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est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喷子国家治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19:11

YY

网络时延RTT介绍(往返时间rtt)

RTT(Round-Trip Time): 往返时延。在计算机网络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一般认为单向时延=传输时延t1+传播时延t2+排队时延t3

t1是数据从进入节点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等于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t2是信号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等于信道长度/传播速率(光纤中电磁波的传播速率约为2*10^5 km/s,铜缆中2.3*10^5 km/s)

t3可笼统归纳为随机噪声,由途径的每一跳设备及收发两端负荷情况及吞吐排队情况决定(包含互联网设备和传输设备时延)

综上:时延并无标准值只有经验值。某运营商规定网内路由器间时延1000公里之内<=40ms,2000公里之内<=60ms,3000公里之内<=80ms


http://blog.csdn.net/jackywangjia/article/details/27643379

答:往返时延RTT只是对运输层的TCP协议才很重要,因为TCP要根据平均往返时延RTT的值来设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时间。UDP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因此RTT对UDP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不要笼统地说“往返时延RTT对运输层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TCP才需要计算RTT,而UDP不需要计算RTT。
2、存储数库据索引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使用:B*树
建立索引后,查询时,先去查找索引,索引就像书的目录,然后根据索引中的位置信息(就像书中的页数),直接定位到要查找的那条记录。当更新时,不仅要更新表,还要更新索引,速度会降低
so_linger
负载均衡。
s0_reuseaddr
inter x86是小端
c++编程过程中你会用哪些方法来避免内存泄漏  洪琨 避免内存泄漏
语视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分类器(cnn/boost/目标检测和跟踪) 项目经历。机器学习训练 样本
说话注意:条理性、细节
检测跟踪、常用算法 (优缺点、原理)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