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单链表)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mmap shm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3:52

回忆线性表的定义,它就是一些元素的序列,维持着元素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实现线性表的基本需要是:

1、能够找到表中的首元素;

2、从表里的任一元素出发,可以找到它的下一个元素。

在上一篇中,把表元素保存在连续的存储区里(顺序表),自然可以满足这两点,其中元素间的顺序关联是隐含的。但是考虑到计算机内存的特点,为了满足以上两点,并不一定需要连续存储元素,基于对象之间的链接也可以看做一种顺序关联,基于它也可以实现线性表。


实现线性表的另一种常用方式就是基于链接结构,用链接关系显式表示元素之间的顺序关联。基于链接技术实现的线性表称为链接表或链表

采用链表方式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思想如下:

1、把表中元素分别存储在一批独立的存储块(称为表的结点)里;

2、保证从组成表结构中的任一结点可以找到与其相关的下一个结点;

3、在前一个结点里用链接的方式显式的记录与下一个结点之间的关联。

采用这样的结构,只要找到组成一个表结构的第一个结点,就能顺序找到属于这个表的其他结点。从这些结点里可以看到这个表的所有元素。

链接技术是一类非常灵活的数据组织技术,实现链表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下面首先讨论最简单的单链表,其中在每个表结点里记录着存储下一个表元素的结点的标识(引用/链接)。


(一)单链表

单向链接表(下面简记为链表或者单链表)的结点是一个二元组,形式大概如下图所示,其表元素域elem保存着作为表元素的数据项(或者数据项的关联信息),链接域next里保存同一个表里的下一个结点的标识。

在最常见形式的单链表里,与表里的n个元素对应的n个结点通过链接形成一条结点链。从引用表里首节点的变量可以找到这个表的首节点,从表中任一结点可以找到保存着该表下一个元素的结点(表中下一结点),这样,从p出发就能找到这个表里的任一个结点。

                                               

也就是说,为了掌握一个表,只需要用一个变量保存着这个表的首节点的引用(标识或称为链接)。今后把这样的变量称为表头指针表头变量

总结一下:

1、一个单链表由一些具体的表结点构成;

2、每个结点是一个对象,有自己的标识,下面也常称其为该结点的链接;

3、结点之间通过结点链接建立起单向的顺序联系。

通过判断一个(域或变量的)值是否为空链接,可知是否已到链表的结束。在顺序扫描表结点时,应该用这种方式确定操作是否完成。如果一个表头指针的值是空链接,就说明‘它所引用的链接已经结束’,这是没有元素就已结束,说明该表为空表。

在实现链表上的算法时,并不需要关心在某个具体的表里各个结点的具体链接值是什么(虽然保存在表结构里的值都是具体的),只需要关心链表的逻辑结构。这个具体在后面会体现。


单链表操作中,为了方便,我们定义一个简单的表结点类:

class LNode(object):                 # 定义一个节点类    def __init__(self, elem, next_=None):        self.elem = elem        self.next = next_

定义结点类时,只有一个初始化方法,它给对象的两个域赋值。方法的第二个参数用名字next_,是为了避免Python标准函数next重名。这也是Python程序中命名的一个惯例。第二个参数提供了默认了默认值,只是为了使用方便。


下面考虑单链表的操作,这里主要关注加入元素和删除元素:

1、加入元素

考虑给单链表加入元素的操作,同样需要考虑插入的位置,可以做首端插入、尾端插入或者定位插入。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在链表中插入元素时,并不需要移动已有的数据,只需要为新元素安排一个新结点,然后根据操作要求,把新结点连在表中正确的位置,也即,插入元素的操作是通过修改链接,接入新结点,从而改变表结构的方式实现的。

这里首先考虑表首端插入:首端插入元素要求把新数据插入表中,作为表的第一个元素,这是最简单的情况。这一操作大概分为三步:

1)创建一个新结点并存入数据(下图表示向表头变量head的链接加入新手元素13,为它创建了新结点,变量q指向改结点。这是插入前的状态);

               

2)把原链表首节点的链接域存入新结点的链接域next(head.next--->q.next),这一操作将原表的一串结点链接在刚创建的新结点之后;

3)修改表头指针,使之指向新结点,这一操作使新结点实际称为表头变量所指的结点,即表的首节点。

注意,即时插入前head指向的是空表,上面三步也能正确完成工作。这个插入只是一次安排新存储和几次赋值,操作具有常量时间复杂度。

示例代码如下:

q = LNode(13)q.next = headhead = q
般情况的元素插入如果要在一般位置插入元素,首先得找到该位置之前的那个结点,因为需要把新建结点的链接存到它之前结点的链接域中,当然这里如何找到该结点,之后会有讲到。

现在假设pre已指向要插入元素位置的前一个结点,这里同样是三步:

1)创建一个新结点并存入数据

         

2)把pre所指向结点next域的值存入新结点的链接域next(q.next = pre.next),这个操作将原表在pre所指结点之后的一段链接到新结点之后。

3)修改pre的next域,使之指向新结点,这个操作把新结点链入被操作的表。

示例代码如下:

q = LNode(13)q.next = pre.nextpre.next = q

2、删除元素

删除链表中的元素,也可以通过调整表结构删除表中结点的方式完成。这里也区分表首删除元素和一般位置删除元素两种情况:删除表首元素可以直接完成,删除其他结点也需要掌握它的前一个结点

删除表首元素:删除表中第一个元素对应于删除表的第一个结点,为此只需要修改表头指针,令其指向表中的第二个结点。丢弃不用的结点将被Python解释器自动回收

实例代码如下:

head = head.next
删除一般位置的元素一般情况删除元素需要先找到要删除元素所在结点的前一个结点,设用变量pre指向,然后修改pre的next域,使之指向被删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实例代码如下:

pre.next  = pre.next.next
显然这两个操作都要求被删结点存在。


考虑到是在Python中实现删除结点,因此不需要自释放存储,因为Python的自动存储管理机制能自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总结一下链表操作的复杂度:

1)创建空表:O(1)

2)删除表:在python中是O(1)。当然,Python解释器做存储管理也需要时间

3)判断空表:O(1)

4)加入元素:

      首端加入元素:O(1)

      尾端加入元素:O(n),因为需要找到表的最后结点

      定位加入元素:O(n),平均情况和最坏情况

5)删除元素:

首端删除元素:O(1)

     尾端删除元素:O(n)

定位删除元素:O(n),平均情况和最坏情况

6)扫描、定位和遍历操作都需要检查一批表结点,其复杂度受到表结点数的约束,都是O(n)操作。

下面是单链表的实现程序:

class LNode(object):                 # 定义一个节点类    def __init__(self, elem, next_=None):        self.elem = elem        self.next = next_class LinkListUnderflow(ValueError):       # 自定义一个异常    passclass Llist(object):                   # 定义一个链表    def __init__(self):        self._head = None    def is_empty(self):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通过self._head来判断        return self._head is None    def prepend(self, elem):           # 在链表的头部加上元素        self._head = LNode(elem, self._head)    def pop(self):                     # 删除表头节点并返回其中的值        if self._head is None:         # 无结点            raise LinkListUnderflow('in pop')        e = self._head.elem        self._head = self._head.next        print e    def append(self, elem):        if self._head is None:              # 在链表的结尾处添加元素            self._head = LNode(elem)            return        p = self._head        while p.next is not None:            p = p.next        p.next = LNode(elem)    def pop_last(self):                      # 删除链表最后的一个元素        if self._head is None:            raise LinkListUnderflow('in pop_last')        p = self._head        if p.next is None:            e = p.elem            self._head = None            return e        while p.next.next is not None:           # 找到链表的倒数第二个节点            p = p.next        e = p.next.elem        p.next = None        return e    def printall(self):              # 自定义打印出来的结果        p = self._head        while p is not None:            print p.elem            p = p.next    def rev(self):                   # 列表翻转的操作        p = None        while self._head is not None:            q = self._head            self._head = q.next                 # 摘下原来的首节点            q.next = p                          # 将摘下来的节点放到p引用的节点序列中            p = q        self._head = p                          # 反转的结点序列做好后,重置表头链接    def sort1(self):                           # 通过移动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if self._head is None:            return        cart = self._head.next                  # 从首节点之后的结点开始处理        while cart is not None:            p = self._head            x = cart.elem            while p is not cart and p.elem <= x:    # 跳过小的元素                p = p.next            while p is not cart:                    # 置换大的元素和现在的值                y = p.elem                p.elem = x                x = y                p = p.next            cart.elem = x                           # 回填最后的一个元素            cart = cart.next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