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与”反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发布:修改列名的sql语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0:41

        除了上帝,大家都在用数据说话。大数据成为了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各行各业都是自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你如果说他不是大数据行业,就像文化大革命时代说他是反革命一样,跟你急。

       其实,大数据一点也不神秘,说国共内战期间,林彪就善于用大数据。辽沈战役中,锦州打完了林彪带着部队,一点都不休息直接北上,有一天晚上,林彪部下清点缴获的武器中发现,缴获的手枪比前几天多,林彪利用“大数据”判断,军官多啊,说明司令部在前头,马上强行军,最后强行吃掉了廖耀湘的10万部队,还俘虏了廖耀湘,截获大量物资。廖耀湘的惨败也直接导致长春、哈尔冰、沈阳的丢失。我也经常用大数据:上周我出差,在机场的时候,大厅里的服务员根本没有人理你,一过安检,有位小姐特别热情,面带微笑:先生,您是哪个登机口?从前面的服务态度,从大数据角度来看,我觉得异常。果然,我告诉她登记口后,很热情地推荐注册微信号,可以买机票!


     商业领域利用大数据非常活跃。其实大量数据收集,你知道吗?对我们个人非常不利的,存在泄漏隐私,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安全威胁,我谈谈我们怎么来进行“反大数据”。

    大数据里有一项技术,叫做画像,就是利用网上购物所留下的数据痕迹,电商们通过对用户的个体消费能力、消费内容、消费品质、消费渠道、消费刺激的长时间多频次的建模,可为每个客户构建一个精准的消费画像。这种大数据行为,容易泄漏我们的隐私,可以说:利用这项技术,根据消费的行为,很容易知道一个家庭的情况,如果你购买新家电和一些装修材料,可以判断你家庭动态情况;如果你买衣服情况,可以判断你家庭成员,甚至可以知道年龄情况,等等。我们如何尽量消除这种影响呢?


    首先,我们尽量隐藏我们网上行为。浏览器有一项技术叫“Cookies”(“小甜饼”),就是在你的电脑上记录你访问网站的一些记录,记住登录用户名(或者密码)信息,其实也可以记录商家想收集的其他信息。一种方法是删除Cookies,以Internet Explore为例,在“Internet选项”中,在”浏览历史记录‘,下方选择“删除”,尽量把“退出时删除浏览历史记录”;另外一种方法是禁止Cookies记录行为,在在“Internet选项”中,选择“隐私”按钮,把隐私调正到限制Cookies。上述两种只是本地电脑清除记录访问的行为,还有一种是尽量避免登录后,进行商品浏览,因为网站开发技术会记录你的点击记录,所以应该在选择好商品后,再登录付款。而且建议尽量在收货后,把购物记录删除。建议有条件的,尽量把单位作为收货地址。利用大数据技术,很容易知道购物者的购物习惯,再关联上真实有效的地址,网站、物流保存的信息比公安局的详细多了,而且时效非常好。

   其次,尽量不要在网站上留太详细的信息,例如敏感的信息身份证号、住址尽量不要留,不要为了增加积分补全信息;不要为了贪图积分,在很多网站注册信息。利用大数据关联数据挖掘,很容易把在不同网站注册的信息进行“拼接”,拼接出一份详细的清单,可能包括姓名、身份证、银行卡、车牌号、出行记录、住宿记录、家庭住址等等。

  还有,注意密码“撞库”。撞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两个网站注册的用户名密码一样,如果一个泄漏了,能够在另外一个网站登录。有些临时性网站,或者资金投入不足,而且安全意识淡薄,采用明码格式存放密码,而且采用小型数据库,如Access来存放,这种两分钟就可以把数据库下载(不需要多高明的黑客)。前段时间报道的学生被骗致死事件中,尽管很多细节没有披露(只说非法倒卖信息)。信息批量泄漏可能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工作人员,另外一个就是黑客批量下载。如果用户名密码在防护不严格的网站泄漏,有可能在防范严格的网站上(如银行网站)登录,这就是密码撞库。

   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的信息,行为都成了政府、商业收集的重点,作为个体,需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尽量避免自己的信息被非法利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