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实战篇 攻略(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qq群优惠券淘宝客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06:55

简述kvm和vpn:

       kvm:KVM 交换机通过直接连接键盘、视频和鼠标 (KVM) 端口,让您能够访问和控制计算机。KVM 技术无需目标服务器修改或软件。这就意味着可以在 Windows 的 BIOS 环境下,随时访问目标计算机。KVM 提供真正的主板级别访问,并支持多平台服务器和串行设备。

       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其之所以称为虚拟网,[7]主要是因为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如Internet、ATM(异步传输模式〉、Frame Relay (帧中继)等之上的逻辑网络,用户数据在逻辑链路中传输。它涵盖了跨共享网络或公共网络的封装、加密和身份验证链接的专用网络的扩展。VPN主要采用了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


简述lvs的三种模式原理、以及优缺点比较:

一、NAT模式(VS-NAT)

原理: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的IP头的目的地址,在负载均衡器上换成其中一台RS的IP地址,并发至此RS来处理,RS处理完成后把数据交给经过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再把数据包的原IP地址改为自己的IP,将目的地址改为客户端IP地址即可。期间,无论是进来的流量,还是出去的流量,都必须经过负载均衡器。

优点:集群中的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任何支持TCP/IP操作系统,只有负载均衡器需要一个合法的IP地址。

缺点:扩展性有限。当服务器节点(普通PC服务器)增长过多时,负载均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为所有的请求包和应答包的流向都经过负载均衡器。当服务器节点过多时,大量的数据包都交汇在负载均衡器那,速度就会变慢!

二、IP隧道模式(VS-TUN)

原理:首先要知道,互联网上的大多Internet服务的请求包很短小,而应答包通常很大。那么隧道模式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封装一个新的IP头标记(仅目的IP)发给RS,RS收到后,先把数据包的头解开,还原数据包,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不需要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注意,由于RS需要对负载均衡器发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还原,所以说必须支持IPTUNNEL协议。所以,在RS的内核中,必须编译支持IPTUNNEL这个选项

优点: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点服务器,而RS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减少了负载均衡器的大量数据流动,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就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器能够为很多RS进行分发。而且跑在公网上就能进行不同地域的分发。

缺点:隧道模式的RS节点需要合法IP,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服务器可能只局限在部分Linux系统上。

三、直接路由模式(VS-DR)

原理:负载均衡器和RS都使用同一个IP对外服务。但只有DR对ARP请求进行响应,所有RS对本身这个IP的ARP请求保持静默。也就是说,网关会把对这个服务IP的请求全部定向给DR,而DR收到数据包后根据调度算法,找出对应的RS,把目的MAC地址改为RS的MAC(因为IP一致)并将请求分发给这台RS。这时RS收到这个数据包,处理完成之后,由于IP一致,可以直接将数据返给客户,则等于直接从客户端收到这个数据包无异,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由于负载均衡器要对二层包头进行改换,所以负载均衡器和RS之间必须在一个广播域,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优点:和TUN(隧道模式)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操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

缺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linux中的别名如何实现:使用alias命令设置。


简述linux启动过程:

    1、引导程序。

    2、kernel引导入口。

    3、初始化外部设备。

    4、int进程和inittab引导指令。

    5、rc启动脚本。

    6、getty和login。

    7、启动bash。


简述Linux文件系统通过i节点把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转换的工作过程

Linux通过i节点表将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进行转换。i 节点是一个64字节长的表,表中包含了文件的相关信息,其中有文件的大小、文件所有者、文件的存取许可方式以及文件的类型等重要信息。在i节点表中最重要 的内容是磁盘地址表。在磁盘地址表中有13个块号,文件将以块号在磁盘地址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读取相应的块。Linux文件系统通过把i节点和文件名进行 连接,当需要读取该文件时,文件系统在当前目录表中查找该文件名对应的项,由此得到该文件相对应的i节点号,通过该i节点的磁盘地址表把分散存放的文件物 理块连接成文件的逻辑结构。


简述进程的启动、终止的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进程的查看

在Linux中启动一个进程有手工启动和调度启动两种方式:
 (1)手工启动
     用户在输入端发出命令,直接启动一个进程的启动方式。可以分为:
     ①前台启动:直接在SHELL中输入命令进行启动。
     ②后台启动:启动一个目前并不紧急的进程,如打印进程。
 (2)调度启动
     系统管理员根据系统资源和进程占用资源的情况,事先进行调度安排,指定任务运行的时 间和场合,到时候系统会自动完成该任务。
     经常使用的进程调度命令为:at、batch、crontab。

简述DNS进行域名解析的过程

1、当客户机提出查询请求时,首先在本地计算机的缓存中查找。如果在本地无法获得查询信息,则将查询请求发给DNS服务器。
2、首先客户机将域名查询请求发送到本地DNS服务器,当本地DNS服务器接到查询后,首先在该服务器管理的区域的记录中查找,如果找到该记录,则利用此记录进行解析;如果没有区域信息可以满足查询要求,服务器在本地的缓存中查找。
3、如果本地服务器不能在本地找到客户机查询的信息,将客户机请求发送到根域名DNS服务器。
4、根域名服务器负责解析客户机请求的根域部分,它将包含下一级域名信息的DNS服务器地址返回给客户机的DNS服务器地址。
5、客户机的DNS服务器利用根域名服务器解析的地址访问下一级DNS服务器,得到再下一级域我的DNS服务器地址。
6、按照上述递归方法逐级接近查询目标,最后在有目标域名的DNS服务器上找到相应IP地址信息。
7、客户机的本地DNS服务器将递归查询结果返回客户机。
8、客户机利用从本地DNS服务器查询得到的IP访问目标主机,就完成了一个解析过程。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包括那些?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进行系统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系统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系统性能检测。管理的对象是服务器、用户、服务器的进程及系统的各种资源等。

什么是静态路由,其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动态路由,其特点是什么?

静态路由是由系统管理员设计与构建的路由表规定的路由。适用于网关数量有限的场合,且网络拓朴结构不经常变化的网络。其缺点是不能动态地适用网络状况的变化,当网络状况变化后必须由网络管理员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是由路由选择协议而动态构建的,路由协议之间通过交换各自所拥有的路由信息实时更新路由表的内容。动态路由可以自动学习网络的拓朴结构,并更新路由表。其缺点是路由广播更新信息将占据大量的网络带宽。

进程的查看和调度分别使用什么命令?

进程查看的命令是ps和top。
进程调度的命令有at,crontab,batch,kill。

当文件系统受到破坏时,如何检查和修复系统?

成功修复文件系统的前提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主文件系统,并保证在修复之前首先卸载将被修复的文件系统。
使用命令fsck对受到破坏的文件系统进行修复。fsck检查文件系统分为5步,每一步检查系统不同部分的连接特性并对上一步进行验证和修改。在执行fsck命令时,检查首先从超级块开始,然后是分配的磁盘块、路径名、目录的连接性、链接数目以及空闲块链表、i-node。

解释i节点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

    在linux文件系统中,是以块为单位存储信息的,为了找到某一个文件在存储空间中存放的位置,用i节点对一个文件进行索引。I节点包含了描述一个文件所必须的全部信息。所以i节点是文件系统管理的一个数据结构。

什么是符号链接,什么是硬链接?符号链接与硬链接的区别是什么?

    链接分硬链接和符号链接。
    符号链接可以建立对于文件和目录的链接。符号链接可以跨文件系统,即可以跨磁盘分区。符号链接的文件类型位是l,链接文件具有新的i节点。
    硬链接不可以跨文件系统。它只能建立对文件的链接,硬链接的文件类型位是-,且硬链接文件的i节点同被链接文件的i节点相同。

在对linux系统分区进行格式化时需要对磁盘簇(或i节点密度)的大小进行选择,请说明选择的原则

    磁盘簇(或i节点密度)是文件系统调度文件的基本单元。磁盘簇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调度磁盘空间效率。当磁盘分区较大时,磁盘簇也应选得大些;当分区较小时,磁盘簇应选得小些。通常使用经验值。

简述网络文件系统NFS,并说明其作用

    网络文件系统是应用层的一种应用服务,它主要应用于Linux和Linux系统、Linux和Unix系统之间的文件或目录的共享。对于用户而言可以通过NFS方便的访问远地的文件系统,使之成为本地文件系统的一部分。采用NFS之后省去了登录的过程,方便了用户访问系统资源。

简述使用ftp进行文件传输时的两种登录方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常用的ftp文件传输命令是什么?

   (1)ftp有两种登录方式:匿名登录和授权登录。使用匿名登录时,用户名为:anonymous,密 码为:任何合法email地址;使用授权登录时,用户名为用户在远程系统中的用户帐号,密 码为用户在远程系统中的用户密 码。
区别:使用匿名登录只能访问ftp目录下的资源,默认配置下只能下载;而授权登录访问的权限大于匿名登录,且上载、下载均可。
   (2)ftp文件传输有两种文件传输模式:ASCII模式和binary模式。ASCII模式用来传输文本文件,其他文件的传输使用binary模式。
   (3)常用的ftp文件传输命令为:bin、asc、put、get、mput、mget、prompt、bye。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