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px、dp、sp之间相互转换

来源:互联网 发布:懒蛋蛋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56

px:

px就是pixel的缩写啦,pixel即像素,它不是自然界的长度单位。px是就是一张图片中最小的点,一张位图就是由这些点构成的。1024px就是1024像素,最简单的你可以在windows桌面属性里的“设置”看到,如果是1024×768,也就是说水平方向上有1024个点,垂直方向上有768个点。谁能说出一个“点”有多长多大么?可以画的很小,也可以很大。如果点很小,那画面就清晰,我们称它为“分辨率高”,反之,就是“分辨率低”。所以,像素的大小是会“变”的,也称为“相对长度”。

开发中px比较少用,但是一般在画1px的分割线时使用,就是要细线。如果用1dp的,你会看到线略粗


dp:

dp(dip)概念:与密度无关的像素,这是一个基于屏幕物理密度的抽象单位。

这里要解释一下密度的概念,密度(dpi):每英寸包含的像素个数(单位是dpi),1dp实际上相当于密度为160dpi的屏上的一个点(可否理解为物理尺寸?)。也就是说,如果屏幕物理密度是160dpi时,dp和px是等效的。

换算公式1: px = dp * (dpi / 160)


dpi首先是可以算的:

DPI = 宽 / ((尺寸2 × 宽2) / (宽2 + 高2))1/2 = 长 / ((尺寸2 × 高2) / (宽2 + 高2))1/2

大概计算方法如下,以宽为例:
1.比如分辨率为320 × 480,则长宽比为1:1.5
2.比如屏幕尺寸为3.6”,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高2 + 宽2 = 3.62,
又因为,高 = 1.5 × 宽,代入上式,有:
宽2 + 2.25 × 宽2 = 12.96,
得出,宽 = (12.96/3.25)1/2 = 1.9969
3.宽为320px,分布在1.9969”上,因此密度为320 / 1.9969 = 160.2467

诡异事情1:G7的真实dpi是252,根据我以前的理解,310dp换算成px应该是:310 * (252 / 160) = 488像素,而G7水平方向是480px,310dp在这上面绝对满屏都不止了,事实上Android系统并没有拿252作为dpi来计算,而是将G7视 作hdpi设备,然后使用240dpi来计算最终像素,所以在G7上320dp刚好是:320 * (240 / 160) = 480像素,刚好满屏了,310dp确实要差一点点。

原来这里的dpi是归一化后的dpi,可能值120(l)、160(m)、240(h)、 320(x)、480(xxh)


下面来看下dp作用是什么?

dp脱离屏幕像素,显示大小是一样的,至少看起来是差不多的。

在160dpi上,160dp就是1英寸,在240dpi上,160dp还是1英寸,120dpi和 320dpi也还是1英寸,虽然他们占用的像素数不一样,但是最终显示出来的效果都是占用了屏幕上1英寸的范围。这套体系其实是非常合理的,一个宽为 160dp的按钮,它在所有设备上占用的物理尺寸应该是一样大才合理,这样他们对人眼所形成的张角才一样大,观看或者阅读的感觉才一致(姑且不考虑按钮的 背景是否一样细致)。这应该是Android系统引入dp概念的原因,因为手机屏幕的像素密度相差实在太大了,web那套东西已经完全不适用,你想电脑屏 幕的像素密度能相差多大?

一英寸有多少个点儿? 我们用来density来分辨
ldpi 120dpi 0.75
mdpi 160dpi 1
hdpi 240dpi 1.5
xhdpi 320dpi 2 有这个表就明白为什么在160dpi上,160dp就是1英寸,在240dpi上,160dp还是1英寸,120dpi和 320dpi也还是1英寸


屏幕

综上所述
据px = dip * density / 160,则当屏幕密度为160时,px = dip
根据 google 的建议,TextView 的字号最好使用 sp 做单位,而且查看TextView的源码可知Android默认使用sp作为字号单位。将dip作为其他元素的单位。


px dp sp之间的转换

“`

/**  * dp、sp 转换为 px 的工具类  *   * @author fxsky 2012.11.12  *  */  public class DisplayUtil {      /**      * 将px值转换为dip或dp值,保证尺寸大小不变      *       * @param pxValue      * @param scale      *            (DisplayMetrics类中属性density)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 (pxValue / scale + 0.5f);      }      /**      * 将dip或dp值转换为px值,保证尺寸大小不变      *       * @param dipValue      * @param scale      *            (DisplayMetrics类中属性density)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 (dipValue * scale + 0.5f);      }      /**      * 将px值转换为sp值,保证文字大小不变      *       * @param pxValue      * @param fontScale      *            (DisplayMetrics类中属性scaledDensity)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px2s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          final float font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scaledDensity;          return (int) (pxValue / fontScale + 0.5f);      }      /**      * 将sp值转换为px值,保证文字大小不变      *       * @param spValue      * @param fontScale      *            (DisplayMetrics类中属性scaledDensity)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s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spValue) {          final float font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scaledDensity;          return (int) (spValue * fontScale + 0.5f);      }  }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