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模式—徐旸

来源:互联网 发布:steam mac 存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1:27

简称:最小化可行产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MVP 是从经典的模式MVC演变而来,它们的基本思想有相通的地方:Controller/Presenter负责逻辑的处理,Model提供数据,View负责显示。

MVC和MVP的区别?
作为一种新的模式,MVP与MVC有着一个重大的区别:在MVP中View并不直接使用Model,它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Presenter (MVC中的Controller)来进行的,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Presenter内部,而在MVC中View会直接从Model中读取数据而不是通过 Controller。
在MVC里,View是可以直接访问Model的!从而,View里会包含Model信息,不可避免的还要包括一些业务逻辑。 在MVC模型里,更关注的Model的不变,而同时有多个对Model的不同显示,即View。所以,在MVC模型里,Model不依赖于View,但是View是依赖于Model的。不仅如此,因为有一些业务逻辑在View里实现了,导致要更改View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那些业务逻辑是无法重用的。
虽然 MVC 中的 View 的确“可以”访问 Model,但是我们不建议在 View 中依赖 Model,而是要求尽可能把所有业务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中处理,而 View 只和 Controller 交互。上面的这段文字不知是什么水平的开发者编辑的,基本逻辑都不清楚。

MVP的优点
1、模型与视图完全分离,我们可以修改视图而不影响模型
2、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模型,因为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一个地方——Presenter内部
3、我们可以将一个Presenter用于多个视图,而不需要改变Presenter的逻辑。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因为视图的变化总是比模型的变化频繁。
4、如果我们把逻辑放在Presenter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用户接口来测试这些逻辑(单元测试)
MVP的缺点
由于对视图的渲染放在了Presenter中,所以视图和Presenter的交互会过于频繁。还有一点需要明白,如果Presenter过多地渲染了视图,往往会使得它与特定的视图的联系过于紧密。一旦视图需要变更,那么Presenter也需要变更了。比如说,原本用来呈现Html的Presenter现在也需要用于呈现Pdf了,那么视图很有可能也需要变更。

为了更好的理解mvp,下面写一个mvp模式的helloWorld 的demo

代码结构

业务层:model
定义接口及抽象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Model {
String loadString();
}
接口实现类 具体业务操作
public class Model implements IModel{

@Overridepublic String loadString() {    return "HELLOWORLD";}

}
主持者:presenter
定义接口及实现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Presenter {
void getString();
}
接口实现类
public class Presenter implements IPresenter{
private IModel model;
private IView view;
private String str;

public Presenter(IView view) {    this.model = new Model();    this.view = view;}@Overridepublic void getString() {    str = model.loadString();    view.show(str);}

}

视图层:View
定义接口及抽象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View {
void show(String str);
}
实现类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implements IView {
private TextView tv;
private IPresenter pres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v);
presenter = new Presenter(this);
presenter.getString();
}

@Overridepublic void show(String str) {    tv.setText(str);}

}
对于app而言,我个人的理解,app中的某些操作,都是由View层发起的,因为View层负责于用户直接交流,只有得到用户意图之后才会有去掉用相关方法去执行代码的必要性(当然,程序的入口应当为配置清单文件)
上面的小demo只是一些做简单的实现,只是把流程过了一边,在真正的开发中,设计接口抽象方法的时候需要传递什么样的参数,业务层如果执行了耗时操作就要用到callback等,具体实现还要具体分析。
流程图:(简单画了下,难看的很)
这里写图片描述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