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C++之类与对象:类声明、类作用域、前向声明、this指针、嵌套类、PIMPL 技法 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机顶盒的电视直播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6:27

一、类声明
//类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类型,声明形式:

class 类名称{   public:             公有成员(外部接口)   private:             私有成员   protected:             保护成员};

在关键字public后面声明,它们是类与外部的接口,任何外部函数都可以访问公有类型数据和函数。
在关键字private后面声明,只允许本类中的函数访问,而类外部的任何函数都不能访问。
在关键字protected后面声明,与private类似,其差别表现在继承与派生时对派生类的影响不同。

class Clock{public:    void Display();    void Init(int hour, int minute, int second);private:    int hour_;    int minute_;    int second_;};

假设定义了一个Clock 类,因为成员是private的,那么 Clock ck; ck.hour_ = 12; 是错误的,对此定义一个public 的void SetHour(int hour) 来设置hour_ 的值。

二、内联成员函数、成员函数的重载及其缺省参数
在这里有内联函数的概念。成员函数也可以是内联的,若在类内部实现,inline 关键字可加可不加;在类外部实现,需加inline,
如 inline void Clock::SetHour(int hour) { } 。实际上即使加了inline也不一定宏展开,比如遇到switch,for 语句的时候就往往不会。
此外,成员函数也像一般函数那样可以重载,也可以有缺省参数,参考这里。

三、类与结构体
class与struct的区别:在未指定访问权限时,class默认的是私有的,struct默认是公有的,

struct Test{    int X;//公有的     ...};

此外,Test 可以独立作为一个tag,而不像C语言那样需要 struct Test 作为一个类型。

四、隐含的 this 指针
成员函数有一个隐含的附加形参,即指向该对象的指针,这个隐含的形参叫做this指针(编译器自动传递)
使用this指针保证了每个对象可以拥有不同数值的数据成员,但处理这些成员的代码可以被所有对象共享
成员函数是只读的代码,由所有对象共享,并不占对象的存储空间,因为this指针指向当前对象,所以成员函数可以区分它所作用的对象是哪一个。
(哪个对象调用了this所在的函数,this就代表哪个对象)
这里写图片描述
再来看一道经典的题目:

class A{public:    int m;    void print()    {        cout << "A" << endl;    }};A *pa = 0;pa->print();

可以理解为如下的C代码:

void print(A *this){    cout << "A" << endl;}A *pa = 0;print_A(pa);

相当于成员函数传递的this指针为0,那调用会出错吗? 肯定是正确输出”A” 的,因为this为0 表示没有对某个对象进行操作,而print里面确实没有对某
个对象成员进行操作,所以是可以运行的。

五、类作用域、前向声明
(1)、每个类都定义了自己的作用域称为类作用域,类作用域中说明的标识符只在类中可见。除了类作用域,还有块作用域、文件作用域、函数原型作用域、函数作用域,举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Test{public:    int num_;};//num_ = 20;        Error,num_的作用域在类内部int num_ = 20;      // num_的作用域是文件作用域,与类中的num_是不同的作用域int add(int a, int b);  // a, b两个标识符的作用域为函数原型作用域int main(void){    int num_ = 30;      // num_为块作域    {        int num_ = 100; // num_为块作域    }    cout << num_ << endl;    cout <<::num_ << endl;    return 0;}int add(int a, int b)   // 形参a与b也算是块作用域{    return a + b;}int test(){LABEL1: //函数作用域    cout << "label1" << endl;    goto LABEL3;LABEL2:    cout << "label2" << endl;    goto LABEL1;LABEL3:    cout << "label3" << endl;    goto LABEL2;}

(2)、C++中类必须先定义,才能够实例化。两个类需要相互引用头文件形成一个“环形”引用时会出错。这时候需要用到前向声明,前向声明的类不能实例,但可以定义指针或引用。

#ifndef _B_H_#define _B_H_class A;class B{public:    B(void);    ~B(void);    void fun(A &a)    {    }    A *a_;      // 前向声明的类不能实例化对象};#endif // _B_H_
#ifndef _A_H_#define _A_H_#include "B.h"class A{public:    A(void);    ~A(void);    B b_;};#endif // _A_H_

六、嵌套类、局部类
(1)、嵌套类
外围类需要使用嵌套类对象作为底层实现,并且该嵌套类只用于外围类的实现,且同时可以对用户隐藏该底层实现。
从作用域的角度看,嵌套类被隐藏在外围类之中,该类名只能在外围类中使用。如果在外围类之外的作用域使用该类名时,需要加名字限定。
嵌套类中的成员函数可以在它的类体外定义。
嵌套类的成员函数对外围类的私有成员没有访问权,反之亦然。
嵌套类仅仅只是语法上的嵌入
(2)、局部类
类也可以定义在函数体内,这样的类被称为局部类(local class)。局部类只在定义它的局部域内可见。
局部类的成员函数必须被定义在类体中。
局部类中不能有静态成员,关于类中的静态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以后再谈。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Outer{publ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Fun();        //{        //  cout<<"Inner::Fun ..."<<endl;        //}    };public:    Inner obj_;    void Fun()    {        cout << "Outer::Fun ..." << endl;        obj_.Fun();    }};void Outer::Inner::Fun(){    cout << "Inner::Fun ..." << endl;}void Fun(){    class LocalClass    {    public:        int num_;        void Init(int num)        {            num_ = num;        }        void Display()        {            cout << "num=" << num_ << endl;        }        //static int num2_; // 局部类内部不能定义静态成员    };    LocalClass lc;    lc.Init(10);    lc.Display();}int main(void){    Outer o;    o.Fun();    Outer::Inner i;    i.Fun();    Fun();    //LocalClass lc;        Error,局部类只能在定义它的函数体中使用    return 0;}

七、PIMPL 技法

来看下面的示例:

// file y.h#include "x.h"class Y{    void Fun();    X x_;};// file y.cpp#include "y.h"void Y::Fun{    return x_.Fun();}// file main.cpp#include “y.h”int main(void){    Y y;    y.Fun();}

上面程序存在的问题是:
1、引入更多的头文件,降低编译速度
2、在编译期如果X的大小改变了,y.cpp 和 main.cpp 都得重新编译;在运行期,如果X有子类,也不能使用多态虚函数。
3、假设y.cpp 编译成动态库给main.cpp 使用,当X的大小变化,动态库需要重新编译,此时main.cpp 因为有定义对象y ,故也需要
重新编译。

下面介绍一种PIMPL 技法,有人也把它当作一种设计模式:

PIMPL(private implementation或pointer to implementation)也称为handle/body idiom

PIMPL背后的思想是把客户与所有关于类的私有部分的知识隔离开。避免其它类知道其内部结构
降低编译依赖、提高重编译速度
接口和实现分离
降低模块的耦合度
编译期
运行期
提高了接口的稳定程度
对于库的使用,方法不用改变
对于库的编译,动态库的变更,客户程序不用重新编译

修改后的程序:

// file y.hclass X;class Y{    Y();    ~Y();    void Fun();    X *px_;};// file y.cpp#include "x.h"Y::Y() : px_( new X ) {}Y::~Y(){    delete px_;    px_ = 0;}void Y::Fun(){    return px_->Fun();}//  file main.cpp#include "y.h"int main(void){    Y y;    y.Fun();}

即Y 内部成员是X* 指针,在32位系统上,指针大小固定为4个字节,即使X大小改变,也不影响Y。如果X 有子类,通过基类指针px_
还可以实现虚函数多态。

参考:
C++ primer 第四版
Effective C++ 3rd
C++编程规范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jnu_simba/article/details/9156427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