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网络编程之阻塞与非阻塞模式的选择

来源:互联网 发布:江苏卫视网络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20:07

在默认认的情况下,TCP套节字处于阻塞模式中。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完成操作,就不把控制权交给程序。例如调用connect( )API之后,连接操作会阻止程序继续往下执行,直到连接成功为止。很多情况下,你并不想让程序等待服务器响应或者有异常终止操作。这里举个例子,如果编写一个网页浏览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你应该考虑提供取消操作,以便在操作中取消连接。这时就要把套节字设置成非阻塞模式。

在python中,套节字可以被设置为阻塞模式或者非阻塞模式。在非阻塞模式下,调用API 后,例如send() 或recv()方法,如果遇到问题就会抛出异常。在阻塞模式下,遇到错误并不会阻止操作。我们接下来创建TCP套节字,分别在阻塞模式和非阻塞模式中执行操作实验。

为了能在阻塞模式中处理套节字,首先要创建一个套节字对象。然后调用setblocking(1)把套节字设为阻塞模式,或者调用setblocking(0)把套节字设为非阻塞模式。最后把套节字绑定到指定的端口上,监听进入连接。

import socketdef test_socket_modes():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阻塞模式    s.setblocking(1)    #非阻塞模式    ##    #.setblocking(0)    ##    s.settimeout(0.5)    s.bind(("127.0.0.1",0))    socket_address = s.getsockname()    print "Trivial Server launched on socket: %s" %str(socket_address)    while(1):        s.listen(1)if __name__ == '__main__':test_socket_modes()

运行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分析:
我们用setblocking( )方法带入参数“0”,使得原先的阻塞模式变成了非阻塞模式。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