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的 智 慧

来源:互联网 发布:基三炮太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8:26

                           团队精神
  多么壮丽的场面!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最常用的一种行方法是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的体力消耗最大。作为开路先锋,它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
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这样它就可以
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
  在一对头狼夫妇的带领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比如,在母头狼产下
一窝幼崽后,通常会有一位“叔叔”担当起“总保姆”的工作,这样母头狼就可以暂时摆脱当妈妈的责任,和公头狼去进行“蜜月狩猎”。狼群中每个成员都不希望成为光说不干的“老板”棗倒是有的狼更喜欢做
固定的猎手、保姆或哨兵棗不过,每一匹狼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与成年狼嬉闹玩耍时,狼崽们就被耐心地训练承担领导狼群的重担。它们这样做是因为生活本该是这样。
  成功的团体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如此。每位成员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义务,还要准备随时承担起更大的领导责任。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很可能就维系于此。
  狼不仅与同类密切合作,还可以与其他种类的生物和睦相处。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达到双方合意的目标,有时就单是为了好玩儿。
  乌鸦就是一个例子。乌鸦富有空中观察的经验,当它发现一个受伤或死掉的猎物时,通常会像报信者一样,把狼和其他乌鸦叫到现场。狼可以撕开猎物的尸体,于是就为大家提供了足够享用几天的美食。
  狼有时会闹着玩地扑向狡猾的乌鸦,乌鸦则会在狼进食和时候啄它的屁股。两种动物不仅能和平相处,而且很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依据大自然的效率法则和数千年的经验逐渐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
  还有一种更为错综复杂又难以言明的默契配合,狼也是其中的关键角色。这种默契配合通过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多年的研究、策划、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巧妙地实施之后,终于成功地将狼引进黄石国家公园这一壮举体现出来。释放到公园里之后,狼群的状况令人大喜过望:它们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茁壮成长、生儿育女,超过了最乐观的估计。诚然,在如此周密的行动过程中的确也出现了一些麻烦和问题,但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严重,许多当初持怀疑态度的大农牧场主变成了重新引进狼这项行动的坚定支持者。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样,它们与人类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有助于改善两者的生活环境。
  得知这种食肉动物再次漫游在黄石公园广阔的大地上,成千上万的人欣喜若狂。这一行动的巨大成功至少发出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今后人与狼是可以和平共存的。实际上,狼与人之间的这种默契配合正是你和你的公司同你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合作关系最形象的比喻。

            耐  心
  除了人自身以外,狼可能算得上是被人研究得最深最广的动物了。曾有人借助电子仪器跟踪观察狼长达几天的捕猎行动。令人们惊奇的是,它们丝毫不对自己的任务感到厌倦心烦,它们也从不毫无目的地追逐或骚扰猎物。看上去它们好像只满足于做观察者,实际上却在对被追捕的兽群中每个成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加以综合分析。
  当然,兽群中的老、幼、病、残是狼群的首选目标。但是狼的高明之处远不在于能确认出这些显而易见的牺牲品,它能观察到并记住猎物许多细微的个性特征和习惯,这是我们人类根本做不到的。
有时也许只是一个细微的紧张的行为或癖性就会让一个动物易受攻击。某些动物离开群体的庇护,成为一个靶子,所有的行为都被细心、耐心的狼记在心里。
  狼与北美驯鹿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它们常常是出生在同一个地方,随后又一起奔跑在地球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旷野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处于敌对状态,因为它们总是混在一起,几乎看不出什么紧张气氛来。但危机总有一天会出现。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棗这是一位富有观察狼的经验的人为我们描述的棗一群狼(追赶者)突然向驯鹿群冲去,使驯鹿聚成一群奔跑以确保安全。这时,狼群中的一匹狼(剑手)斜刺里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指定”的驯鹿的腿。
  狼群之所以选中这头驯鹿也许就是因为它们发现它的某些特点易于攻击。随后这头驯鹿又被放开归队了。
  这一幕一遍一遍、一天一天地重演着,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掉了大量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狼群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来扮演“剑手”,使这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狼群最终胜利的形势越来越明显了。最后,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出击了。
  是耐心保证了胜利必将属于狼群。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在这种数天之后才能见分晓的煎熬中几乎饿死。为什么它们不干脆直接进攻结果了那头驯鹿呢?因为像驯鹿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伤。狼群谋求的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
古代的歌谣和传说常常赞美狼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技能。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共同使狼获得成功。
  这些特点也都是昔日的人所具备的。我们是不是正在丧失掉这些能力?如果是,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找回来?
                     失  败
  狼群也许算得上自然界中效率最高的狩猎机器,然而它们却有约90%的失败率。换句话说,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而这次狩猎对狼群的生存极为重要,为此,狼经常忍饥挨饿。
  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它们可不像人类那样垂头丧气或变成消沉的懦夫。狼群所做的就是再次投身于眼前的工作,它们继续运用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技能再加上它们新近从暂时的挫折中学到的知识,深信成功最后定会到来。它们从不停止做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年奔波千万里寻找猎物,留神所有的蛛丝马迹。
  人类的失败概念却与狼没什么联系。一次未果的狩猎只能磨炼它们的技艺并使它们再次充满希望。犯下的错误并不被视为失败,而是成为狼的集体知识基础的一部分。这就像往计算机的芯片中输入数据一样棗这些知识将一直储存以备将来之用。人类情愿当成失败的东西,狼却将其转化为智慧。
  狼群看来总是优先考虑生命中未获成功的事情。9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10次,或者第11次,甚至第12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这些没能成功的狩猎不是失败,但是如果哪匹狼粗心大意被一只麋鹿用角顶中脑袋而上打猎欢宴天堂(印第安人认为武士或猎人死后灵魂升入打猎欢宴天堂。棗译者注),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许多人将一次“不成功的狩猎”视为他们生活失败的象征。从狼身上我们学到,此时的失败是一种心态,而不是现实。失败是一种感觉;成功则是一种理想。
我们人类正与日俱增地像在赌场里和摸奖券一样盼着“撞大运”,而不再尊重深谋远虑的重要性。与之相反,我们把孩子们的午饭钱用来修筑建在流沙上的路。可以预见这才是条真正通向失败的路。
                      战  略
  猎人、摄影师和研究人员等非常幸运地能够亲眼目睹狼群捕食这一活生生的场面,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常被认为是言语所无法描述的。这些旁观者们拿着双筒望远镜看到,就在几分钟前,狼群好像还在漫无目的地尾随着猎物,就像几天前那样。突然,这群看似懒洋洋的狼迅速组成一个相互配合、目标明确的有力队伍开始行动,每匹狼都有明确理解整个策略以及自己在其中将要起到的作用。
  狼群用来实现目标的战略变化多端,数不胜数,但是有一个战略始终清晰地映在我脑海里:四匹狼突然开始联合攻击一群麝牛,把它们向一个缓坡上赶。麝牛上到坡顶时,面对它们的是两匹纹丝不动的狼。这两匹狼挡住麝牛的去路,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麝牛们惊惶失措(狼知道它们会这样),四处逃窜,于是也就失掉了群体提供给它们的保护。
  麝牛群在慌乱中狂奔的时候,六匹狼都向一头年老、有些虚弱,再也得不到保护的麝牛包抄过去。一匹狼咬住这只麝牛的下颔,另一条咬住它的前额,把它掀翻在地。这时另外四匹狼活生生地把它的四条腿撕下来。战斗很快就结束了。这头可怜的麝牛一向沾沾自喜于群体的保护,毫无与组织如此巧妙的进攻搏斗的计划。和牛群相比,狼群显得很小,但是它们有战略,并将其灵巧熟练地实施,最终赢得了胜利。
  遗憾的是,当我初次和一个新组成的管理集体见面时,一个几乎不问而知的事实是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棗如果有的话棗知道他们集体的使命和目标。对此一无所知,就不可能有贯穿始终的战略。当我问他们是否能陈述一生中的个人目标和使命时,得到的常常是相同的否定回答。
  你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采纳了下面这句谚语中的哲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那么哪条路会把你带到那儿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