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业教育的分析与探索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pop3 接收邮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9:07

    2003年是我国大学扩招后首界毕业生毕业的高峰年,比去年净增67万人,增长率达到了30%。而用人单位选人更加务实、求真。付出同样的工资,能招到有经验的就不招没经验的,能招到学历高的就不招学历低的,目的是花尽量少的人力成本,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而应届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大学的课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加上自己一直处在“天之骄子”的心态上,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显得手足无措。

    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稳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

    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需要再就业者,或是在岗需要充电的人,他们都希望很顺利地实现“就业”,能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稳定地工作。如果达不到“就业”的目标,其他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但要真正切实地实现他们的就业目标,仅仅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教育”机制,并且形成良性的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就业教育的定位和理念

l         中国教育体制

中国的教育体制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基础教育是对人类已有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继承,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职业教育包括职高、中专、大专,分别由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来承担,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技术员、技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承担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注重实际操作的工作;高等教育一般是指本科教育,由普通高等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目标是培养工程师型人才,从事工程设计等工作;而硕士、博士属于研究型人才,担负着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任务,由大学和研究所进行培养。这种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合理的人才设置结构。

在公司里人才结构也是按照低、中、高层次划分的,从事一般性工作的人没有必要具备本科、研究生学历,但是由于在人们的观念当中,似乎学历越高就越有竞争力,其实不然,公司更加看中的还是你是不是适合这个岗位,有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上,一般成金字塔型:金字塔的底部是基础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最大,大专、中专、职高学历的人员就可以胜任;工程设计、规划计划、管理型人才属于金字塔的中部,一般有本科学历就够了;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需要硕士、博士的学历,他们在金字塔的顶部,需求的数量比较少。

由于最近几年人们盲目追求学历,没有认真思考社会的实际需求,结果造成了个人要拿一个更高的学历,学校要培养更高学历的人才,单位招聘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的现象,由此造成人才高消费,本来可以由大专生干的工作要本科生干,可以由本科生干的工作要研究生干,不但影响了整个社会合理的人才结构,而且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所以,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应该在“人才观”上转变观念,不是“唯高学历是用”,而是“唯合适的人才是用”。

l         就业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步伐、技术更新的加快,人们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便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但是,当所有的人都去追求本科、硕士学历的时候,却没有感觉到技术员、技师的工作更容易得到,当手里拿着文凭、证书去面试的时候,公司却对工作经验更感兴趣。这样就出现了本科生、研究生为了掌握一项工作技能而去读中专、读大专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机制解决呢?由此,我提出了“就业教育”的概念。

“就业教育”是指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包括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团队合作技能;最终获得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求职面试技能。所以“就业教育”是面向成人,以培养这三方面的技能为核心,让学员获得就业能力的一种形式的教育。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根据企业的需求,以项目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员深刻体会企业里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达到掌握技能、增加经验的目的。教材内容来自于对企业的调查,教师来自于企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保证了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高度一致。

合作技能注重培养学员的沟通能力、互助能力、容忍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等,以解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背景、工作习惯、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产生的工作配合上的不一致,达到高效率地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的目的。

求职技能主要培养学员的自我推销能力。许多人由于不善于推销自己,总是不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结果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简历、证书、推荐信、相关资料等都是推销自己的广告,自己的言谈、举止、着装、气质、自信等等,都是推销自己的手段,懂得推销自己和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就业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也不同于认证培训。学历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和专业都偏重于理论和基础,一般情况下是三到四年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为了就业,就没有必要选择参加学历教育。目前流行的各种认证培训,经过短期培训获得一个认证证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某一单项技能的提升,适合在职人员为了提高一项新的技术参加学习。而“就业教育”是针对企业中某一类具体的岗位进行的全面的能力培养,不拘泥于某一厂家的技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立即能够用得上的技术。比如,营销专业的教师,就是公司里的营销总监,白天他在上班,晚上或周末来给学生上课,讲的内容都是上班时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学完了第二天就能在工作中用上。

l         就业教育的对象

“就业教育”面向有相应基础的成人和在职人员,不分学历、专业、年龄,在短期内使学员获得一项就业技能,达到就业和提升自己的目的。这种教育形式实际上是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尽管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但是由于其面向的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人生目标和定位还不清楚,人格还需要完善,所以进行两年到三年的长期教育是必须的。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由于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局限,要及时地跟上这种变化,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高等教育也是一样,尤其是目前在招生、教学内容、用人制度等各个方面都由政府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读完中专、大专或本科的课程以后,再参加几个月的“就业教育”,是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另外,由于“就业教育”所提供的专业都是来自于企业需求的最新内容,针对待岗再就业人员,和在职需要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目前许多职位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如面向不同行业做开发的程序员,如果懂得相应的行业知识,开发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许多管理岗位上的人才,一般情况下是从技术人才中提拔,就需要补充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技能,避免因管理能力跟不上,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有的管理者,在看到自己的部下工作不令人满意时,干脆自己亲自做,或者每一个细节都由自己把关,殊不知他已经不是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了,他的工作考核已经不是他自己能不能把工作做好,而是考核他能不能带领一个团队把工作做好。

       因此,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待业和转岗人员,还是在职人员,都需要“就业教育”机制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目标,或胜任工作岗位需要。

 

二、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l         内容来自于企业

目前,大学里的课程一般都是沿袭过去的内容,即使是变化最快的计算机课程也都比较陈旧,学生学完之后到了企业用不上是自然的。甚至现在的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所培训的认证内容,也是互相抄袭,至于说所教授的内容是不是在工作中有用,根本没有做过论证。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认证培训,具体所学的内容是不是有用,刚开始并不清楚,一旦学完了,真正去应聘的时候,才知道过去所学习的东西不能派上用场。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存在,手握证书期盼高薪的梦想破灭,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学习课堂上的东西,对认证证书不再感兴趣,这种结果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大家上大学、考证书都是在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实现就业的根本问题是个人所具有的本领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就业教育”课程里,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工作第一线的调查,并进行综合整理,以学员易于接受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所以,“就业教育”的实质是“紧紧跟着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

“就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可以灵活多样,只要紧跟企业的需求就行。目前,人才市场对程序员的需求量大,就可以开设程序员专业,对市场营销人员需求量大,就可以开市场营销专业。时间可以安排在平时,晚上、周末、寒暑假,在校学生可以学习,在职人员也可以学习。

l         课堂模拟工作现场

公司在招聘人的时候第一看中的是技术能力,在技术能力上达不到的人首先就被排除。由于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刚毕业就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是不可能的。而工作技能的培养单靠讲解没有用,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这样学生才感兴趣,才会投入,才真正有体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老师就应该是工作第一线的高手,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一线工作能力的学生。比如开设程序员专业,只是让学生明白了程序设计语言,学生自己不能编写出具有商业价值的软件,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没有用。在目前中国的软件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培养程序员就像要培养出一个作家一样,只教给他组词造句,甚至会写一篇一篇的小短文,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如何去构思、去想象,如何去体会别的小说的精巧之处。对于学习一项IT技能来说,没有必要去搞清楚技术的细节,也没有必要把许多内容都记在脑子里。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背下来了,考试的时候就考这些内容,通过了就算过关了,这样的“过关”在实际工作当中肯定是过不了关的。“就业教育”提倡自己亲手去做,老师就像经理一样给你下达任务,老师告诉你完成任务的方法,怎样完成任务完全靠自己。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人天天指导你、帮助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谁完不成谁就会在工作考核上记上一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收入,甚至自己的发展。所以“就业教育”的课堂就是工作的现场,老师是你的经理,同学是你的同事,每天的学习内容就是“工作任务”。

l        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五步教学法

一、 基础知识学习岗位概述基础理论是事之由头。走好第一步学习成功来源于兴趣岗位概述让学员初次领略“见一斑而窥全豹职业发展辉煌前程”的喜悦。二、实例剖析:在案例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动手加深对理念理论的认知、理解。三、阶段考核:步步为营的检验巩固已学的技能。四、项目实践:在此阶段学员的专业技能呈阶梯式增长,并在其中融会贯通所项目的心得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挖掘创新能力。五、推荐实习:“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学员会在此阶段中努力证明自己取得的成绩

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也是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十分清楚的内容。一般的企业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一般意义上讲“企业以追求利益为目的”,但这种利益的获得要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实现某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实现,比如生产打印机的厂商,要在几年内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每年实现在多少台的销售额;培养程序员的学校,要在几年内培养多少程序员,每年要实现多大的招生量等。企业的目标是跟个人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没有前途,个人的前途也无从谈起。在组织结构上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公司会有很大差别,知道自己处在公司的哪个位置和应该承担的职责,会对自己的发展和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有很大帮助。工作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正规的公司中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图。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的文化,是互相帮助还是互相倾轧,是积极向上还是人浮于事,是鼓励人才脱颖而出还是压制埋没人才,是一言堂还是集体领导,等等都是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总之,模拟工作现场就是要通过课堂设计,让学员感受和体会工作的氛围,减少因课堂到公司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不适。

l         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培养的学员是不是受企业欢迎,不仅体现在技术素质上,还体现在其他素质上。一个人才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就是专业技能,是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比如程序员就必须会编程序、做项目;推销员就必须对这个产品十分熟悉而且具备推销技巧;会计就要具备会计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做经理不但要懂业务而且要会管理等,所以,硬技能首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可以承担这个岗位的工作,硬技能不符合这个岗位的需要,首先在简历这一关上就被淘汰掉了。

软技能是指除硬技能之外,其他的所有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等。软技能的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到应聘的效果。应届毕业生在硬技能、软技能两个方面都很欠缺,所以在应聘时难度大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有些大公司在人力投入上很大,他们愿意培养在硬技能方面暂时不足的人,他们主要看在你的软技能上,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你的硬技能培养出来,就是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但软技能却是不能在短期能够全面培养的,一个人的软技能是长期形成的,受个人性格、阅历、家庭、生活环境、爱好、价值观、人生观、理念等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公司选人时常常更偏重于软技能,如果两个人硬技能差不多,他会选软技能更高的,如果软技能很高而缺乏硬技能,他会在硬技能方面进行短期培养。

“就业教育”在硬技能、软技能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把硬技能、软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个人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往往软技能更重要。

l         协助学员扩大就业门路

“就业教育”的目的是协助学员就业,首先在硬技能和软技能方面给予培养,使学员具备就业的素质;其次是培养学员找工作的方法。由于中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人事制度上也是计划体制,不仅国营企业是这样,即使私营企业也存在很大计划体制的烙印。实际上人才是一种社会共有的、可以流动的资源,或者叫一种商品,哪里有需求就可以往哪里流动,让市场去调节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的作用在于进行宏观调控。

在“就业教育”中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就业服务,培训机构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为学生提供定点实习基地,定期举办企业和学员直接进行双向选择的人才见面会,以及通过学员就业服务跟踪系统为学员提供终身免费就业服务,通过这些具体的就业服务措施,拓宽学员的就业渠道。

目前,中国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找工作难,一方面是由于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跟个人不知道找工作的方法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是体现在简历的写法上,简历是个人求职的广告,简历不规范或者没有把自己的才能表达清楚,就不容易被招聘者发现你,这样你就可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第二是面试的表现,没有一定的面试技巧,也常常会错过机会,公司在招聘人之前就已经定出了一个标准,面试是按照这个标准在选人,应试者如果心里清楚这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去做,成功的可能行就很大。有的人在面试之前都没有搞清楚这个职位要做什么,只是想试试或碰碰运气,当然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一般情况下,学员在真正掌握了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后,就已经基本具备了就业的能力,但要达到就业的目标,还需要学员自己进一步的努力,学员是不是能够被公司看中,取决于学员自己,培训机构硬把学员推到公司里去,对学员和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学员对公司不满意或者公司对学员不满意,对学员、公司、学校三方都有损害。许多学员缺少一种主动精神,往往有一种依赖心里,时常处在被动和消极面上。殊不知在家里有父母关照,在学校有老师关照,而到了社会上就需要自己关照自己,一切要依靠自己。

l         跟上后续服务

由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人员构成等各方面的差异,学员在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还会产生不适应,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完全融入到公司中去。在这个磨合期间,主要需要在两方面给学员提供后续服务:第一是技术上出现了问题;第二是人际关系上出现了问题。这两种问题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不一定包括了企业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学生也不可能把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百分之百融会贯通,所以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后续服务队伍。技术上的问题由老师、技术人员通过EmailBBS、电话、讨论会等各种手段提供支持,学员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遇到问题随时沟通,实现知识共享。人际关系上的问题由学员服务部门给予指导,学员也可以通过朋友、同学互相讨论。

学员除了刚就业时需要一定的后续服务之外,在工作一两年之后会遇到转岗和增加新知识的问题,仍然需要后续服务。“就业教育”关注学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l         教师队伍的培养

IT产业被称为是朝阳产业,IT人才被称为是“金领”,尽管网络泡沫经济的影响,给IT行业带来了滑坡,但从人才招聘市场数据来看,IT人才的招聘数量一直遥遥领先,居高不下。一位高级IT专业人才,年薪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更具吸引力的是如果能开发出一个受欢迎的通用小软件,一下子就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年仅23岁的Netscape软件的编写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在这样一个人才如此抢手的行业里去聘请教师,其难度可想而知。作为IT培训讲师,除了具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要具备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等优点,这就为寻找讲师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所以,讲师的价值还不能以挣钱的多少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自己的磨练、人生体验、社会责任感等各个方面。来自于工作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往往都没有做过老师,不知道如何备课、如何讲课、如何与学生打交道,甚至于缺少讲课的勇气,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又因为劳动强度太大,又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体力。一般情况下,新教师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培养后,才能走上讲台,并且要给予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为了保持讲师的技术不至于与企业需求脱节,需要从企业中拿一些真实的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做,这样既能让学员感受到企业工作的氛围,又可以避免老师脱离实际应用。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评估是必须的,而且评估的结果直接和教师的奖金挂钩,这样可以很有效地督促教师不断完善授课效果,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是一个培训机构的灵魂,好的教师不但能够给学校带来效益,而且能够给学校创造品牌,所以帮助老师规划好职业发展生涯也是留住优秀教师人才的有效方法。

l         教材的研发

对于小型的培训机构没有自编教材的能力,要么作为某一个厂家的授权培训机构,使用授权厂商的教材;要么从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中大型的培训机构,就要有自己的教案编写、课件开发、教材研发机构,以便扩大市场、树立品牌。教材的研发周期比较长,一般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项新的技术一经推出,马上就推出相应的教材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熟悉之后还有一个市场推广的过程,而课堂的教学内容又需要先于市场推广一步,以免课程内容落后而影响学员就业,所以编写教材的机构就需要和技术原厂商或相关的技术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随时调查企业的需求趋向。IT行业的技术发展很快,天天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判断这种技术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前途,就需要教材研发人员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教材的编写还不同于一般的技术书籍,需要考虑初学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于“就业教育”来说,还要研究工作岗位的特点,以及技术的实效性。在“就业教育”的教材编写方面,着重强调面向岗位的人才培养,不但有硬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照顾到软技能方面的内容,做到内容全面、技术实用。

 

三、就业教育的管理和发展

l         产权关系明晰

1996年国家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明文规定“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教育机构清算时,应当首先支付所欠教职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教育机构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返还或者折价返还举办者的投入后,其余部分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事业”,这就意味着投资办学者只能是作为公益事业来办,不能赚钱归自己所有,清产核算后的资产也要上缴国家。这样的规定也有其道理,首先办学是培养人才,对人的培养教育可能对一个人产生一生的影响,培训的作用发生在培养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培训不当,轻则影响个人发展,重则影响社会发展;其次是社会力量办学国家不收所得税,营业税也比较低。

2001年开始,国家对教育的产业化开始讨论,既然可以对“教育”实行产业化运作,营利也是理所当然了,因此在2003年出国家公布出台了《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民办学校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这样,就从国家政策上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取得多少回报才算是“合理回报”,清产核资后的财产如何处理,还是没有明确,这样大量资本还是不能进入教育市场。

一般情况下培训机构采取公司和学校并存的方式,由公司投资建立学校,学校的回报打入公司,而公司是可以股份制的,公司的股东可以终身持有公司的股份,这样投资办学的利益回报也就有了保证。但是,将学校的投资回报打入公司的过程中,公司又多缴了营业税,而且还要缴纳所得税。这样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同一块业务,为了使投资者确实落实回报且避免重复征税,国家还应出台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办学的政策、法律、法规。随着国家教育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培训机构的产权会朝着有利于教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逐渐过渡。

l         产业化经营

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上来看,可以产业化经营的教育机构只有面向就业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属于对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不能营利,不能产业化运作。在高等教育中,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运作模式,要想产业化运作并非一日之功,尽管有许多民办大学不需要国家投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但在招生权限、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证书发放等各个方面,还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职业教育是可以产业化运作的,目前有许多职业学校已经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还是处在不景气的状态,一方面受到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老化、师资力量不足,在短时间内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存在很大难度。最容易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是新生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尤其是公司和学校并行运作的机构。

产业化运作的核心是要树立品牌,而品牌的树立要靠师资力量、教材和市场运作能力。产业化运作的方法是要有一套自己完善的机制,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主营业务,不能什么都做;其次是有教师培养机构和教材研发机构,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研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教材,是保持品牌的基本条件;第三就是能够进行巧妙的市场运作。在市场运作上一般采用开设分支机构和连锁加盟的方式。对于投入不大的业务可以采取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对于投入大的项目可以采取连锁加盟方式。而由于教育培训的质量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连锁加盟方式的质量控制有很大难度,需要授权机构和加盟机构双方共同努力,把各自应尽的义务落到实处,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自己进行师资培养、教材研发、市场运作的培训机构,可以加盟在某一品牌下,在当地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可以节省自己的经费,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就业教育”不但可以在教学资源上形成共享,在就业资源上也可以形成共享,连锁机构之间的就业信息是可以随时互通的,全国各地的人才可以通过连锁机构交流。

l         管理和服务队伍

一般的培训机构只需要教学和教务人员,而“就业教育”增加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就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自于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有一批调研人员需要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需求,然后制订教学内容。在学生来报名学习的时候,需要专门的职业咨询师对学生的条件进行评估,判断他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应该向哪个职业方向发展,帮助学员规划职业发展生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外,由学校管理人员组织专门的拓展训练、军事训练和业内专业人士座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为学员就业服务专门成立的“企业合作联盟”,是“就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保持联系的桥梁,是促进学员直接成功就业的纽带。企业合作部是“企业合作联盟”的具体工作机构,他们定期进行人才交流、技术沙龙、现场参观,让学员感受企业、认识企业、热爱企业,并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l         就业教育的发展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也弥补了认证培训在对学员全面素质培养上的不足。针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在最后一学期加入“就业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毕业时具备实用的就业技能,以解决应届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培训机构为了适应市场形势,也可以逐渐纳入“就业教育”机制,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转岗再就业人员、在岗充电人员进行培训,切实协助政府、社会解决许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培训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

“就业教育”从概念上跳出了职业教育和认证培训的圈子,直接指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业,从思想上把人们的关注重点从文凭、认证证书上移开,切实将培养人才的实用技能放在第一位,这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必要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