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度计划的可行性

来源:互联网 发布:域名劫持会出现什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34

春节休息闲来无事,最是适合思考一下来年的一些计划与安排。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想必很多人都会在年初制定一些计划,但遗憾的是通常到了年底总会认识到现实离计划还是很有差距的。

元旦前我已写了自己的年度总结《2016 工作、生活与得失》,总结回顾时发现实际相比计划,完成度还有差距。程序员啊,预估总是过于乐观。今年再做计划时便在思考年度计划怎样才能更具可行性,虽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但在无特别情况下亦不要偏离太大才好。

计划与时间

关于计划的第一个影响因素是和时间有关的。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分界习惯,所以我们都会用年来计划一些事情,并会期待这一年下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因为年在个人的时间感觉中,似乎也算是挺长的一段时间了。但实际经过去年这一年的计划与实践,我学到的是做计划不能靠模糊的感觉,得依赖相对理性的计算,那么我们先计算下一年你到底有多少时间?

如果你是一个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的人,那么你的时间大约会被平均的分成三份。其中的 1/3 被睡过去了。这里我假设一个正常人的生理睡眠要求是需要 8 小时的,虽然我们会看到一些讲述成功人士的关于睡眠的说法,比如: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这似乎暗示他们之所以取得大成就,是因为每天只睡四小时似的,其实这个说法里并没有提人家是几点入睡的,只是说四点起床而已。至少我是没法在生理上长期坚持睡眠时间远低于 8 小时的,在心理上睡懒觉也是一种让人感觉很愉悦的活动。

另一个 1/3 你会贡献到和你的工作有关的各种事项中,虽然国家法律规定了每周只用上 5 天班,每天 8 小时,似乎用不了 1/3 的时间。但实际上如果你的工作不是那种在“混日子”的清闲工作的话,实际占用的时间我觉得总会多于国家法律的规定。而如果你的工作是可以随着时间能积累起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那么这份时间投入就是很有价值的,随着时间过去,慢慢你就会成为你的工作领域内的行家。

最后的 1/3 就是我们常说的决定人生的工作之余的 8 小时。可能有人说我根本就没有业余 8 小时,天天都在加班。实际上工作和业余的 8 小时有时不太那么具有明显的分界线,比如:程序员的工作。你可能在工作时间干点个人的事,也有很多情况在业余时间处理工作的事务。所以,对于那种上个厕所都要忍着到了公司利用工作时间再去的思维,这其实就是严格区分工作和业余时间界限的思维,以达成变相在工作时间偷懒的感觉。其实,时间总是自己的。

一年 52 周,一般大部分人都会为自己放两个长假:春节和国庆,就扣除了两周,这还不算你可能还会休个年假之类的长假。而一天业余 8 小时,那么一年下来大约总共有 2800 小时的业余时间。如果你想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便只能使用这 2800 小时的时间了。但实际你没法把这个时间用满,因为 2800 小时里可是包含了你全部的假期和周末的,你确定你能做到?所以每周扣除 8 小时用作休闲娱乐、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事务等等,那么还有 2400 小时。

如果你对自己的自律能力达到上述这个强度,那么大约你就有 2400 小时的有效业余时间来做点计划内的正事。所以我认识到的是,想要为自己一年的业余时间做一些长期计划,实际你的时间少的可怜。最好不要计划满 2400 小时,还得留出一些空间给临时或意外的事件。

比如,在我去年的总结里写到的一个长期计划是学英语,实际我每天安排了 3 到 4 小时,状态好时才能到 4 小时,不好时就 3 小时,一年 365 天,扣除休假和意外事件耽误,一年下来能有个 300 天,这就用去了可能 1000+ 小时多些。另外,一个业余活动就是持续写作,每周一篇。平均每篇文章 10 小时开销,这包括为了写作输出必要的阅读输入。那么一年下来就是 500+ 小时。除去这两个大项,而剩下的业余时间就不知道零零碎碎的耗散在哪里去了,因为去年实际我并没有达到上述强度的自律,也许只有上述的 70%,我猜。

经过理性的计算和去年一年的实践感受,今年再做年度计划时,我明白了两点。一点,一年实际你拥有的时间能去做的事不多,仔细挑选两三件事放进你的长期计划表,并能真正去执行就很不错了。另一点,对于提升某类技能的长期计划,按年是不够的。

像英语技能,实际是一个 10000 小时技能,虽然我那时是从初中开始学习到大学毕业拿到六级证,有十年时间。但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有多少?每天一节课算 1 小时,一周 6 小时,每年 50 周,十年上课下来也就 3000 小时,再考虑为了考试自己的主动复习时间,再加 2000 小时,过去总共投入了 5000 小时。再考虑这个技能实际是个用进废退的技能,工作十年来几乎没怎么再学习,使用也仅限于程序专业那点点内容。过去 5000 小时的有效成分也许已经缩水到 4000 小时了。所以去年花了 1000+ 小时,重启英语学习后也只是感觉稍有进步而已。

兴趣与承诺

前面一节论述了计划与时间的关系之后,那么该如何选择把那么有限的几件事情放进计划里?

通常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靠兴趣。有的人兴趣可能广泛些,有的人兴趣可能少一些,但多多少少都有些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兴趣广泛的人来说,这还有个选择取舍问题。若不取舍,都由着兴趣来驱动计划个十几二十件事,每样都浅尝辄止。实际从理性上来说价值不大,从感性上来说算是丰富了个人生活。

你可以通过兴趣和个人偏好来设定一个目标,再把它放进个人的年度计划里。若你的目标像我一样是一项技能的提升,那么只靠兴趣是不足以驱动去有效执行的,甚至达不到预期效果。吴军在他的专栏文章里说过一句话:

凡事从 0 分做到 50 分,靠的是直觉和经验;从 50 分到 90 分,就要靠技艺了。

而直觉和经验,其实凭借兴趣驱动的尝试就能达成 50 分的效果。而要到 90 分就就需要靠技艺,而技艺的习得是靠刻意练习的,而刻意练习通常来说都不太有趣。而要坚持长期的刻意练习,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对其做出郑重的承诺。

你可以通过兴趣来选择,但需要承诺才能执行的下去。感兴趣和做承诺的差别在于,只是感兴趣的事,到了执行的时候,总可以给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借口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去延期执行,而承诺就是这件事是每天的最高优先级,除非不可抗力的因素,都应该优先执行之后再去干别的(如:看个热播剧)。

放进年度计划表的事情就是承诺,所以,为什么这个表里事情不能太多(两、三件足以)。承诺是一种负担,若承诺的太多负担就太重,最终你感觉自己不堪重负,最后就可能放弃了,到头来又是一场空。剩下的暂时让它们呆在你的兴趣列表里吧,偶尔也可以花点零碎时间来浅尝辄止,算作一种生活的点缀吧。

执行与结果

据抽样统计,制定了年度计划的人里面,仅有 8% 的人能完成他们的新年计划。

因为这是一份除了你自己从未向任何人公布的计划,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你自己的自律,没有任何约束可言。这个世界或外部环境变化很快,因此你有了一个理由: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有很多外部因素是你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总是来干扰你的计划。因此你总能找到足够多的客观原因,但需要记住一点的是,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你做计划的初衷是:你需要一点点的尝试去控制自己的生活。没有被有效执行的计划是毫无作用的,只能被生活所控制,而随波逐流。

计划即是承诺,对承诺保持足够的坚定,但可以在方法上变得灵活一些。比如:我计划了每天要做一些事情,但总会有客观原因会把这些计划中断,可能中断一天,也可能中断了一周。有人一中断便容易放弃,似乎一开始跑起来就必须一口气跑到目的地,中间气一断,便再也无法迈步了。放弃这样的想法吧,任何长期计划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中断的,所以计划里我才为一年可能的中断数保留了余量,用小时数来计量执行量,而不是持续天数。

彼得·蒂尔在《从 0 到 1 》这本书里批判了现在的一个观点:过程胜于实效。他解释说:当人们缺乏一些具体的计划去执行时,就会用很正式的规则来建立一些可做的事情选项的组合。就像今天美国中学里一样,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表现的似乎各种全面发展。到了大学,再准备好一份看似非常多元化的简历来应对完全不确定的将来。言外之意,不管将来如何变化,都在我的组合内能找到可以应对的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在任何一个特定方面都没有准备好。

因此,在你有限的学校生涯中,你就得做出选择。就好像大学我们开了几十门(记得我当时有 45 门)各类专业课,这就是一个组合,但其中真正重要的课程实际只有个位数。重心应该放在少数课程上,其他的只起到一个开阔眼界和凑够学分的作用。

这个世界似乎有两类人,一类可以给自己施加约束并建立期望,另一类需要外部环境给予这样的约束和期望。在我们读高中时,现实中就有一种巨大的社会期望和约束施加己身,那便是高考,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外部约束和期望下,后一类人也可以表现的非常好,好到可以是高考状元,但进入大学后,这样的外部约束和期望会瞬间下降,最后泯然众人之间。当然,此时的众人相对高考前身边的众人是完全不同的了,因此高考算是现下社会阶层迁移的最直接门槛,所以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外部社会约束和期望。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通俗点说,如果有人(可以是别人或自己)对你期望很高,你会不自觉的行动去满足并符合这种期望。若周围没有这样的期望,最终你可能就是一个符合周围人群平均期望的人,也就是和周围的大众一般。而所谓的自驱力,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形成的力量。

从进入大学到工作以后,周围环境对你的期望已经降到很低。来自父辈的那一代人(40、50 年代)经历了饥荒甚至战争年代,他们的期望通常代表一代人,都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有个稳定工作(有饭吃)就够了。这样的期望对大部分读了大学,有个工作的人来说都不足以形成驱动力了,我们每日工作忙里忙外,不外乎忧心柴米油盐,但只有少数人还在仰望星空。

大刘,写出《三体》的刘慈欣,我是 1999 年在四川成都的一本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现已停刊)上读到他的首部短篇小说的。实际他 85 年毕业,在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89 年开始写科幻小说,直到 99 年才见到他的第一部作品公开发表。从 89 年到 99 年这十年间基本就是独自仰望星空来完成了一项技艺从 0 到 90 分的过程,之后到写完《三体》又是另一个十年了。

我就在想怎样可以去持续写十年科幻小说,如果最后的结果真就没能发表呢?后来读到一句话,也就释然了。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

生活也许不会像你计划的那样发生,但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是:期待伟大的事情发生,但也要保持快乐和幸福,即使它没能发生。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长,最后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吧,你的年度计划可行吗?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一起成长。

1 0
原创粉丝点击
热门问题 老师的惩罚 人脸识别 我在镇武司摸鱼那些年 重生之率土为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盘龙之生命进化 天生仙种 凡人之先天五行 春回大明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罗麦的oa上经理喜报没截图怎么办 工行融e联登录密码忘了怎么办 融e借有额度秒拒怎么办 工行银行柜台办理融e借怎么办 地球末日生存破解版金币没了怎么办 手机被别人骗走了里面的微信怎么办 在微信里面被做微商的骗了钱怎么办 在qq上骗了人50怎么办 被3m多酶清洗液滴到皮肤怎么办 做3m赔了9万怎么办 在携程网上订的酒店发票怎么办 滴滴滴取消订单电话打不通怎么办 百度云容量2068g满了怎么办 淘宝电脑端描述图片间隔大怎么办 手机上下载游戏自动扣费怎么办 苹果手机下载游戏自动扣费怎么办 用手机账号登陆游戏换手机怎么办 在qq上被骗充q币怎么办 微信借钱后删了好友怎么办 财付通绑定了其它人的身份证怎么办 微信支付密码忘了没绑银行卡怎么办 微信没有绑银行卡忘记密码怎么办 威信解绑银行卡支付密码望了怎么办 买了个qq号绑定了财付通怎么办 淘宝买的东西下架了怎么办 微信红包充话费充错了怎么办 手机qq不能发红包或转账怎么办 qq给人发红包被骗了怎么办 qq发红包对方看不不到怎么办 手机浏览器支付页面弹不出来怎么办 新手机登录微信需要验证怎么办 手机淘宝注册账号换手机号后怎么办 冒充微信好友诈骗被骗了怎么办 刚刚激活的电信手机号码忘了怎么办 用手机充话费充错了怎么办 王者荣耀号丢了换成了别的号怎么办 微信给空号q币怎么办 qq密码被别人改了怎么办怎么登 qq刚改了密码忘了怎么办 qq密码忘了想改密码怎么办 qq账号和密码都忘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