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重构经验二 ——MVP模式的使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客贷变成网商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15

一、MVP介绍

     随着UI创建技术的功能日益增强,UI层也履行着越来越多的职责。为了更好地细分视图(View)与模型(Model)的功能,让View专注于处理数 据的可视化以及与用户的交互,同时让Model只关系数据的处理,基于MVC概念的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应运而生。

     MVP模式里通常包含4个要素:

     (1)View:负责绘制UI元素、与用户进行交互(Android中体现为Activity);

     (2)View interface:需要View实现的接口,View通过View interfacePresenter进行交互,降低耦合,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3)Model:负责存储、检索、操纵数据(有时也实现一个Model interface用来降低耦合);

     (4)Presenter:作为ViewModel交互的中间纽带,处理与用户交互的负责逻辑。

二、为什么使用MVP模式

     Android开发中,Activity并不是一个标准的MVC模式中的Controller的首要职责是加载应用的布局和初始化用户界面,并接受并处理来自用户的操作请求,进而作出响应。随着界面及其逻辑的复杂度不断提升,Activity类的 职责不断增加,以致变得庞大臃肿。当我们将其中复杂的逻辑处理移至另外的一个类(Presneter)中时,Activity其实就是MVP模式中View,它负责UI元素的初始化,建立UI元素与Presenter的关联(Listener之类),同时自己也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复杂的逻辑交由Presenter处理).

     另外,回想一下你在开发Android应用时是如何对代码逻辑进行单元测试的?是否每次都要将应用部署到Android模拟器或真机上,然后通过模拟用 户操作进行测试?然而由于Android平台的特性,每次部署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直接导致开发效率的降低。而在MVP模式中,处理复杂逻辑的Presenter是通过interfaceView(Activity)进行交互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实现这个interface来模拟Activity的行为对Presenter进行单元测试,省去了大量的部署及测试的时间。

三、MVPMVC的异同

     MVC模式与MVP模式都作为用来分离UI层与业务层的一种开发模式被应用了很多年。在我们选择一种开发模式时,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种模式的利弊:

     无论MVC或是MVP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弊端:

          额外的代码复杂度及学习成本。

     这就导致了这两种开发模式也许并不是很小型应用。

     但比起他们的优点,这点弊端基本可以忽略了:

     (1)降低耦合度

     (2)模块职责划分明显

     (3)利于测试驱动开发

     (4)代码复用

     (5)隐藏数据

     (6)代码灵活性

 

     对于MVPMVC这两种模式,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一些程序员选择不使用任何一种模式,有一部分原因也许就是不能区分这两种模式差异。以下是这两种模式之间最关键的差异:

        MVP模式:

View不直接与Model交互,而是通过与Presenter交互来与Model间接交互PresenterView的交互是通过接口来进行的,更有利于添加单元测试

通常ViewPresenter是一对一的,但复杂的View可能绑定多个 Presenter来处理逻辑

     MVC模式:

view可以与Model直接交互

Controller是基于行为的,并且可以被多个View共享

可以负责决定显示哪个View

四、利用MVP在该项目中的例子

ui包下面的main模块为例:

public interface NewsMainContract {

    interfaceModelextends BaseModel {
        Observable< List<NewsChannelTable> > lodeMineNewsChannels();
    }

    interfaceView extendsBaseView {
        voidreturnMineNewsChannels(List<NewsChannelTable>

newsChannelsMine);
    }
    abstract classPresenter extendsBasePresenter<View, Model> {
        public abstract voidlodeMineChannelsRequest();
    }
}

 

写一个Contract接口,里面放Model,View,Presenter接口,进行三个接口的统一管理,可以发现,Presenter与Model、View都是通过接口来进行交互的,既降低耦合也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先看Model,继承了BaseModelBaseModel里面存放的是Model需要实现的公共方法。

ViewPresenter同样如此,继承了BaseViewBasePresenter。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用基类进行公共方法的统一管理。

 

具体看BasePresent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Presenter<T,E>{
    public Context mContext;
    publicE mModel;
    public T mView;
    public RxManager mRxManage = new RxManager();

    public void setVM(Tv,Em) {
        this.mView = v;
        this.mModel = m;
        this.onStart();
    }
    public void onStart(){
    };
    public voidonDestroy() {
        mRxManage.clear();
    }
}

 

RxManager 是封装统一管理Rxjava的生命周期,这个下节讲使用Rxjava进行项目优化时再说。

setVM(Tv,Em) 通过这个方法,显而易见的知道了presenterModelView关联起来了。

接下来看下,MVP模式在Fragment中是如何使用的。

public class NewsMainFragment  extendsBaseFragment<NewsMainPresenter,NewsMainModel>  implements  NewsMainContract.View

继承了BaseFragment<T extends BasePresenter,E extendsBaseModel>

实现了Contract里面View接口,这样在fragment里面只要实现View中的方法就行,而ModelPresenter中的方法在外部的类中已经实现,只要放在BaseFragment<>的泛型中就可以,然后通过mPresenter.setVM(this,mModel)ModelView关联起来。这样体现了MVP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View不直接与Model交互,而是通过与Presenter交互来与Model间接交互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