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86节 自负无知魏惠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男学生衬衣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1:06


        自负无知魏惠王
        
        魏惠王名叫魏罃(Ying1),出生于公元前400年,活到公元前319年去世,享年81岁。他从公元前369年开始执掌魏国政权,在位共50年。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儿子,魏武侯九年的公元前387年,魏相“田文”去世,“公叔痤”继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公孙痤忌惮西河守“吴起”的才能,迫使吴起投奔到了楚国。公元前369年,魏武侯去世,魏惠王的弟弟“公子缓”跟魏惠王抢夺执政权,导致魏国大乱,韩国君主“韩懿侯”与赵国君主“赵成侯”趁火打劫,『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在位于山西运城盐湖区的“浊泽”,韩赵两国打败了魏国,随后却在如何处置魏国一事上产生分歧。韩赵两国不欢而散,魏惠王成功执政。
        
        从执政第二年开始,魏惠王就持续不断地与韩、赵、齐、秦、宋等诸国交战,互有胜负。在继位六年后的公元前364年,他把都城从位于山西运城夏县的“安邑”迁至位于河南开封的“大梁”。在他迁都之前,赵国与韩国已经完成了迁都工作,公元前386年赵敬侯从位于河南鹤壁的“中牟”迁都到河北邯郸,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后,把都城从位于河南许昌禹州的“阳翟”迁至位于河南郑州的“新郑”。
        
        魏惠王八年的公元前362年,公叔痤担任主帅,率军与韩、赵两国联军在位于山西临汾与晋城一带的“浍水”北岸交战,取得大胜,擒获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赏赐他田地一百四十万亩,超过两百平方公里。公元前361年,公孙痤病逝,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时年34岁的商鞅接替自己出任魏国国相,魏惠王没有听从。
        
        公元前359年,时年36岁的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这一年,孟轲14岁,齐威王19岁,秦孝公22岁,惠施31岁,魏惠王41岁。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位于陕西渭南的“河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秦献公于公元前383年迁都位于陕西西安阎良的“栎阳”,修养生息。后来他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于公元前362年去世,19岁的秦孝公接过了秦国政权,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孝公任用比自己年长14岁的商鞅,不择手段的增强秦国耕战能力时,比他年长19岁的魏惠王正在漫无目的地瞎折腾,不断挥霍着他父亲和祖父积累下来的家底。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介入了赵国与卫国的争端,派遣魏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秦孝公趁着魏军主力远征东北之时,派军队偷袭魏国西河,在陕西渭南狠狠搅了一把浑水,杀掉西河魏军七千余人。公元前353年,“孙膑”指挥齐国军队,在位于河南新乡长垣的“马陵”俘虏了魏将“庞涓”。由于魏军一路包围着赵国的“邯郸”,一路与齐、宋、卫三国联军对峙于位于河南商丘睢阳的“襄陵”,导致魏国国内空虚。秦孝公于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魏国河东,攻占魏国旧都“安邑”。魏惠王急忙派遣军队在位于陕西延安的“固阳”修筑长城防御秦军,又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中原各国就此进入休战期。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魏惠王于是匆忙与中原各国讲和,他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将魏军撤出赵国都城邯郸,并把被齐国俘虏的将军“庞涓”赎了回来。摆平东线后,魏惠王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位于陕西渭南华县的“彤地”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
        
        魏惠王左支右绌,东奔西走地忙活了四个年头,除了消耗军力与民力,什么也没有得到。愚蠢自负的他自然不会在意秦孝公正在忙活着迁都陕西咸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一面与魏惠王“彤地会盟“,一面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第二年,迁都结束,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开始。这次变法『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主要包括“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为商鞅制定的“秦民耕战游戏”营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打怪升级环境,为游戏成就及奖品发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物质保障,得到了游戏玩家,也就是秦国民众的一致好评。
        
        魏惠王不知道秦国已经在悄悄地进化成为一只战争巨兽,他还要上窜下跳自己作死。他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泗上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位于河南开封的“逢泽会盟”。
        
        很听商鞅话的魏惠王引来了所有诸侯国君的愤怒,他吃了暗亏还不自知,公元前343年,秦国在位于陕西渭南华县的“武城”修筑城池,魏惠王还是把秦国当作自己的盟友。公元前342年,他命令“庞涓”攻打韩国的河南平顶山汝州地带,导致“庞涓”在第二年被“孙膑”佯退设伏,射死在位于山东聊城莘县的“马陵道”。魏国太子“申”被俘,主力十万尽丧,于是时年54岁的商鞅得到了痛打时年59岁的魏惠王这只老落水狗的机会。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