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结构体 数组 指针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ntp同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7:24

1、结构体

基本定义:结构体,通俗讲就像是打包封装,把一些有共同特征(比如同属于某一类事物的属性,往往是某种业务相关属性的聚合)的变量封装在内部,通过一定方法访问修改内部变量。

标准定义:

例1: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结构体类型的说明与定义分开。 声明

{

int age;   /*年龄*/

float score;  /*分数*/

char sex;     /*性别*/

};


int main ()

{

  struct student a={ 20,79,'f'}; //定义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a.age, a.score, a.sex  );

return 0;

}


例2: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结构体类型的说明与定义在一起。 声明和定义

{

int age;   /*年龄*/

float score;  /*分数*/

char sex;     /*性别*/

}student_test;


int main ()

{

  student_test a={ 20,80,'m'}; //结构体使用

student_test a; //结构体使用

a.age = 20; //结构体成员变量采用 . 连接

a.score = 80;

a.sex = 'm';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a.age, a.score, a.sex  );

return 0;

}


例3:

#include <stdio.h> 

typedef struct //结构体类型的说明与定义在一起。 声明和定义

{

int age;   /*年龄*/

float score;  /*分数*/

char sex;     /*性别*/

}student_test;


int main ()

{

  student_test a={ 20,80,'m'}; //结构体使用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a.age, a.score, a.sex  );

student_test a; //结构体使用

a.age = 20; //结构体成员变量采用 . 连接

a.score = 80;

a.sex = 'm';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a.age, a.score, a.sex  );


student_test *p={ 20,80,'m'}; //结构体使用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p->age, p->score, p->sex  );

student_test *p; //结构体使用,定义指针变量

p->age = 20; //结构体成员变量采用 -> 连接,因为定义为指针类型结构体

p->score = 80;

p->sex = 'm';

printf("年龄:%d 分数:%.2f 性别:%c\n", p->age, p->score, p->sex  );


return 0;

}



2、数组

链接:

http://c.biancheng.net/cpp/html/50.html

http://blog.csdn.net/mcgrady_tracy/article/details/7529892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

在C语言中使用数组必须先进行定义。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为: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 [常量表达式];
其中,类型说明符是任一种基本数据类型或构造数据类型。数组名是用户定义的数组标识符。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表示数据元素的个数,也称为数组的长度。例如:
  1. int a[10]; /* 说明整型数组a,有10个元素 */
  2. float b[10], c[20]; /* 说明实型数组b,有10个元素,实型数组c,有20个元素 */
  3. char ch[20]; /* 说明字符数组ch,有20个元素 */

数组元素通常也称为下标变量。必须先定义数组,才能使用下标变量。在C语言中只能逐个地使用下标变量,而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例如,输出有10个元素的数组必须使用循环语句逐个输出各下标变量:

  1. for(i=0; i<10; i++)
  2. printf("%d",a[i]);
而不能用一个语句输出整个数组。因此,下面的写法是错误的:
  1. printf("%d",a);

二、 二维数组

1. 二维数组定义

int a[6][10];

这样我们便定义了一个二维数组,这个数组是一个包含60个元素的矩阵,有6行10列。如何去看待一个二维数组,可以这样去看,先将a看成一个一维的数组,它有6个元素,但是它的每个元素又是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数组。

关于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例如一个3行6列数组它是这样的:



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同一维数组一样,可以对数组的所有元素进行初始化同样也可以只对数组的部分元素进行初始化。


3. 数组元素的访问

还是数组名加下标的方式,不过下标有两个下标,一个是行下标,另一个是列下标,其它同一维数组没有什么两样。


3、指针;

学习链接

http://c.biancheng.net/cpp/html/71.html

http://blog.csdn.net/jacy_y/article/details/6960629

C语言指针的概念:

指针(pointer):是一个变量的地址。

指针变量:是一个变量,其值是另一个变量的地址。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必须放在内存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的字节数不一样,例如 int 占用4个字节,char 占用1个字节。为了正确地访问这些数据,必须为每个字节都编上号码,就像门牌号、身份证号一样,每个字节的编号是唯一的,根据编号可以准确地找到某个字节。
下图是 4G 内存中每个字节的编号(以十六进制表示):


我们将内存中字节的编号称为地址(Address)指针(Pointer)。地址从 0 开始依次增加,对于 32 位环境,程序能够使用的内存为 4GB,最小的地址为 0,最大的地址为 0XFFFFFFFF。


一切都是地址:

C语言用变量来存储数据,用函数来定义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它们最终都要放到内存中才能供 CPU 使用。

数据和代码都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在内存中,计算机无法从格式上区分某块内存到底存储的是数据还是代码。当程序被加载到内存后,操作系统会给不同的内存块指定不同的权限,拥有读取和执行权限的内存块就是代码,而拥有读取和写入权限(也可能只有读取权限)的内存块就是数据。

CPU 只能通过地址来取得内存中的代码和数据,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会告知 CPU 要执行的代码以及要读写的数据的地址。如果程序不小心出错,或者开发者有意为之,在 CPU 要写入数据时给它一个代码区域的地址,就会发生内存访问错误。这种内存访问错误会被硬件和操作系统拦截,强制程序崩溃,程序员没有挽救的机会。

CPU 访问内存时需要的是地址,而不是变量名和函数名!变量名和函数名只是地址的一种助记符,当源文件被编译和链接成可执行程序后,它们都会被替换成地址。编译和链接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找到这些名称所对应的地址。


变量名和函数名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让我们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易于阅读和理解的英文字符串,不用直接面对二进制地址,那场景简直让人崩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变量名、函数名、字符串名和数组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地址的助记符,但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变量名表示的是数据本身,而函数名、字符串名和数组名表示的是代码块或数据块的首地址。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