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专业学习与生活、思维之间的二三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特惠群怎么赚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7:43

一谈专业学习与生活、思维之间的二三事

李少海/张伟川     2013

在深圳度过的三个大学春秋,发生了太多太多。这里聊的是大学里有关学习的那些琐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并不轰轰烈烈,却也能够让我感慨良多。

这是我对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的一点想法:

 

生活的输入与学习的输出。

革命的本钱是身体,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了。这句话也道出了想要好好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一个好身体。当然,不指望你什么病都没有,至少身体应该好到足以让你能集中精神,全心全意去学习,而不会总是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停顿。

在我看来,想要具备这么一个好的身体,生活方式是重点。生活方式是制造这个身体的工厂,你的工厂管理的越好,你制造的机器就越有战斗力。

根据我的经验,作息有规律——准时睡觉、准时起床;饮食规律——按时进食三餐,尽量不要无规律地进食;多锻炼——不求你有太多的时间去锻炼,但是每周至少要有那么三四个钟的运动时间。只要坚持这三点,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举个例子来说,我大一的时候,生活比较凌乱。学习的时候,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学习思维比较混乱,没有按部就班。当有些课程落下时,上课就会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想听,不想听导致又不懂(新的课程内容)。如果没有及时调整的话,这是一个正反馈,会使你难以掌握该课程。(引用网上的一句话,堕落是有加速度的。)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很不喜欢,于是整天吐槽对专业的不满。

 

大二大三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我调整了生活方式。慢慢的,我觉得只要足够用心,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我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并且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于是我深深地爱上了我的专业。

 

再来谈谈学习对生活的反馈吧。

我从高中就喜欢编程了。不过由于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忙,没有时间去学编程。到了大学之后情况有所改变,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一个编程兴趣小组(THX TO娟姐、坚哥),在这里我开始我的编程生活。编程的思维严谨、力求简洁易懂,对编程者的基本要求是思维清晰。程序写多了,我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发生了改变。生活中,我也是力求简洁,做事、学习都要思维清晰,即知道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去做,做了有什么用等等,否则我是没有积极性去做的。

以前我的生活物品从不分类,经常找一个东西找半天,还有可能找不到,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某个角落发现了它。以前我的电脑里的资料不管是安装包还是学习文件见到有空间的地方就随手一丢,结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不过这是你思维的体现,这也降低了生活的时间效率和生活质量,也经常影响心情。现在,我的东西很多都是归类存放的,这是我做事学习思维清晰的一个开始。

课外时间我有参加一些比赛,例如全国智能车大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建模,分析与仿真,算法,电路,上位机,调参等等),而不急于去动手。我觉得动手是最后一步,只有把整个工程项目的思路整理清晰了,才能把它高效率的做好。

 

当把以上的两个输出作为思维的输入时,我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受到了生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影响。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认为我的专业(自动化)就是学习编程和电路,这两方面我很有兴趣。因此,我花了大批量的时间在学习这些内容,同时我觉得没有必要学习很深层次的理论。例如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高等数学只用到了一点点,而且是比较简单的那些,所以我花比较少的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这是我现在的缺陷之一。到了大三下学期,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接触到了,对整个专业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一个层次。在参加一个专业比赛时,即前面提到的智能车大赛,我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要做一个比较有水平的工程项目,必须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所以现在这段时间,我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就是提高理论水平。

正如控制理论的一个精髓---反馈,我的思维也是这样的。我总会周期性的进行反思,收获很多。现在我是把专业学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思想,一部分是工具。具体来说,思想是指控制思想,工具是编程、电路、数学、英语等等(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随着学习深入,我觉得任何专业学习的深入,都会变成对哲学的思考。曹大爷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三部分,输入、系统、输出”。

 

随着学习的深入&生活中的成长,在某个时光凝固的冬日早晨,我又开始思考人生,我会突然幽怨地一笑,笑自己以前的想法着实太天真,这说明了这三年春夏秋冬的流逝加上南区食堂的营养让我这棵小树苗正茁壮成长。

The end…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