以实用为主, 
对science避而不谈。这种情况下,系名往往改成Information  System 
(IS)或者Computer  andInformation  System(CIS)。总的来说,层 
次越低的学校,用IS或CIS做系名的越多,用CS或CE的越少。 
 
CS软件的研究领域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把计算机/网络系统抽象成一定的数学 
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加工程的hack)解决其中的问题,这个跟逻辑门之类毫无 
关系。事实上,即使是搞硬件研究的,一般也不会直接跟逻辑门打交道--多少年前就改 
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了。如果一些ddmm提到计算机就想到逻辑门,那只能说明我们 
的硬件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一些同学看不到CS学术研究对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这里我想稍做说明。就从Lv同学举的几个例子来看吧: 
1)zip,jpeg,mpeg等技术都是基于对数据压缩算法的研究,而数据压缩算法 
又是基于信息论。我们系的一些同学之所以对此不太熟悉,是由荒谬的学科分类体系 
造成的--在中国这些都被划入电子信息工程的范畴,计算机系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 
学到。事实上在北美,从事数据压缩的CS研究者不见得比同领域里的EE研究者少。 
2)大家都知道Java是一种OO语言,知道它的卖点是类型安全......但OO从 
何而来?类型安全是什么东东?这全都来自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大家看到程序设计 
语言的学术刊物上那么多近乎天书的lambda表达式,有没有想到它和Java的关 
系呢? 
3)要说加密技术,呵呵,真是个再好不过的例子。整个密码学,在作为计算机科学 
的一个分支的同时,又是纯粹数学的一个分支。做这方面研究的人,基本上全都是 
纯粹数学家。它的核心就在于利用数论/信息论/概率论/可计算性理论等数学工具,来 
构造各种协议或模型。如果你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怕会天天恨自己数学基础太差。 
4)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读过TCP/IP的specification?又有多少人明白 
为什么协议要设计成这样?例如,三次握手有多少道理?滑动窗口又有多少道理? 
即使你只想做一个工程师,不知其所以然也会让你无法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 
 
Lv同学的一部份意见我觉得是有道理的,那就是我们 
系的教学不够实用。 
 
这里面要区分两种情况:有些课程,例如形式语言与 
自动机,不能追求实用。因为它是理论基础课,是 
实用的基础而非实用的本身。但另一些课程,则至少 
在一定程度上要追求实用。例如我们的某些“实验” 
课程,从头到尾让学生拨开关,这有什么意义?我看 
还不如把机箱打开,让大家看看主板上的线路,再让 
大家自己动动手做点什么。再例如我们该不该教一点 
具体的操作系统,如Linux?我看大有必要。做一个 
Project,比做一大堆问答题都有用得多。世界上较好 
的大学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发信人:  sander  (虚竹),  信区:  D_Computer 
标    题:  [转载]  胡侃学习(理论)计算机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Oct    8  09:06:27  2001),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themat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ir  所发表  】 
我也来冒充一回高手,谈谈学习计算机的一点个人体会。 
由于我是做理论的,所以先着重谈谈理论。 
 
记得当年大一,刚上本科的时候,每周六课时数学分析, 
六课时高等代数,天天作业不断(那时是六日工作制)。 
颇有些同学惊呼走错了门:咱们这到底念的是什么系? 
不错,你没走错门,这就是(当时的)南大计算机系。系 
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而 
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就是数学,虽然也许是 
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 
 
数学分析这个东东,咱们学计算机的人对它有很复杂 
的感情。爱它在于它是第一门,也是学分最多的一门 
数学课,又长期为考研课程--94以前可以选考数学分析 
与高等代数,以后则并轨到著名的所谓“工科数学一”。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恨它则在于它好象难得有用到的 
机会,而且思维跟咱们平常做的这些离散/有限的工作 
截然不同。当年出现的怪现象是:计算机系学生的高中 
数学基础在全校数一数二(希望没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学), 
教学课时数也仅次于数学系,但学完之后的效果却几 
乎是倒数第一。其中原因何在,发人深思。 
 
我个人的浅见是:计算机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固然 
跟数学系不同,跟物理类差别则更大。通常非数学专业 
的所谓“高等数学”,无非是把数学分析中较困难的理论 
部分删去,强调套用公式计算而已。而对计算机系来说, 
数学分析里用处最大的恰恰是被删去的理论部分。说得 
难听一点,对计算机系学生而言,追求算来算去的所谓 
“工科数学一”已经彻底地走进了魔道。记上一堆曲面积分 
的公式,难道就能算懂了数学分析? 
 
中文的数学分析书,一般都认为以北大张筑生老师的 
“数学分析新讲”为最好。我个人认为南大数学系的“数学 
分析教程”也还不错,至少属于典型的南大风格,咱们 
看着亲切。随便学通哪一本都行。万一你的数学实在 
太好,这两本书都吃不饱,那就去看菲赫金哥尔茨的 
“微积分学教程”好了--但我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你 
不想转到数学系去。 
 
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也基本上是计算型的 
东东。如果你打算去考那个什么“工科数学一”,可以 
做一做。否则,不做也罢。 
 
中国的所谓高等代数,就等于线性代数加上一点多项式 
理论。我以为这有好的一面,因为可以让学生较早感觉 
到代数是一种结构,而非一堆矩阵翻来覆去。当年我们 
用林成森,盛松柏两位老师编的“高等代数”,感觉相当 
舒服,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教材。此书相当全面地包含 
了关于多项式和线性代数的基本初等结果,同时还提供 
了一些有用的比较深的内容,如Sturm序列,Shermon 
-Morrison公式,广义逆矩阵等等。可以说,作为本科 
生如能吃透此书,就可以算高手。后来它得以在南大出 
版社出版,可惜好象并轨以后就没有再用了。 
 
国内较好的高等代数教材还有清华计算机系用的那本, 
清华出版社出版,书店里多多,一看就知道。特点嘛, 
跟南大那本差不太多。 
 
但以上两本书也不能说完美无缺。从抽象代数的观点 
来看,高等代数里的结果不过是代数系统性质的一些 
例子而已。莫宗坚先生的“代数学”里,对此进行了深刻 
的讨论。然而莫先生的书实在深得很,作为本科生恐 
怕难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后成熟了一些再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很重要,可惜少了些东西。 
 
少了的东西是随机过程。到毕业还没有听说过Markov 
过程,此乃计算机系学生的耻辱。没有随机过程, 
你怎么分析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怎么设计随机化算法 
和协议?据说清华计算机系开有“随机数学”,早就是 
必修课。人家可是工科学校,作为自以为“理科计算机 
系”出身的人,我感到惭愧。 
 
另外,离散概率对计算机系学生来说有特殊的重要性。 
现在,美国已经有些学校开设了单纯的“离散概率论” 
课程,干脆把连续概率删去,把离散概率讲深些。我们 
不一定要这么做,但应该更加强调离散概率是没有疑 
问的。 
 
计算方法是最后一门由数学系给我们开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