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AOP

来源:互联网 发布:收纳盒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2:05

      在开发中,之前是为web h5所开发的后台接口,后来需要接入app,部分接口需要更改,也不能再使用以前的sessionId方式,因此开辟了权限切面,在控制层切入代理,预先执行部分逻辑。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意思是面向切面编程,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程序功能的统一维护的一种技术

      AOP基于IoC基础,是对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的延续。同时,AOP实际是GOF设计模式的延续,设计模式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AOP可以说也是这种目标的一种实现。


       AOP将应用系统分为两部分,核心业务逻辑(Core business concerns)及横向的通用逻辑,也就是所谓的方面Crosscutting enterprise concerns,例如,所有大中型应用都要涉及到的持久化管理(Persistent)、事务管理(Transaction Management)、安全管理(Security)、日志管理(Logging)和调试管理(Debugging)等。


要想真正的了解AOP,首先要了解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1、切面(Aspect):对横切性关注点的模块化,其实就是共有功能的实现。如日志切面、权限切面等。


2、连接点(JoinPoint):就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插入切面的地点。例如,方法调用、异常抛出或字段修改等,但Spring只支持

方法级的连接点。


3、通知(Advice):在切面的某个特定的连接点(Joinpoint)上执行的动作。通知有各种类型,其中包

括"around"、"before”和"after"等通知。许多AOP框架,包括Spring,都是以拦截器做通知模型, 并维护一个以连接点为中心的拦截

器链。


4、切入点(Pointcut):用于定义通知(Advice)应该切入到哪些连接点(JoinPoint)上。不同的通知通常需要切入到不同的连接点上,这种精准的匹配是由切入点的正则表达式来定义的


5、目标对象(Target):就是那些即将切入切面的对象,也就是那些被通知的对象。

6、代理对象(Proxy):将通知应用到目标对象之后被动态创建的对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代理对象的功能等于目标对象的核心

业务逻辑功能加上共有功能。代理对象对于使用者而言是透明的,是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产物。

7、织入(Weaving):将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从而创建一个新的代理对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在编译期、类装载期及运行

期,当然不同的发生点有着不同的前提条件。譬如发生在编译期的话,就要求有一个支持这种AOP实现的特殊编译器;发生在类装

载期,就要求有一个支持AOP实现的特殊类装载器;只有发生在运行期,则可直接通过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与动态代理机制来动态

实现。

















通知(Advice)类型


       为了符合现实的各种需求,通知类型提供了5种,可以对目标方法进行全方位处理;

1、Before advice:在某连接点(JoinPoint)之前执行的通知,但这个通知不能阻止连接点前的执行。

      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里面使用<aop:before>元素进行声明。

2、After advice:当某连接点退出的时候执行的通知(不论是正常返回还是异常退出)。

      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里面使用<aop:after>元素进行声明。

3、After returnadvice:在某连接点正常完成后执行的通知,不包括抛出异常的情况。

      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里面使用<aop:after-returning>元素进行声明。

4、Around advice:包围一个连接点的通知,类似Web中Servlet规范中的Filter的doFilter方法。可以在方法的调用前后完成自定义的

行为,也可以选择不执行。

      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里面使用<aop:around>元素进行声明。

5、Afterthrowing advice:在方法抛出异常退出时执行的通知。

      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里面使用<aop:after-throwing>元素进行声明。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