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粉碎的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视频制作软件手机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0:39

 
存储在硬盘中的每个文可分为两部分:文件头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区。文件头用来记录文件名、文件属性、占用簇号等信息,文件头保存在一个簇并映射在FAT 表(文件分配表)中。而真实的数据则是保存在数据区当中的。平常所做的删除,其实是修改文件头的前2个代码,这种修改映射在FAT表中,就为文件作了删除标记,并将文件所占簇号在FAT表中的登记项清零,表示释放空间,这也就是平常删除文件后,硬盘空间增大的原因。而真正的文件内容仍保存在数据区中,并未得以删除。要等到以后的数据写入,把此数据区覆盖掉,这样才算是彻底把原来的数据删除。如果不被后来保存的数据覆盖,它就不会从磁盘上抹掉。用Fdisk 分区和Format格式化和文件的删除类似,前者只是改变了分区表,后者只是修改了FAT表,都没有将数据从数据区直接删除。

  由文件删除的原理可知,要彻底删除数据,只有把删除文件所在的数据区完全覆盖掉。绝大部分彻底删除工具所使用的就是这个道理:把无用的数据反复写入删除文件的数据区,并进行多次地覆盖,从而达到完全删除文件的目的。

  Windows的这种伪删除,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让我们有后悔药可吃。但对于很机密的文件就有了麻烦,存在着被重新恢复的可能性。所以,删除机密文件,一定要借助彻底删除工具,让机密文件彻底“粉身碎骨”,这样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块新硬盘在使用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而格式化操作就是给这块硬盘划分“区域”,不同的区域存储不同的数据,在这地方我们只关注“目录区” 和“数据区”。一块硬盘经过格式化后,就会自动生成“目录区”和“数据区”,而这个“目录区”就是存储“数据区”中的数据保存的位置等信息,“数据区”则负责保存所有文件的数据信息。当我们执行了所谓的“彻底删除”命令后,系统其实只是将“目录区”中记录该文件状态信息的一个状态标志设置为“删除”,这时,系统就知道该文件原先所占用的硬盘区域已经是空闲的了,如果这时用户要求存储新文件,系统就可以将这块空闲的硬盘空间分配给新文件了。而在新文件还没有进行存储操作时,被“彻底删除”的文件却仍然存在于硬盘中。

由上面的分析,朋友们就知道笔者为什么说“彻底删除”并不彻底了。由此可见,通过系统的“彻底删除”而删除的文件就有可能被重新找回来。现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软件可以实现此功能,例如著名的数据恢复软件“FinalData”、“EasyRecovery”及“Recover4All”都可以找回那些被 “彻底删除”的文件。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或是单位专门从事于数据恢复工作。这些软件或是数据恢复公司的存在,习惯于通过系统的“Shift+ Del”键来删除那些重要文件的朋友们就要警惕起来了,说不定哪天,你的重要文件轻而易举地就落入别人的手中,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文件粉碎机就可以用无用数据填充。

 

如何粉碎:
1.用于彻底删除文件的工具也诞生了。比如File Pulverizer、Clean Disk Security、Eraser等等。这些软件大部分操作非常简单,本文就以File Pulverizer(文件粉碎机)为例做一简单介绍。

 

(Jet认为以下是个编程自行处理的好办法!)
2.以读写的方式打开文件,获取长度,写入随机数,然后再删除它。
直接用CreateFile打开文件,写数据直到文件大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