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atile关键字解析&内存模型&并发编程中三概念

来源:互联网 发布:贵人大数据区块链骗局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5:25

一.内存模型的相关概念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每条指令都是在CPU中执行的,而执行指令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由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是存放在主存(物理内存)当中的,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CPU执行速度很快,而从内存读取数据和向内存写入数据的过程跟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比起来要慢的多,因此如果任何时候对数据的操作都要通过和内存的交互来进行,会大大降低指令执行的速度。因此在CPU里面就有了高速缓存。

  也就是,当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将运算需要的数据从主存复制一份到CPU的高速缓存当中,那么CPU进行计算时就可以直接从它的高速缓存读取数据和向其中写入数据,当运算结束之后,再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刷新到主存当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面的这段代码:

1
i = i + 1;

   当线程执行这个语句时,会先从主存当中读取i的值,然后复制一份到高速缓存当中,然后CPU执行指令对i进行加1操作,然后将数据写入高速缓存,最后将高速缓存中i最新的值刷新到主存当中。

  这个代码在单线程中运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多线程中运行就会有问题了。在多核CPU中,每条线程可能运行于不同的CPU中,因此每个线程运行时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对单核CPU来说,其实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只不过是以线程调度的形式来分别执行的)。本文我们以多核CPU为例。

  比如同时有2个线程执行这段代码,假如初始时i的值为0,那么我们希望两个线程执行完之后i的值变为2。但是事实会是这样吗?

  可能存在下面一种情况:初始时,两个线程分别读取i的值存入各自所在的CPU的高速缓存当中,然后线程1进行加1操作,然后把i的最新值1写入到内存。此时线程2的高速缓存当中i的值还是0,进行加1操作之后,i的值为1,然后线程2把i的值写入内存。

  最终结果i的值是1,而不是2。这就是著名的缓存一致性问题。通常称这种被多个线程访问的变量为共享变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变量在多个CPU中都存在缓存(一般在多线程编程时才会出现),那么就可能存在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解决缓存不一致性问题,通常来说有以下2种解决方法:

  1)通过在总线加LOCK#锁的方式

  2)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

  这2种方式都是硬件层面上提供的方式。

  在早期的CPU当中,是通过在总线上加LOCK#锁的形式来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因为CPU和其他部件进行通信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的,如果对总线加LOCK#锁的话,也就是说阻塞了其他CPU对其他部件访问(如内存),从而使得只能有一个CPU能使用这个变量的内存。比如上面例子中 如果一个线程在执行 i = i +1,如果在执行这段代码的过程中,在总线上发出了LCOK#锁的信号,那么只有等待这段代码完全执行完毕之后,其他CPU才能从变量i所在的内存读取变量,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就解决了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上面的方式会有一个问题,由于在锁住总线期间,其他CPU无法访问内存,导致效率低下。

  所以就出现了缓存一致性协议。最出名的就是Intel 的MESI协议,MESI协议保证了每个缓存中使用的共享变量的副本是一致的。它核心的思想是:当CPU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即在其他CPU中也存在该变量的副本,会发出信号通知其他CPU将该变量的缓存行置为无效状态,因此当其他CPU需要读取这个变量时,发现自己缓存中缓存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那么它就会从内存重新读取


总结:

Java内存模型是什么?

  Java内存模型规定和指引Java程序在不同的内存架构、CPU和操作系统间有确定性地行为。它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尤其重要。Java内存模型对一个线程所做的变动能被其它线程可见提供了保证,它们之间是先行发生关系。这个关系定义了一些规则让程序员在并发编程时思路更清晰。比如,先行发生关系确保了:

  • 线程内的代码能够按先后顺序执行,这被称为程序次序规则
  • 对于同一个锁,一个解锁操作一定要发生在时间上后发生的另一个锁定操作之前,也叫做管程锁定规则
  • 前一个对volatile的写操作在后一个volatile的读操作之前,也叫volatile变量规则
  • 一个线程内的任何操作必需在这个线程的start()调用之后,也叫作线程启动规则
  • 一个线程的所有操作都会在线程终止之前,线程终止规则
  • 一个对象的终结操作必需在这个对象构造完成之后,也叫对象终结规则。
  • 可传递性
  • 二.volatile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 下面这段话摘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观察加入volatile关键字和没有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所生成的汇编代码发现,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1)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2)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3)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请参考:

      《Java 中的双重检查(Double-Check)》http://blog.csdn.net/dl88250/article/details/5439024

      和http://www.iteye.com/topic/652440

      参考资料:

      《Java编程思想》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http://jiangzhengjun.iteye.com/blog/6525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ee8dd50101fu8n.html

      http://ifeve.com/volatile/

      http://blog.csdn.net/ccit0519/article/details/11241403

      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17101369

      http://www.cnblogs.com/kevinwu/archive/2012/05/02/2479464.html

      http://www.cppblog.com/elva/archive/2011/01/21/139019.html

      http://ifeve.com/volatile-array-visiblity/

      http://www.bdqn.cn/news/201312/12579.shtml

      http://exploer.blog.51cto.com/7123589/1193399

      http://www.cnblogs.com/Mainz/p/3556430.html


    来源: http://blog.csdn.net/basycia/article/details/52058986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