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77节 春秋土地人口危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最后生还者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9:26
        春秋土地人口危机
        
        暂且不论旨在解释《周易》、被统称为《十翼》的十篇著作,也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共六篇,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是否是由孔子亲自执笔,《易经》没能够帮助孔子解开为何“道不能行”这道迷题却是事实。这道迷题其实并不难解,在孔子之前,有“管仲”和“子产”解开过它,在孔子之后,又有“吴起”和“商鞅”解开了它。于是我们知道,“道不能行”与“道德”无关,它只与“经济”有关。
        
        《汉书•食货志》写道,『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先秦度量与汉时有所差别,但作为参考也是无妨的。“六尺为步”,一尺约0.25米,一步为1.5米,其余数据计算后可得,亩为225平方米,夫为22,500平方米,屋为67,500平方米,井为202,500平方米,里为450米,井田百亩约相当于如今33.7亩,八户人家共耕种880亩“井田”地,相当于如今296亩,户均耕37亩。以亩产谷200斤计算,户均年产谷7400斤,得粮4500斤,虽然折合收入不到万元,却可供20人食用。而耕种37亩田地,有4名劳力即可,这样算来,一人耕种可供5人食用。井田制是就近上班模式,住房挨着农田,每家住房面积可达500平方米。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满意的生产效率及住房条件,但每平方公里只能安排32户人家入住,最终还是成为了“井田制”这种设计崩溃的原因。
        
        一平方公里住下32户人家,户均8人计算,人口密度已经是相当可观,但这必然只是理想状况,这种状况只适用于良田遍布的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数省,也只适用于农村。对于城镇的规划,《周礼•天官•小宰》提到,『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闾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听决之』,也就是说一平方公里可以住上一百户人家。《汉书•食货志》中也提到,『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一平方公里住上一百户人家,125平方公里划为一个“乡”,25平方公里划为一个“州”,5平方公里划为一个“党”,1平方公里划为一个“族”。
        
        一户农家耕作,可以支撑自家及另外两户非农家存活,也就是说,一平方公里的井田能够提供640人的食物。这大抵就是春秋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这样算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安徽大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使只能折合出二十万平方公里的“井田”,应该也能够支撑起1.25亿人口的生存,然而春秋时期0.25亿人口的压力,就使得“井田制”崩溃,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在公元前645年以前的数十年间,齐相“管仲”运用重新规划“闾里”,号召民众开荒地,拓粮田的方式,统筹了“土地边角料”,保证了“四海无闲田”,齐国经济迎来了一次飞跃,齐桓公也坐稳了春秋首霸的位置。公元前594年,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鲁初税亩”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井田制”在九百亩中取一百亩作为“公田”,而“初税亩”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税,也就变成了约十分之二的税赋。到了公元前522年以前的数十年间,郑相“子产”也实施了土地私有制,用“什一税”制来替代“公田制”,把向民众征收“劳力”转变为向民众征收“赋税”,子产想出了征收“田赋”、“丘赋”等多种花样,保证了国家财政以及军费来源,使郑国度过了财政危机。
        
        除了鲁国、郑国外,楚国、晋国等国家也转变到了税亩制。各国之所以都想到要征收田税,是因为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急剧增加。在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施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实行初税亩后,“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
        
        《管子.揆度》篇中写道,『百乘之国,中而立市,东西南北度五十里,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为分者万人,为轻车百乘,为马四百匹』,表示“百乘之国”,地域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具有耕田万顷,相当于井田280平方公里,人口万户,达十万人,其中具备赋税能力的有一万人,可以支撑起“轻车百乘、马四百匹”的军队。这样的国家进行商业活动时,可以一天确定计划,两天装载货物,三天运出国境,五天打个来回。『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东西南北度百五十余里』,“千乘之国”,地域面积和人口都是“百乘之国”的十倍。『万乘之国,中而立市,东西南北度五百里』,万乘之国,地域面积和人口都是“千乘之国”的十倍,国土“方四千里”,相当于25万平方公里,具有耕田百万顷,相当于井田28000平方公里,人口百万户,达千万人,其中具备赋税能力的有百万人,可以支撑起“轻车万乘、马四万匹”的军队。这样的国家进行商业活动时,可以『三日定虑,五日定载,十日出竟,二十日而反』,三天确定计划,五天装载货物,十天运出国境,二十天打个来回。
        

        按照《管子》的这种计算方法,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安徽八省的中原大地可以划出五个万乘之国,拥有14万平方公里的井田,可以支撑起五千万人口,以及兵车五万乘,马二十万匹。然而,在人口总数刚达到2500万时,这片土地已经骚动起来了,似乎人口已然过剩,“战国时代”伴随着这场骚动中到来,各国的“士族”阶层与“百里之才”,从此得以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将会着手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吴起”会去西河开荒,“商鞅”则会选择举起屠刀。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