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结构与磁盘划分

来源:互联网 发布:char占几个字节 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2:31

存储结构

Linux一切的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开始并且按照文件系统目录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采用树形结构来存放文件并定义每个区域的用途。
目录名称严格区分大小写,名称中不能包含反斜杠(/)
常见目录定义

/boot: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任何设备与接口都以文件形式存放在此目录
/etc:配置文件
/home:用户主目录
/bin:单用户维护模式下还能够被操作的命令
/lib: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及/bin与/sbin下面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
/media:一般挂载或删除的设备
/opt: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文件夹
/srv: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目录
/tmp :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proc: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usr/local :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usr/sbin:非系统开机时需要的软件/命令/脚本
/usr/share: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 :主要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
/lost+found: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文件片段存放在这里

路径的概念:

绝对路径:由根目录(/)开始写起的目录或文件名
相对路径:相对于的那个钱路径的写法

磁盘划分

硬盘设备有大量的扇区组成,第一个扇区保存“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信息”【单个扇区的容量为512bytes,主引导记录占448bytes,分区表占64bytes,每记录一个分区信息需要16bytes】。

因此只能有4个主分区(一般选择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中可以创建无限制的逻辑分区)

主分区编号:1-4,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Linux中一切都是文件,硬件设备也是如此,Udev会一直以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并侦听来自内核的uevent来管理/dev目录下的设备文件

主要的硬件名称如下:

IDE设备: /dev/hd[a-d] 【现在基本没了】
SCSI/SATA/U盘:/dev/sd[a-p]
软驱:/dev/fd[0-1] 【现在没了】
打印机:/dev/lp[0-15]
光驱:/dev/cdrom
鼠标:/dev/mouse
磁带机:/dev/st0或/dev/ht0(IDE设备)

挂在硬件设备

挂载操作指的是当用户需要使用硬盘设备或分区数据时,需要先将其与一个已存在的目录文件做关联

mount命令 用于挂载文件系统,格式:mount 文件系统 挂载目录

-a:挂载所有在/etc/fstab中定义的文件系统
-t: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系统会自动判断需要挂载的文件类型,使用mount命令挂载的设备可以立即使用,但是重启后失效。

/etc/fstab 包含着文件系统与挂在信息

编辑格式如下:设备文件 挂载目录 格式类型 权限选项 自检 优先级
设备文件:一般为设备的路径+名称,也可以写UUID值等。
挂载目录:指定要挂载到的目录,需挂载前创建好。
格式类型:即指定文件系统的格式,比如有ext3/ext4/xfs/iso9660/swap等。
权限选项:默认为defaults(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可指定acl或quota等。
自检:若为1则开机后进行磁盘自检,0为不自检。
优先级:若“自检”为1,则可对多块硬盘进行优先级设置。

umount命令 用于撤销已经挂载的设备文件,格式:umount [挂载点/设备文件]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