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东北一整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剑三捏脸数据喵哥成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3:32
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常常追忆。                                高晓松-《恋恋风尘》

源头:
逐渐发现,门户网站上关于东北的文章下都有很多评论是抨击、谩骂东北人的,虽然言辞激烈,但很多反应的是真实情况。

一、成为了逃离东北的一员

土生土长辽宁人,在沈阳读书六年,工作一年,如今已经逃离东北一年。

关于为什么逃离东北,高尚的说是为了梦想,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

关于东北的经济:

不想多说,也没有资格多说,只是陈述事实而已:
  1 对比三位数区号的城市来说,沈阳的房价是非常低的,我猜都不及广东的二三线城市贵。看看跟沈阳同级别的城市,南京不用说了,还有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成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合肥的房价也会甩沈阳几条街。但我始终相信,存在即合理。
  2 最繁华的太原街一片片的关闭商铺,真的跟雪崩一样,每次回来都觉得又少了些什么。抚顺的一些商业大厦整栋整栋的关门。
  3 可怕的不是工资低,而是工作几年了工资没涨,甚至降了。事实就是这样,我也直接或间接问过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沈阳的同学,已经工作两年了,待遇没变化。更可怕的是,在沈阳跳槽并不意味着涨薪,甚至更低。
  4 不管是打出租车,或是理发,或是卖东西的商贩,你经常会听他们说一句话:客流量越来越少,钱越来越不好赚。
  5 上周回沈阳参加同学婚礼,先是去大点的饭店聚餐,不能移动支付,只能现金或是刷卡。晚上跟三五知己去撸串子,不能移动支付不能刷卡,只能现金结账。在沈阳北站坐车,居然沈阳北站里的商铺也都不可以使用移动支付,不管是肯德基还是吉野家。我特么在北京早上买路边煎饼果子都能微信支付。

关于东北的工作机会:

如果你不是东北人,我跟你说东北大学最牛逼的研究生专业,想在沈阳找一份工作是多么的困难,你会看到排着让人绝望的长队再给一些国企投简历,甚至那些国企已经无法正常给员工开资。 行,你可以托关系,花钱去到一些央企,银行、石化、电网,但是你问问他们去了之后才发现,也特么不是之前说的待遇多好多好呀。反腐一严格,待遇是逐年而降低啊。说个具体的,研究生去黎明发动机待遇税前是3800。

那你可以说,去毛线国企啊,大点的民企也行。那你告诉我除了东软,你还听过其他什么公司吗?尤其是跟软件开发相关的职位。或是你投个软件工程师或是算法工程师的职位,面试才特么知道就是公司修电脑、装系统的。

你又会说,退而求其次,应届生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也是一件很牛逼的事儿。沈阳有真正的创业公司吗?你听过沈阳哪个创业公司拿天使、A轮、B轮了吗? 不是资本不过山海关吗?在北京,连卷饼都可以拿到400万的融资,难道是投资人傻吗?你去拉勾或是boss直聘,看看能搜到几个沈阳的公司?

所以,我的同学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一条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道路,还有一部分运气差点的同学还在为走上这条道路奋勇读书,一年两年三年始终没有放弃。但今非昔比啊,灰色收入几乎是零,明明知道每个月不足三千块,还一股脑的往这条路上挤,这是为什么? 难道事情正在起变化?我猜是因为没别的路可走吧。

关于腐败:

自己去看新闻。道听途说,某副县长的孩子花十多万块钱去巴西看了世界杯…

关于服务以及东北人:

你走进一家服装店,服务员第一眼会看你穿的鞋、裤子,如果你穿的没有这家服装店的贵,那你将招待更多的爱打不稀里和白眼;你在一家饭店就餐,你喊了好几遍,服务员才会懒散的走过,表情木讷、冷漠,所以刚去北京的时候,对于服务业的热情有点受宠若惊(十一期间,对比了北京和抚顺的新辣道,服务态度差距不小);当你走在路上,你会发现司机都特喜欢按喇叭,像是对全世界宣布:劳资特么有车!我留意了北京,很少有按喇叭的,因为在北京,大部分人都会小心翼翼,因这个城市比你牛逼,比你有钱的人太多太多了,低调才是王道。

每年过年,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回来,都会跟我说受够了沈阳的出租车司机,肆意要价,蛮横无理,最主要的是投诉无门,或叫投诉无用。世界杯预选赛又一次把沈阳推到风口,地铁没有延长运营时间,导致滞留大量球迷。从奥体中心到沈阳北站出租车居然要300块,有一点人情味的司机要50块钱一位,但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正常打表,30元够了。想想吧,北京地铁可以为五月天的演唱会延长运营时间,沈阳都不肯为国家队冲击世界杯的比赛地铁延长运营时间。

关于朋友圈:

留在东北的同学,如今都是有车有房,房子是男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全款或是贷款买的,车是女方的嫁妆,夫妻两个人的工资用于房贷开销、养车开销、享受生活。一部分家境好一点的,每月父母还要给补助两千。就是这样,日子一天天过下去。多是一次意外,上天赐予了礼物,这样父母会再多补助两千用于奶粉钱。

关于面子:

有五万块钱就敢买奥迪Q5,开霸道的每次加50块钱的汽油,在沈阳、抚顺,说豪车遍地有点夸张,但是揽胜一天可以看个十量八量的。多少人一边背负着近千万的债务,一边开着豪车闲逛。如果是真的富豪,谁会开着路虎去路边撸串?貂,之前有一同事问我有貂没,他说东北不都穿吗?多少商场的营业员,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每天吃馒头喝粥,只为买一个貂。

同学之间还好一点,最重要的面子就是谁结帐的问题。我最怀念的是上学时候,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同学,聚餐都是AA,很开心。但工作后,在东北的同学似乎抛弃了AA这种方式,都是谁请。有些人会一顿接一顿的买单,有的人会一次一次逃避买单。最后的场面是:同学找你聚餐,你会想这次该特么谁结帐了。这东西还没法硬性规定,所以很多人会战战兢兢,既想跟同学聚,又不想一个人结帐。确实,一个人结帐压力太大了。只有放下面子,开始AA制度,关系才会维持很好。

坦白讲,我喜欢跟同学在一起聚,一起耍。情绪高涨的时候,一天晚上可以喝四顿,从一家串店喝完直接进入隔壁的串店。 就那场面,妖妖灵都控制不住。喝酒的时候天南地北,忆风流少年,侃侃而谈,忘掉了所有的烦恼,仿佛全世界都是自己的,要上天的节奏。但是第二天早上从酒精中醒来,更加变得空虚,慌张。

这是想要的生活吗?青春真的要献给小酒桌吗?

于是,趁父母尚且健康,带着从国有银行辞职的老婆,奔向北京。

二、从传统公司到互联网方向的转变

在沈阳一民企公司呆了一年,号称是做高科技的,一台卖三千万人民币的开环医疗设备。我不想说前任的坏话,只用事实儿进行对比。

关于招聘:

公司打着待遇6000+3000的幌子,一下子招入了四十多个985学校的研究生。不看能力,就看学历。我想说的是这个公司的hr很牛逼,不管是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应用临床工程师,她都能面试,并做出决定。

关于无厘头辞退以及欠薪:

一起入职了40多研究生,在六个月的试用期中陆续辞退,最后留了20左右。那些被辞退的同事真的很惨,第一你已经不是应届生,第二你没有工作经验。其实这种做法的公司有很多,但是能连续这么干好几年的公司不多,也许只有东北的土地可以滋养。我在那一年,欠了我近半年的工资,听说后来又来了一波八个月没开资。好,你可以说公司没钱、不盈利,那是什么支撑着老板的奥迪A8L呢,难道这个车不用汽油,烧水吗?即所谓朱门酒肉臭。更可怕的是人的忍耐,都说东北人脾气火爆,但是即使面对几个月的欠薪,这些同事还是默默忍受,没有辞职的勇气,没有寻找法律途径的勇气,更多的是妥协。

关于培训:

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四次考试,每次考试不过就会辞退。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你是学文学理,培训内容都一样。你让英语专业的同学天天算学各种机械,各种误差,还特么有人性吗?其中第一个月是思想教育。天天讲张瑞敏砸冰箱,华为垫子文化,一套老掉牙的东西,大学老师都不稀得讲的事例。天天讲爱岗奉献,讲品质,讲企业文化。大哥别闹了,有些虚的东西讲的越多,人越抵触,都是成年人,给钱干活,干活给钱。

关于管理:

完全的老国企思想,百十来人的公司,等级够多,够森严。经理,副经理是要吃小勺的,牛肉、虾,其他人吃大锅饭,土豆、白菜。打羽毛球是有等级的,只有部门主管以上的才能参加。请个假要写假条,层层签字。我敢说东北的大部分公司还停留在纸质办公时代,打印、签字,浪费树木,浪费时间。工作协同软件一堆又一堆,但是东北的公司有哪个公司在用吗,不还是领导喜欢签字的感觉吗?签字一个五毛钱的请购单,就像签署独立宣言一样光荣。

我只是呆过一家公司,但这种现象在东北是普遍的。民企尚且这样,那国企呢?很多网友都说,东北思想不转变,砸多少个1.6万亿都无用。

来到北京,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感觉太特么爽了,再也不用叫这经理那主管了,可以直接喊老板的名字了;再也不用手写请假条找领导签字了,刚特么明白我请事假没必要跟你说去干啥,你扣我钱就完事了;会感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了,而不是应付领导;公司聚餐再也不用给领导敬酒了,自己吃饱就好。

慢慢的发现,更加关注技术和产品,会看一个公司的融资情况,会谈期权,会谈梦想。

三、在北京意味着还有梦想,回东北意味着生活

以上的种种抱怨,都是在北京坚持的理由。但是,这一年也不好过,也犹豫过,怀疑过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对不对。

在东北热闹惯了,不管干什么都要找人陪。但是在北京,朋友很少,能经常见面的朋友更少。

城市大了,人与人的关系也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都在为自己暗中奋斗。只有让自己变的强大,才会有一丝安心。

所以,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是我仅有的不多的对东北的留恋之一。

关于梦想:

人都有梦想,来北京更接近梦想。人人都梦想着成为乔布斯改变世界,最后发现只能成为自己。大部分人灰溜溜的离开北京,但是此生无悔吧。

回到原点:
在北京什么时候是终点?
是有多少的积蓄?
是有多牛的技术?
是有多广的人脉?
是等东北经济好起来?
是等东北变得更加开放?
谁也不知道,也许是青春耗尽、精力全无的时候吧!

相信奋斗的年纪,没能实现的梦想,让人一生常常追忆
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