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中国互联网“公共性”正在变形或流失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判断小数还是整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4:27

飞鸽传书
中国互联网甫一出世,就被人们赋予了“公共领域”的美好想象:没有限制出入的门槛,没有权威的中央管理,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所有资讯自由交换,所有人理性对话.可最近,因为一些新的动向,有些人开始担忧互联网的“公共性”正在变形或者流失.

“雷词”的病毒式流行

从1998年起,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每年都会出一本《语词笔记》,记录当年社会流行出来的新词新句。而今年才过一半,一些“雷词”就已经进入他的视野,比如:“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

不上网也不能当“雷盲”

网友铁铮认为,“我们都处在一个‘雷词’爆发的时代,你可以不上网,但不可能当‘雷盲’。”

“雷词”是网络接头暗号

红网网友“司欣”说,“‘雷词’在追求震撼效应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幽默、反讽的力量,并以不动声色的‘酷’做派体现出来,迎合了年轻人的猎奇心态和亲和需要。这使得‘雷词’犹如一个网络接头暗号,一种文化标签,让他们轻松辨识同类。”

“雷词”折射表达机制梗阻

腾讯网友“石子砚”认为,“雷词”爆发所折射出的,是公民正常表达机制的梗阻。“‘雷词’其实就是利益表达机制太狭窄的产物,是一种既温和又极端的‘表达方式’”。

人肉搜索让人喜忧参半

6月16日,网友“菊花香香儿1986”在天涯发了个《我就喜欢做二奶,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啊!》的帖子,引起网友公愤,被“人肉搜索”。可搜索出来的人却说自己不是“菊花香香儿1986”,还诉诸法律。一时间,肉众茫然,人肉搜索何去何从?

“人肉搜索”有悖程序正义

新浪网友“刘春泉”认为,人肉搜索看上去很美,但有悖“程序正义”。“虽然网民热衷于自己做侦探,为了正义而去进行人肉搜索,但是在媒体问一旦自己被人肉诉讼又当如何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要诉诸法律。这是一种典型的‘别在自家门口综合征’的表现。”

“人肉搜索”宜疏不宜堵

搜狐网友“咕噜”认为,对待“人肉搜索”宜疏不宜堵。“虽然‘人肉搜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毕竟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现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塑性。目前,结合‘人肉搜索’的‘人机合一’搜索引擎已成为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思路。”

规范“人肉搜索”是伪命题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杨志翔则干脆在自己的博客里称“规范‘人肉搜索’ 就是伪命题”,因为“‘人肉搜索’本身没有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对其进行规范师出无名。说到底,‘人肉搜索’只是人工参与解答的一种搜索方式,只要有互联 网的地方,就可能有‘人肉搜索。’”

论坛上如何实现有效对话?

6月23日,香江才子梁文道发布博文《网友———新部落时代的来临》,对论坛上的“抱团主义”表示担忧;6月24日,内地“大虾”莫之许回帖《致非网友梁文道———自由舰队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抱团造成“公共性”的流失

梁文道认为,抱团造成“公共性”的流失,“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 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 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孤岛终究要被“好奇”攻克

而莫之许则反驳是,“在梁文道看来,这些封闭的孤岛犹如癌细胞,正在吞噬互联网,而 绞杀掉了公共。在我看来,自由的舰队正在比特海上四处传播自由开放的理念,孤岛终究要被攻克,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空间注定要布满整个天地。因为,就人 性而论,好奇始终会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怎样封闭的小圈子,都不会占有任何人的全部,也因此,自由开放的风气才是持久的影响。”

资源共享的精神很重要

另一知名网友“和菜头”总结这场争论说:“涉及网络自由、平等、资源共享的三大原 则。梁先生看到了前两项,但是很可能低估了第三项的强大效用。即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网络世界已经失去了任何一个公共平台,但是依然会有无数转帖者充当邮 差的角色,把相关信息分类归拢,开放提供给所有网络用户。今天,BBS出现了内封闭的趋势,但是这种共享精神不死,那么就没有什么BBS可以称得上是完全 的孤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