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交互》读感 —— 往小处想,改变世界!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文本框提示信息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6:21

这个周末抽空读了微交互这本书,机缘巧合对UI产生兴趣,马上抓住了2016的尾巴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综合了很多实例来说明微交互的四个部分的原理和设计重点,比如搅黄马勒《第九交响曲》的闹铃,支持购买纽约地铁的MetroCard 卡的触摸屏,苹果乱改规则而搞砸的“另存为”,老虎机让人欲罢不能的反馈as so on

微交互,就是产品中涉及一种使用场景的交互,只体现为一种功能,只完成一件事,微交互有别于功能。微交互只需要瞬间,某些一晃而过的细节,比如修改设置、同步数据、设定闹钟、更改密码……我们会因为某些功能来购买产品,但是不会因为某些交互来购买产品。那么为什么需要微交互呢?微交互的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更舒服,简而言之,就是不需要“智商”去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规则非常简单,便捷(少即是多)。微交互不是功能,但很重要,不容小视。产品设计得好坏,取决于产品中最小的那一部分设计得如何。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功能大同小异,那么只能靠提升产品的体验度来扩大销量,而所谓的体验度就是靠微交互来感知的。

微交互的基本结构:触发器+规则+反馈+循环与模式

唤醒微交互的任何手动触发器按钮都是触发器,可以使屏幕上的图标,也可以使物理的开关和按键。启动微交互后,微交互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来运行程序,执行顺序,决定“如果……就……”,重复循环,变量。

重点想说的是反馈,书中列举了老虎机的例子,在老虎机的游戏中,通过视觉反馈,总是给用户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差一点点就赢了,然后再配合听觉反馈,快节奏感积极的音乐,使用户心情更加亢奋,导致赌徒总想“赢下来”,所以即使没有赢到钱,他们也会继续赌下去。

对微交互来说,需要给用户提供的反馈通常有:
1. 什么事情已经开始了?
2. 用户刚刚的操作,做了什么事情?
3. 哪些过程已经开始了?
4. 哪些过程已经结束了?
5. 用户不能干什么?

要给用户传递这些信息,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传达了,大致分成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UI中某些可能被忽视的部分:滚动条、光标改变颜色、进度条、提示条和悬浮层都可以用于反馈信息。书中还提到表情图标的设置,空的购物车配上哭脸,添加商品后配上笑脸,这就是很人性化的设计,还有添加一个小图标显示购物车中的数量。视觉反馈应该出现在用户输入的附近或原地,如果采用标签反馈,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不能造成歧义,谨慎使用双重否定语句。听觉方法,一般来说是用于强调和警告,通常仅包含几个短促的音调。不要随意反馈,把反馈与控件关联起来,或者通过它引导用户行为。尽可能在说明使用规则,指引用户发起动作的时候采用视觉反馈,需要强调或警报时候,使用听觉反馈。

读完这本书,仔细一想,生活中的微交互无处不在,尽管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微交互中,但往往只有在它们给我们带来麻烦之后,我们才会去注意它。然而,无论多么不起眼,多么难发现,微交互确实至关重要。就拿最近使用的乐天APP来说,每次在搜索条输入关键字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要的商品,想要再次继续输入关键字的时候,就需要重新全部输入……这让人特别无语啊!比如要搜索too cool for school眉笔,第一次输入too cool for school没有找到眉笔,本以为能够继续输入关键字,但是必须重新再来输入完整的tool cool for school 眉笔……这就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微交互,但是每次这样,很浪费用户的时间和耐心。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