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命令及其详解4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四年级奥数最优化问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3:43

名称: lpd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pd [-l] [#port]
lpd 是一个常驻的印表机管理程式,它会根据/etc/printcap 的内容来管理本地或远端的印表机。/etc/printcap中定义的每一个印表机必须在 /var/lpd中有一个相对应的目录,目录中以cf 开头的档案表示一个等待送到适当装置的印表工作。这个档案通常是由lpr 所产生。

lpr lpd组成了一个可以离线工作的系统,当你使用lpr ,印表机不需要能立即可用,甚至不用存在。lpd会自动监视印表机的状况,当印表机上线后,便立即将档案送交处理。这个得所有的应用程式不必等待印表机完成前一工作。
  参数:
-l: 将一些除错讯息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port: 一般而言,lpd会使用 getservbyname取得适当的 TCP/IP port,你可以使用这个参数强迫lpd 使用指定的port
  范例:
  这个程式通常是由 /etc/rc.d 中的程式在系统启始阶段执行。

名称 lpq 
-- 显示列表机贮列中未完成的工作 用法
lpq [l] [P] [user]
  说明
lpq 会显示由 lpd所管理的列表机贮列中未完成的项目。
  范例
  范例 1. 显示所有在 lp 列表机贮列中的工作
# lpq -PlpRank Owner Job Files Total Size1st root 238 (standard input) 1428646 bytes

  相关函数
lpr,lpc,lpd

名称: lpr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pr [ -P printer ]
  将档案或是由标准输入送进来的资料送到印表机贮列之中,印表机管理程式lpd 会在稍后将这个档案送给适当的程式或装置处理。lpr可以用来将料资送给本地或是远端的主机来处理。参数:
-p Printer: 将资料送至指定的印表机 Printer,预设值为lp
  范例:
  将 www.c kkk.c 送到印表机lp
lpr -Plp www.c kkk.c

名称: lprm 
-- 将一个工作由印表机贮列中移除 用法
/usr/bin/lprm [P] [file...]
  说明
  尚未完成的印表机工作会被放在印表机贮列之中,这个命令可用来将常未送到印表机的工作取消。由于每一个印表机都有一个独立的贮列,你可以用-P 这个命令设定想要作用的印列机。如果没有设定的话,会使用系统预设的印表机。
  这个命令会检查使用者是否有足够的权限删除指定的档案,一般而言,只有档案的拥有者或是系统管理员才有这个权限。
  范例
  将印表机 hpprinter 中的第 1123 号工作移除
lprm -Phpprinter 1123

  将第 1011 号工作由预设印表机中移除
lprm 1011

名称: fdformat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fdformat [-n] device
  使用说明:
  对指定的软碟机装置进行低阶格式化。使用这个指令对软碟格式化的时候,最好指定像是下面的装置:

/dev/fd0d360 磁碟机 A: ,磁片为360KB 磁碟
/dev/fd0h1440 磁碟机 A: ,磁片为1.4MB 磁碟
/dev/fd1h1200 磁碟机 B: ,磁片为1.2MB 磁碟
  如果使用像是 /dev/fd0 之类的装置,如果里面的磁碟不是标准容量,格式化可能会失败。在这种情况之下,使用者可以用setfdprm 指令先行指定必要参数。
  参数:
-n 关闭确认功能。这个选项会关闭格式化之后的确认步骤。
  范例:
fdformat -n /dev/fd0h1440
  将磁碟机 A 的磁片格式化成1.4MB 的磁片。并且省略确认的步骤。

名称: mformat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mformat [-t cylinders] [-h heads] [-s sectors] [-l volume_label] [-F] [-I fsVer-sion] [-S sizecode] [-2 sectors_on_track_0] [-M software_sector_size] [-a] [-X] [-C] [-H hidden_sectors] [-r root_sectors] [-B boot_sector] [-0 rate_on_track_0] [-A rate_on_other_tracks] [-1] [-k] drive:

  在已经做过低阶格式化的磁片上建立 DOS 档案系统。如果在编译 mtools 的时候把USE_2M 的参数打开,部分与2M 格式相关的参数就会发生作用。否则这些参数(像是S,2,1,M)不会发生作用。
  参数:
-t 磁柱(synlider)数
-h 磁头(head)数
-s 每一磁轨的磁区数
-l 标签
-F 将磁碟格式化为 FAT32格式,不过这个参数还在实验中。
-I 设定 FAT32中的版本号。这当然也还在实验中。
-S 磁区大小代码,计算方式为sector = 2^(大小代码+7)
-c 磁丛(cluster)的磁区数。如果所给定的数字会导致磁丛数超过FAT 表的限制,mformat会自动放大磁区数。
-s
-M 软体磁区大小。这个数字就是系统回报的磁区大小。通常是和实际的大小相同。
-a 如果加上这个参数,mformat会产生一组 Atari系统的序号给这块软碟。
-X 将软碟格式化成 XDF格式。使用前必须先用 xdfcopy指令对软碟作低阶格式化的动作。
-C 产生一个可以安装 MS-DOS档案系统的磁碟影像档(disk image)。当然对一个实体磁碟机下这个参数是没有意义的。
-H 隐藏磁区的数目。这通常适用在格式化硬碟的分割区时,因为通常一个分割区的前面还有分割表。这个参数未经测试,能不用就不用。
-n 磁碟序号
-r 根目录的大小,单位是磁区数。这个参数只对FAT12 FAT16 有效。
-B 使用所指定的档案或是设备的开机磁区做为这片磁片或分割区的开机磁区。当然当中的硬体参数会随之更动。
-k 尽量保持原有的开机磁区。
-0 0轨的资料传输率
-A 0轨以外的资料传输率
-2 使用 2m格式
-1 不使用 2m格式
  范例:
mformat a:
  这样会用预设值把 a: (就是/dev/fd0)里的磁碟片格式化。

名称: mkdosfs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mkdosfs [ -c | -l filename ]
[ -f number_of_FATs ]
[ -F FAT_size ]
[ -i volume_id ]
[ -m message_file ]
[ -n volume_name ]
[ -r root_dir_entry ]
[ -s sector_per_cluster ]
[ -v ]
device
[ block_count ]
  说明: 建立 DOS档案系统。 device指你想要建立 DOS档案系统的装置代号。像是 /dev/hda1等等。 block_count则是你希望配置的区块数。如果 block_count没有指定则系统会自动替你计算符合该装置大小的区块数。
  参数:
-c 建立档案系统之前先检查是否有坏轨。
-l 从得定的档案中读取坏轨记录。
-f 指定档案配置表(FAT , File Allocation Table的数量。预设值为 2。目前 LinuxFAT档案系统不支援超过 2FAT表。通常这个不需要改。
-F 指定 FAT表的大小,通常是12 或是16 个位元组。12位元组通常用于磁碟片,16位元组用于一般硬碟的分割区,也就是所谓的FAT16 格式。这个值通常系统会自己选定适当的值。在磁碟片上用FAT16 通常不会发生作用,反之在硬碟上用FAT12 亦然。
-i 指定 Volume ID。一般是一个4 个位元组的数字,像是2e203a47 。如果不给系统会自己产生。
-m 当使用者试图用这片磁片或是分割区开机,而上面没有作业系统时,系统会给使用者一段警告讯息。这个参数就是用来变更这个讯息的。你可以先用档案编辑好,然后用这个参数指定,或是用
-m -
  这样系统会要求你直接输入这段文字。要特别注意的是,档案里的字串长度不要超过418 个字,包括展开的跳栏符号(TAB)和换行符号(换行符号在DOS 底下算两个字元!)
-n 指定 Volume Name,就是磁碟标签。如同在DOS 底下的format 指令一样,给不给都可以。没有预设值。
-r 指定根目录底下的最大档案数。这里所谓的档案数包括目录。预设值是在软碟上是 112或是 224 ,在硬碟上是512。没事不要改这个数字。
-s 每一个磁丛(cluster)的磁区数。必须是2 的次方数。不过除非你知道你在作什么,这个值不要乱给。
-v 提供额外的讯息
  范例:
mkdosfs -n Tester /dev/fd0 A槽里的磁碟片格式化为 DOS格式,并将标签设为Tester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