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网络编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传奇世界h5辅助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4:07

Windows 网络编程——Internet与网络通信模型概述

TCP/IP 是 Internet 的通信协议,它的发展与 Internet 技术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

1.1 Internet 概述

1.1.1 Internet 的发展历史

至于 Internet 的具体发展历史我就不赘述了,大家有兴趣得到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一下。我这里就提一下比较普遍的。1973年,DARPA 开始研发 TCP/IP 协议簇。这个新的协议簇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可以在互联网中互联,并且互相通信。1974年,Internet 名词首次在传输控制协议的文档中使用。1976年,Robert M.Metcalfe 博士发明了使用同轴电缆高速传输数据的以太网。(SATNET 是在 AT&T 贝尔实验室开发的,AT&T 贝尔实验室还发布了著名的 UNIX 操作系统。同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对 TCP/IP 进行试验,并很快决定将其应用于阿帕网。)1992年,互联网学会成立。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ERN )发布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概念,并研发了早期的浏览器。1992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 TUNET )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 TCP/IP 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1.1.2 Internet 的管理机构

对于这些管理机构我也不想多做介绍,下面我就简单的列举一下:1. Internet 协会(Internet Society, ISOC)创立于1992年。2. Internet 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3. Internet 工程指导小组(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IESG)4. Internet 数字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5. Internet 网络信息中心(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InterNIC) http://www.internic.net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1.2 网络通信模型和协议簇

1.2.1 OSI 参考模型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1981 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 OSI 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工作划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在这里我本应该给你们放一个图比较直观一点,但是由于本人比较懒就没画。希望大家能见谅!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属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链接的链路;其他四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在网络通信中,发送端自上而下地使用 OSI 参考模型, 对应用程序要发送的信息进行逐层打包,直至在物理层将其发送到网络中;而接收端则自下而上地使用 OSI 参考模型,将收到的物理数据逐层解析,最后将得到的数据传送给应用程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通信都需要经过 OSI 模型的全部七层。例如,同一网段的 2 层交换机之间通信只需要经过链路层和物理层,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要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发送方封装数据的过程中,每一层都会为数据包加上一个头部;在接收方解封数据时,又会逐层解析掉这个头部。因此双方的通信必须在对等层次上进行,否则接收方将无法正确的解析数据。在 OSI 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 《Windows 网络编程第二版》
欢迎大家来访我的博客
博主邮箱: x555666777@qq.com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