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层架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培训班多少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0:30

三层架构:什么是三层呢?我个人认为三层其实有点分工协作的意思,彼此间是相对比较独立而又有些许联系,任何一层都不是无可替代的:如下面的几张图:


将他们对应到三层结构中:


他们中的任何一方离职或生病都可以找其他人进行替代。

三层系统的分层式结构:


分层的依据就是满足系统开发过程红枣能够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表现层(UI):
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依据应用规模的不同,所承受的负荷会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客户端的数目,应用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业务逻辑层(BLL):

对数据层的操作和业务的处理。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者数据输入,提交给应用层做处理,同时负责将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相比传统的应用方式,业务层对硬件的资源要求较低。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三层的核心内容,分层的原理就是在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加一个“中间层”,对数据的访问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两者的访问都是通过中间层进行的,不能直接联系。

数据层(DAL):

直接操纵数据库,主要是增删改查的功能。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处理数据和缓存数据的组件。组件将大量使用的数据放入系统的缓存库,以提高数据访问和处理的效率。

三者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体现: 
  数据访问层的类,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基本记录操作。
业务逻辑层的类,调用相关的数据访问类,实现用户所需功能。
界面层:部署控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功能。
三层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总结可以可以巩固我们的知识,总结的不是很好,希望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感谢您的阅读!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