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钢铁的咆哮3战舰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13:27

      今天的学习收获,预习了数据结构部分内容,线性表,顺序表,单链表,双链表以及静态链表等名词解释,主要对单链表等了解一下,区分了他与顺序表的不同,单链表通过结点使数据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改变了顺序表通过连续地址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虽然了解了我们可以对表进行一系列的像初始化,求长度,按位查找,按指查找,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但对其的程序实现,原理等还不清楚,需要自己敲一下。

         还有上周遗留的任务,上周只是查了一下malloc,realloc,calloc函数的异同,却没有看到malloc函数的实现原理,这里再看一下:

malloc函数的实质体现在,它有一个将可用的内存块连接为一个长长的列表的所谓空闲链表。调用malloc函数时,它沿连接表寻找一个大到足以满足用户请求所需要的内存块。然后,将该内存块一分为二(一块的大小与用户请求的大小相等,另一块的大小就是剩下的字节)。接下来,将分配给用户的那块内存传给用户,并将剩下的那块(如果有的话)返回到连接表上。调用free函数时,它将用户释放的内存块连接到空闲链上。到最后,空闲链会被切成很多的小内存片段,如果这时用户申请一个大的内存片段,那么空闲链上可能没有可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片段了。于是,malloc函数请求延时,并开始在空闲链上翻箱倒柜地检查各内存片段,对它们进行整理,将相邻的小空闲块合并成较大的内存块。如果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内存块,malloc函数会返回NULL指针,因此在调用malloc动态申请内存块时,一定要进行返回值的判断。

Linux Libc6采用的机制是在free的时候试图整合相邻的碎片,使其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free空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