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W:大连软交会凸显中国软件新趋势

来源:互联网 发布:openstack源码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30

2008年,恰逢大连市软件业发展的10周年。

6月19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贸促会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大连市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交会和信息服务业交易会开幕。“软件,引领数字融合”的大会主题,凸显出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日趋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正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

为期4天的第六届软交会不仅吸引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等30多个省市的国内参展团,还吸引了日本、以色列等国外参展团。展览、会议论坛、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多达50多项,形成了国际合作、自主创新、行业应用、人才交流、资金对接、信誉体系等六大板块内容,体现了软交会作为一个发布平台、对接平台和交易平台的地位。

外包热度不减

“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怎样使大连乃至中国成为亚洲服务外包领军者”、“欧美软件/IT高端外包项目的竞争和管理”……虽然软件外包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第六届软交会期间形形色色的聚焦于“外包”的专题论坛,依然显示出外包的热度不减。

这与大连已深入人心的外包城市的形象不无关系,毕竟,从对日外包业务起步的大连,已经成为中国的软件名城。

68.2%,这是10年来大连软件产业规模的年均增长率。10年来,大连的软件产值从两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15亿元,软件出口从不足100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7.2亿美元,软件企业从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家,软件从业人员从当时的3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人,形成了华信、海辉、东软等一批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到2012年,大连软件产业出口量争取达到中国第一,到2018年前后,力争将大连打造成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争取与一些先进城市比翼齐飞”,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

大连市政府发展软件产业的决心和政策力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总投资达150亿元、预计全部工程将在2017年竣工的“大连天地·软件园”,将目光瞄准了全球软件及外包行业的公司和人才。虽然大连已经有了大连软件园、大连软件园腾飞园区,但是房地产开发商依然非常看好大连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才有了这个集软件开发中心、商业区、住宅区、教育科研设施、公共娱乐设施于一体的新软件园。

然而,外包产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以前中国外包企业就是靠低成本吸引人,现在,发包商更关注外包企业的技能建设、技术建设和人才储备,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麦肯锡大中华区董事长欧高敦说。

也就是说,中国更应该在扶持政策、人才培养等“软”环境方面下功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软件外包发展道路。

与欧高敦的观点相类似,IDC中国总裁郭昕也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进入2.0时代的观点,“与印度软件业所走过的规模经济道路不同,中国软件和外包服务产业可以走一条范围经济的道路。”

他认为,服务外包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博弈。全球化2.0时代让一个企业的采购中心、结算中心、HR中心、交付中心、研发中心遍布全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中国完全可以凭借国内市场巨大、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抓住全球经济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机会。

凸显嵌入式

而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更应抓住嵌入式软件飞速增长的机遇。

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手机产量2.63亿部,数码相机2.795万台。这带来了嵌入式软件的高增长,2007年国内嵌入式软件市场收入达到1215亿元,占了整个软件产业规模的21%,而移动通信、数字家庭、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发展尤其迅速。

我们已经很难将IT企业单纯划分为软件公司或硬件公司了。第六届软交会近3万平方米的展区里,汇集了Intel、SAP、IBM、思科、富士通、日立、爱立信、东软、用友、华信、海辉、中科红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他们的展台前,记者看到更多的则是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

你只需把一个手指放在特殊的认证器上,机器就可以通过对比存储的手指静脉影像与此次抽取出的静脉影像特征,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是日立开发的手指静脉认证技术在PC上的应用。此外,这项技术还应用在ATM机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设备上。

与人们熟悉的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相比,静脉识别因其使用方便、误判率更低而备受青睐。2007年,日本仅安装了指静脉认证装置的PC机就有5万台,生物识别认证市场的潜力巨大。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自己包括数字机顶盒、蓝光DVD等设备在内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 大连天维科技也带来了高清数字影音解决方案,包括系统级软件iTVi OS、通用低成本高清硬件方案iTVi Box、网络内容发布方案iTVi CMS等。用户只需把一个小盒子连接到高清电视上,就可以实现高清娱乐享受。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制与相关增值服务的开发。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电子计算处,目前则是一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启明拥有汽车视听导航仪、便携式车载电脑、车载移动数据定位终端等车载信息系统产品,也有汽车行业的管理软件、汽车电控系统检测等相关电子产品。

富士通中国总经理武田春仁甚至在演讲中搬出财务数字,以说明富士通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纯硬件公司。

上述事实都是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拥有自主品牌的CT机、磁共振、X射线等数字医疗产品和NetEye网络安全产品的东软,今年提出了将嵌入式软件作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的发展策略,也正是看到了软件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带来的新产业机会。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软硬件融合发展的理念,就是将软件企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软件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渗透融合,而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信息化、数字电视、数字奥运等国家重大工程,都为这种实践提供了机会。

自主创新乃突破口

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的出口额由2000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超过100亿美元,面对发展迅速的中国软件外包产业,IBM软件集团开发总监戴弘却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外包是中国软件企业的起步,而技术创新才是未来方向”。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也认为: “中国软件产业的根本和脊梁应该是软件产品和技术,特别是面向自己市场的核心技术。”

那么,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软交会上发布的《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将深圳列为软件自主创新的新型城市,该报告指出,嵌入式软件引领深圳500多家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企业走上了以软件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道路,深圳本土企业占软件企业总数的91%,却创造了软件产业97%的营业收入和99%的利润。

深圳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艰难征程中,嵌入式软件产品成为目前最现实的突破口。应用了嵌入式软件的智能手机、数字家庭、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智能化产品也为国产嵌入式系统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创造了契机。

尽管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的软件人才,但绝大部分都是最近三四年进入人才市场的低端人才,中高端管理人员和实用型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张亚勤表示: “中国的软件企业不缺少CEO,缺少的是CTO、架构师,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软件项目管理人才。”

这种人才结构成为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的最大瓶颈,对此,戴弘表示,“这样的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通过具体的项目培养出来的,企业只有把眼光放在核心技术上面,才能不断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链接

首发《超越中国制造》

6月18日,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和中信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超越中国制造》一书在大连市举行了首发仪式。作者通过对70多位参与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人物的采访,获得了近100万字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该书是对大连软件产业的10年发展的梳理和再现。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传媒出版界首次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园经济模式发展进行透彻剖析的图书。本书由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作序。他在序中说,“超越中国制造的努力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其意义将超出中国本土”。

大前研一毫不掩饰自己对大连发展前景的乐观。2001年,大前研一与一些大连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开会时,说了这样一个预言: 大连可以成为中国新兴的外包中心,将来大连会有超过20万人从事外包业务。当时,很多人对这个预言抱有疑问。今天看来,拥有良好区域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大连,抓住了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大前研一的预言正在实现。

本书为计算机世界报社资深记者、IT业著名评论人高丽华女士所著。高丽华从1988年开始关注IT领域,从1998年开始连续4年在计算机世界周报开设“丽华专栏”,该专栏被誉为“IT领域第一专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