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70节 孙子兵法十三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 snmp 监控dhcp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29
        孙子兵法十三篇
        
        阖闾时的“吴宫”是位于江苏常州武进的“阖闾大城”,而不是位于江苏苏州的“姑苏城”,这是具有考古依据的。公元2007年,为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专家对阖闾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考古复查。调查发现,无锡与常州交界的阖闾城遗址,正是当年的“阖闾大城”。 阖闾城遗址包括阖闾大城和东、西小城。阖闾大城的面积约2.94平方公里,东、西两座小城位于阖闾大城的西北,面积约0.5平方公里。吴王阖闾让伍子胥建城时,尚无把握必胜“楚国”,他既要城池坚固,又不敢劳民伤财;伍子胥第一遭建城,手笔也不敢太大;楚国在吴国西面,城池需要主防西北,综合考虑以上三点,考古结论可以采信。公元前496年阖闾兴兵伐越,死于欈李,他去世之后数年,他的儿子夫差才迁都苏州。定都苏州与定都常州的区别在于,可以加强对“越国”的监控,可以方便对齐国的调兵,左临太湖,右辖江浙,更具大国气象,唯一的缺憾就是会降低与楚国争锋的力度。“夫差”好大喜功,既志在中原,又防备越国,“姑苏城”由伍子胥为他建造,更为合理。
        
        对“姑苏城”与“阖闾城”相关问题的争论,只是生活于2500年后的我们回顾历史时的一点消遣,自然不会对“孙武”有任何困扰。身处公元前512年的“阖闾城”中,时年33岁的“孙武”最为关注的,是怎样向吴王“阖闾”这位知天命之年的威严大王讲解他的十三篇兵法。
        
        十三篇兵法的第一篇叫做《始计篇》。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做大事就需要先定计,『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定计就需要综合考量“道”、“天”、“地”、“将”、“法”五项基本军事数据,“道”就是民心,“天”就是“天时”,“地”就是“地利”,“将”就是统帅,“法”就是规矩。拥有这五项基本军事数据,就可以预知胜负,就可以制定计策。制定好计策后,开除调遣不动的将领,顺应战场局势的发展,贯彻诡道治军的理念,中军帐里良好运筹,千里之外必然告捷。
        
        十三篇兵法的第二篇叫做《作战篇》。孙武说,打仗就是打“经济”,『十万之师,日费千金』,“千金”相当于黄金2.5公斤,价值50万元,人均5元每日的超低日消费水平,已经是把“为国效力”四字贯彻到骨子里去了。孙武的经济消耗算得如此之低也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军队是由“公民兵”和“贵族兵”组成,他们有自己的封邑,平时税赋自收自用,战时自备口粮武器,如果是“战国”时期的“职业兵”,消耗将增至十倍、百倍。孙武指出,『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打仗要速战速决。『国之贫于师者远征』,国力会被远征拖垮,所以要『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粮食补充要在敌境内完成。如果千里运粮,就需要九名民夫为一名战士运粮,民夫运粮时不能从事生产,还要消耗军粮,综合计算误工量以及消耗量,这个换算关系就是『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在敌境解决640“升”,也就是0.4吨粮食的供应,等于省去国内8吨粮食的消耗。
        
        十三篇兵法的第三篇叫做《谋攻篇》。孙武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要有战略眼光,能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不拘泥于局部战术得失,『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指出,『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只会撸袖子操家伙干仗的,那是“莽夫”,不是“大将”。作为国君要懂得“军事调度、军务管理、军权指挥”,要清楚“战争时机、兵力对比、士气高低、后勤保障、将帅系统”,这样才算“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十三篇兵法的第四篇叫做《军形篇》。孙武说,排兵布阵时军容要齐整,法度要严谨,要让己方无懈可击,『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他指出,兵法上讲,『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能从敌我双方的“军形”中看出将帅水平的高低,发现进攻获胜的契机。
        
        十三篇兵法的第五篇叫做《兵势篇》。孙武说,『强弱,形也;勇怯,势也』,军容的整齐称为“军形”,士气的强大称为“军势”。『治众如治寡』,能用统一号令整合军队,让指挥整支军队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毫不吃力,就能保持“连绵不断”的“军形”,就能形成“循环无端”的“军势”,就能『斗乱而不可乱,形圆而不可败』,军容齐整,士气高涨,指挥高效,运动有序,立于不败之地。
        
        十三篇兵法的第六篇叫做《虚实篇》。孙武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灵活运用虚实变化,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十三篇兵法的第七篇叫做《军争篇》。孙武说,『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跳墙,人急了拼命,所以在行军争利中要注意强化己方士气,降低敌方士气,布置诱饵引诱敌人,留出退路瓦解敌人。
        

        孙武在《九变篇》中指出将帅要懂得圆滑变通,不能只是一根筋,对于驻军地理、君王命令、敌人举动都要仔细判断,随机应变。在《行军篇》中指出安营扎寨时要仔细观察地形,要选择合适地点,要注意处理士卒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在《地形篇》中指出地形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很大,不能掉以轻心,并从微观上分析了地理因素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在《九地篇》中指出要了解行军途中各地的民众风俗,要搞好各国的外交关系,并从宏观上分析了地理因素对行军作战的影响。在《火攻篇》中提出了出力少,见效大的借助于“火攻”的战法,在《用间篇》中提出了同样出力少,见效大的借助于“间谍”的战法。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