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2016年的这些事儿

来源:互联网 发布:股市热点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45

时间:2016.11.23
地点:上海长宁区公司大楼5层窗边,采光还行,就是窗开了有点冷
状态:天气很冷,多地都是初雪,朋友圈被初雪刷屏;公司内某个重要的服务挂了,恩,基本上一天大伙都打点小酱油了。忙完自己的事儿,突然有种静下心来的状态,就想写点什么(其实自己以前语文写文章的文采还是凑合的,将就一下)。

可能真的是下雪的缘故吧,下班回家走在路上,还是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自己从本科到现在的变化过程的。从2013年进入大学到2013年6月30从长安大学毕业;从13年7月入驻南师大到16年6月30离开校园环境踏入公司,两个阶段彻底成了回忆,上班族的身份告诉自己即将开启的是人生里最漫长最多变的一环了。

从7月中旬工作到现在,算算差不多4个月零几天。

其实这段时间,有很多问题从我身边人提出来:
小王曰:做什么行业的啊?
老王曰:程序猿啊,那你肯定很累吧?
小李曰:你们行业各种加班吧?每天做业务累不累啊,都是重复的活吧?
王阿姨曰:上海生活压力很大吧?你们行业待遇还是不错的,不过上海消费也高啊,所以一个月下来也剩不了什么吧?不值得。
大黄曰:你看,研究生读出来有时候还不如一个本科生呢吧?浪费了那三年吧
老张曰:你们行业好跳槽啊,多跳跳,工资待遇就上去了

此处省略10086个曰…

短短4个月,已经有各种声音围绕着自己,其实想想确实有那么回事,这些问题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现象。

想想自己当初上大学的时候的打算,读个大学就毕业找个工作妥妥安家置业,后来老天打了一个喷嚏,我被推到漫漫考研路上去了;
想想当初读研的时候的打算,努力学好本专业,将来学有所成干大事,结果老天又打了一个喷嚏,我转战互联网行业。

其实说这两个事儿,只是想告诉自己:
路都是自己选的,这条路谁都可以选,关键是在这条路上,自己怎么走呢?是被别人拖拽着走?是被别人从后面追打着走?

这里的别人永远都是客观环境,包括之前提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客观环境。
我不想去讨论“人去适应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这个冗长深刻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想说“厉害了我的环境”的话题。我只想告诫我这类初入社会踏入工作的应届生小伙伴们:我们已经开始的阶段是人生里最漫长的阶段,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没做好心态上的调整和短期内完整的规划,那么我觉得还是GAME OVER吧。

聊聊工作吧,咱们不聊互联网
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这点大家都同意的对吧。所以,或许我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该抱有一个长期吃苦的打算。工作,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从佛家的角度,我更愿意理解它是一个涅槃的过程,在工作中,缓慢的蜕变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自己遇到遭遇时的心态,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事物的逻辑,深化思考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自己影响深远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待人接物的素养等等。而这些东西才是工作者、从业者抛弃业务角度来带给自身的价值提升,而这些东西也恰恰是不管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哪个城市,哪个团队,都会第一时间带给自己价值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一个刚刚进入工作环境所需要给自己树立的大旗帜、标杆。
如果能体会到这些,那么我们所认为的工作其实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里提一个自己的感悟:当你乐观时,好运伴着你;当你悲观时,坏事跟着你。

如果工作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读研真的不可惜,短短的3年,如果了解了读研的本质,那将受用裨益。

读研的本质是什么?在我认为,是一个自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个能力是属于自己的,如果把读研只认为是三年读书混学历的话,那确实不如读本科之后就工作来的实在,当然了,我也觉得提出那个问题的人并这样想的人目光确实窄了点。这个时候有人会反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一定非要自我解决吗,那还要同事、领导、朋友干啥呢?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纳闷了:别人天生就有为你服务解决问题的义务?只许别人帮你,你帮不了别人?领导、别人就不是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不是自己想的吗?其实自我解决和同事互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是吗?

还在读研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们看到这里,能够让你有所体会的话,我还是十分欣慰的,当然,相信你们也有自己的见地。

聊完了工作和读研,再聊聊上海吧,诶哟,这个话题真是吓人,都说上海苦啊,消费高啊啥的,说说我的观点吧(这里我的观点只是针对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在上海只是指定了短期规划的群体而言)。

我认为,作为应届生,是十分有必要去大城市体会一下的,其中深刻的体会能够为自己后续的规划建立起实际的基础。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上海,26年来一次都没有,就目前4个月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上海真大;上海地铁真挤;上海换乘的路好长;上海人不像新闻里说的没礼貌;上海的食物口味还是可以的;公司周边的伙食不算贵(当然也有贵的);上海好玩的地方不等于人最多的地方;上海租房还是可以租到合适的房子的,但是要多跑跑,土豪请略过;上海的消费具体看你怎么消费,土豪请略过;公司周边的豪车还是很多的,土豪笑一笑;公司周边的房价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体会一下大城市的节奏,这里的节奏指的是生活节奏,确实不如一些城市来的悠然自在和舒服。然而!我们的目的不在此且不应当仅仅在此!

来大城市,带着工作的目标来的话,需要体会的是公司的工作节奏和环节,相对来说,这里各个行业的深度足够,能够让自己在短时间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从业素养。接下来拿我在公司做业务的体会:

我的公司确实在上海属于一线型的互联网公司,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这样的一个工作客观环境其实可以让新来的员工有良好的融入,这对于应届生而言是一个十分友好的开端,相信对以后的规划也会有好的影响。在业务工作中,其实应该抱有的心态是不光光是做好做全自己手头的业务,更多的是需要了解业务背后的详细机制,了解一个团队运作的大致流程,必须明确自己是在怎样的团队中做着怎么样的事儿,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些人会说,这些事时间长了自己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了,还需要一开始就有心去体会吗?其实不然,主动的体会永远比被动的感受所得到的更多,如果只是为了业务而做业务,慢慢的会失去一开始的那份好奇心和兴趣。而只有不断的琢磨,不断的发现,由衷的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兴趣,才会保持自己的从业好奇心与兴趣,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不断的开拓自己,提升自己的素养。而这份琢磨、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的能力就是需要自己培养起来的,研究生期间、本科生期间都可以。

(其实,所谓的本科和研究生我认为在当下的环境差别不大,之所以产生两个阶级一般的差别无非就是“高中好累啊,到大学放松一下吧”,好了,大学生都在玩游戏谈恋爱上课睡觉下课打炮的节奏,“本科毕业工作不好找啊,待遇都那么差,读个研混个高材生吧”,好了,这时候就看见一群人抱着书睡觉考研结果还没考上嚷嚷着要跳楼的节奏。其实这一切都是以上两个大学生里心里的观念造成的,所以,如果本科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本科生一定会比研究生差吗?本科生的素养一定比研究生低吗?读研到底为了啥呢?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支持篇头对我的质疑: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吧。然而,提出质疑的那个人却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所以我pass他。其实学校的差别也在此,没必要太相信名校一定比二三流的大学生甚至专科的好,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永远只适用于概率论而已,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你就不是那99%)

说了工作是啥、本科生研究生的差别在哪、上海咋样、业务该怎么做、为啥要来大城市等这些事儿,我觉得我大致回答了篇头的那些问题,其实也为了告诉即将工作和已经工作的应届生应该抱有的心态。

谁都无法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我们要做的是为这个漫漫长路做好尽量多的心态准备和思想准备,我来上海,因为我想站的高一点,如果有更高的地方,我一定去,可惜现在实力不够,所以要加油。我来上海,不是为了单纯做业务,我需要了解公司的团队为什么要那么做,公司的机制为什么要这样执行,公司的框架代码为什么这样写,业务需求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大牛的思想和心血,而这些都是一个业务积累的过程,所以不要看轻你们手头的业务。我来上海,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素养,能够养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能融入团队的同时树立起自己的处事风格。这是以后行走社会的自身标签,如果你重视自己的以后,就好好做。
这些才是我离开校园之后思考的东西,毕竟无法再回到过去,我们的身份彻底改变,所以,必须做好健全的准备。当然,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脚踏实地自我定位比空谈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这几个月来的想法,肯定会有人说天真,但是就算有些天真也是必然的,我们才刚开始漫漫褪去以前的壳,至于破茧出来的是蝶还是蛾,自己做完该做的事儿之后老天一个喷嚏才会告诉你。

PS:今天有同事问我为啥爱写博客,我告诉他因为工作很长。

工作这个阶段很长,我要想的事儿很多,新理解的技术难点,新理解的业务机制,新的一些体会等等都需要一个烂笔头来记录,然而以前没有网络和云端,现在写写博客还是可以抒发一下的。我认为写博客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它是一个自我逻辑梳理的考量,锻炼自己的总结和组织能力。而且,作为一个程序猿,我能说我话都说不顺了吗,主管说的对,要多说说话,不然沟通能力障碍了可不好,奈何有时候真没时间说话啊,还是写博客简介的维持一下表达吧。。。。。

文章写完了,感悟到此,逻辑有点乱,保持思维跳跃风格。写到此,不喜请一笑置之,最后提一下,本文最针对的读者群体是应届生。明天继续踏实工作吧,晚安,各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