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集群搭建

来源:互联网 发布:萨斯喀彻温大学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20:10

1、准备工作
1)、三台机器,CentOS 7.2系统(在/etc/hosts中配置):
192.168.30.97 vm1
192.168.30.98 vm2
192.168.30.99 vm3
2)、免密ssh登录,参见《简单实现ssh免密登录》
3)、安装jdk(略)
4)、下载zookeeper安装包:
wget http://apache.fayea.com/zookeeper/zookeeper-3.4.9/zookeeper-3.4.9.tar.gz
2、安装
zookeeper-3.4.9.tar.gz 解压到/usr/local/zookeeper中
#cp conf/zoo_sample.cfg conf/zoo.cfg#vim conf/zoo.cfgtickTime=2000initLimit=5syncLimit=5dataDir=/data/zookeeper/datadataLogDir=/data/zookeeper/logclientPort=12181server.1=192.168.30.97:2888:3888server.2=192.168.30.98:2888:3888server.3=192.168.30.99:2888:3888
上面几个参数的意义:
*tickTime:发送心跳的间隔时间,单位:毫秒
*initLimit : zookeeper集群中的包含多台server, 其中一台为leader, 集群中其余的server为follower. initLimit参数配置初始化连接时, follower和leader之间的最长心跳时间. 此时该参数设置为5, 说明时间限制为5倍tickTime, 即5*2000=10000ms=10s.
*syncLimit : 该参数配置leader和follower之间发送消息, 请求和应答的最大时间长度. 此时该参数设置为2, 说明时间限制为2倍tickTime, 即4000ms.
*server.X=A:B:C 其中X是一个数字, 表示这是第几号server. A是该server所在的IP地址. B配置该server和集群中的leader交换消息所使用的端口. C配置选举leader时所使用的端口. 由于配置的是伪集群模式, 所以各个server的B, C参数必须不同.
*dataDir:zookeeper保存数据的目录。
*dataLogDir : log目录, 同样可以是任意目录. 如果没有设置该参数, 将使用和dataDir相同的设置.
*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这个端口号原来为2181,但极易冲突,所以改成了12181.用netstat -lntup检查是没被使用的,再用 lsof -i:2181检查是使用过的。

在之前设置的dataDir中新建myid文件, 写入一个数字, 该数字表示这是第几号server. 该数字必须和zoo.cfg文件中的server.X中的X一一对应.并且同一集群内每个节点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例:echo 1 > /data/zookeeper/data/myid
进入到bin 执行:
./zkServer.sh start 启动
./zkServer.sh status 查看状态

zkServer.sh的所有参数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