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虚假需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金兰软件怎么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45

按:此文原是我本学期的一篇课程论文,因为其内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删去无用的话,把干货留给大家。我知道,在人们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这样的理论长文是不合时宜的。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成员之一,我有权力也有责任向这个世界发声。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热风》

以下是正文


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提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这种极权主义是利用技术实现的。社会的技术系统“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还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也就是说,对个人需求的控制已成为发达工业社会有效的统治形式。

一、 虚假需求和真实需求的区别

对于虚假需求,马尔库塞是这样定义的:“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

对于真实需求,马尔库塞认为:“只有那些无条件地要求满足的需要,才是生命攸关的需要——即在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同时,马尔库塞也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对各种需要及其满足的评价涉及到一些具有优先地位的标准,这些标准指的是最充分地利用人类现有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使个人和所有个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可见,马尔库塞对真实需求是分层次去看的,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命攸关”的需要,包括衣食住;然后是有利于“使个人和所有个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需求。

凡是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求。对于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两者的一致性在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可以通过满足个人的真实需求来满足集团的需求。矛盾性在于,当个人的真实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一定的社会集团就会通过制造和满足个人的虚假需求来满足集团的需求。

在发达工业社会,“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制造的虚假需求已经充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在生存领域的吃穿住,还是在发展领域的装扮、教育、娱乐等等。人具有趋利避害本能,但是正确的趋利避害的前提是对利害的正确判断,也就是认知的正确。现实中的人们之所以无法认清虚假需求,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判断已经是社会灌输的结果,所以虚假需求可以无声无息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且人们还会以虚假需求的满足感到快慰。

二、 虚假需求的产生原因

马尔库塞提出:“大众传播工具把特殊利益作为所有正常人的利益来兜售几乎没有什么困难。社会的政治需要变成个人的需要和愿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显然,从“特殊利益”出发才能真正把握到虚假需求的产生原因。

追求虚假需求的个人是作为被动受害者存在的,在方方面面的虚假需求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庞大的“特殊利益”,这个“特殊利益”才是虚假需求的制造者。尽管这个“特殊利益”包括经济、政治等诸方面,但是最基础的也最根本的是资本。虚假需求的产生原因要从资本的本性、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去寻找。

资本主义采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在满足这一地区的人们对这种行业产品的需求之前,这种生产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一旦供给超过需求,就出现了产能过剩。可是,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殖,这就意味着生产不能停下来。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开始显现出来。为了化解过剩的产能,一种方式是通过经济危机,使部分企业破产;一种方式是开辟新的市场。资本主义之所以到今天还大行其道,关键就在于不断的开辟新的市场。

开辟新的市场又有几种类型,或者说几个阶段。首先是开辟空间上的市场,通过打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全球化的经济,从而满足资本扩张的需求。然后是开辟时间上的市场,把应该在未来生产的东西提前生产出来,比如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最后就是开辟新的需求市场,通过制造虚假需求,形成新的产业,以完成资本的不断增殖。最后一种方式成熟的标志就是消费社会的形成。如果说消费社会之前的资本主义生产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的话,那么消费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则具有“我生产什么你就需要什么”的特征。(而且还要蒙蔽普通大众,让他们以为现在处于「消费社会之前的资本主义生产」时代)

通过以上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梳理,可以知道虚假需求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资本的增殖本性决定了只要一个社会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组织生产,那么虚假需求就只能增多,而不会减少

三、 虚假需求的危害

“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对奴役状态的觉悟,而这种觉悟的出现却往往被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和满足所阻碍,这些需要和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人自己的需要和满足。”他认为,个人对虚假需求的需要和满足使其无法觉悟到自身的奴役状态,因此个人成为了失去批判性和否定性向度的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由此遏制了质变,人类的解放变得遥遥无期。

当所有人都陷入到现实的无数利害中,毕生都在为虚假需求的满足忙忙碌碌的时候,超越性的向度是不存在的。与此相伴随的是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对于人和商品的关系而言,到底商品是为人服务的还是人是为商品服务的?商品本来是作为人的生活资料而存在的,然而到了消费社会,商品决定人的行为和活动,使人成为了商品的奴隶,人和商品之间的主客关系颠倒了。

当发达工业社会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必然的结果就是出现“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的现象。精神痛苦也是虚假需求的危害之一。在马尔库塞看来,人的需要不仅限于物质的需要,因此人的追求也不能仅仅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然而,虚假需求的制造使人们深深陷入到对物质商品的追求之中,这使得人的精神幸福无法实现。按照消费社会的逻辑,人的消费欲望要不断的被激发出来,追求物质享受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使人降低为动物,失去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样的人精神出现痛苦是必然的

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资本主义发展到发达工业社会阶段,解决了人的物质生活的问题,但是其反动性也达到了顶点。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中夹杂了大量的虚假需求,使人为了消费商品而存在,另一方面是有物质、没幸福,造成人的极大的精神痛苦。

四、 虚假需求的消除

消除虚假需求的可能性在哪里呢?马尔库塞给出了自己的思考。首先,“谁需要质变呢?回答还是一样:整个社会,因为它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就质变的需要来说,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深受虚假需求之苦,人的趋利避害本能决定了人们从根本上需要质变。尽管追求虚假需求的人们成了单向度的人,但这只是因为他们被虚假需求蒙蔽了认知的双眼,一旦他们知道人可以更好的活着,他们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人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丝毫不逊于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只要人们知道了自己精神痛苦的根源,他们就会抛弃虚假需求

从社会层面来说,“如果生产机构能够组织起来,并致力于满足生命攸关的需要,那么,它的控制还是充分地集中起来为好;这种控制并不妨碍个人的意志自由,反而会使它成为可能。”“工作世界在什么程度上被理解为一架机器,并以此而被加以机械化,它就在什么程度上成为人的新的自由的潜在基础。”在马尔库塞看来,虚假需求的产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使各种商品的生产成为可能,同时也使人们接受虚假需求成为可能。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就是说技术成为新的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即是技术的发达、高效率、便利让人们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以致丧失自我,心甘情愿的受技术所包围,所奴役,成了温水里的青蛙。

众所周知,技术的进化,是出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即技术本身并无选择的意图,技术所作的只是进化,至于该保存哪种进化,本来应该交给大众的,只是资本控制了这一权利,被资本选择后的技术,大众才有资格进行“选择”,而这一过程,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就并不意味着自由。何况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⑥的确,这一过程,只能证明资本控制的有效性,证明虚假需求的产生是必然的。

五、回归真实需求的可行途径

真实的需求应该是出于人的本性的自主的需求,“应当是从现存社会秩序中解放出来的需求,是通过批判的分析和个人的斗争达到的需求”⑦。因此虚假需求的消除也要回到人和技术的关系上,恢复人对技术的主体地位,技术才能成为人的自由的基础,而不是人受奴役的基础。

人应该出于中心位置,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要围着人转,正如舒马赫所说,“技术选择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地进入经济学家和发展计划人员的意识中”⑧,就是说人类的选择将是其进化方向的决定力量;而资本为人们所使用的同时,应听命于技术。简言之,人创造技术,拥有资本,技术创造资本,资本为技术服务,而不是相反。那么,具体的人们该如何去做呢?

  1. 规约大众传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虚假广告在电视、收音机等的播放;严禁在各种出版物的封面打印海报;规范各类展板上虚假广告的张贴等等。把原来“大众传播媒介把个人变成了单纯的信息反馈物和声像技术系统的接受器,”⑨再变回来,变成人控制技术而追求对自己真实有用信息的指挥塔。
  2. 改革政策体制。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由财产技术的私人占有变为人民共同拥有,以防止技术异化,同时国家政治不要过分干预、控制技术,给技术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真正让技术为人民服务,回归技术的理想进步状态,就如同马尔库塞所说:“‘进步’是有特定前进目标的,这些目标是根据改善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性来确定的。到那时,在为自然和社会的和平而进行的斗争中,技术将服从于使人的才能得以自由发挥的任务。”⑩
  3. 人自身的意识觉醒及主动实践。如果说上述两方面都是外因,那么关键的内因还在自己。马尔库塞也曾说:“所有的自由取决于对奴役的意识。”⑾就是说我们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而要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持有否定、批判的心态,真正从自己的真实想法出发,去判断、衡量以至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敖德嘉看来,真正的创造性欲求的是很困难的,对这种或那种特殊事物的渴望,在根本上说都和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相关联,就是说“人”是最根本的欲求,是其他一切欲求之源,也就是说,最为首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在头脑中清醒的知道自己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第一步,而重中之重还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实践、行为、活动。当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要坚定信念,而最终获得的才是自己最终想要的。

参考文献

  • ①王成兵、孙秉文,《人, 多层次需要的凝结体》[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4-119
  • ②③⑩刘建峰,《论马尔库塞的需要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2(5):83-84
  • ④⑤⑥[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5、16、9
  • ⑦向益红,《从虚假需求到异化消费》[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6):37-40
  • ⑧[英]E・F・舒马赫 著,虞鸿钧 等译:《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⑨王强,《虚假的需求及其路径依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3):98-101
  • ⑾〔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 从虚假需求到真实需求的回归
  • 你能抗拒“虚假需求”的诱惑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