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来源:互联网 发布:prezi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5:30

回到家已经过了十几天了,好久没在键盘上码字了,倒不是不想写,只是思绪太混乱,想的东西太多,想写的东西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下手。

这几天在读《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快读完了。从1月19号晚上开始捧起这本小说,脑子里便装满了书中人物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每天都会在不自觉中想起他们两兄弟所经历的磨练,感觉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活跟我息息相关。之所以想读这本小说,完全出于老师的推荐。我这学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教我们毛概课,他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还是我们学校的副教授,很有自己想法的一个老师,不过脾气也暴躁了点,动不动就拍桌子。他跟我们说,他曾经把这本《平凡的世界》手抄了一遍,我们都惊呆了,要知道,这部小说可有一百多万字啊。当时就决定了,一定要看这部小说,这不,一看就喜欢上了。

小说中牵涉到至少有二十个家庭,每个家庭都连在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上,是中国人际关系网生动的描写。虽然我这个人不太会记住人的名字,但小说里这些人家我倒是把名字都看熟了,可见他们的关系有多紧密。小说还没有看完,每天晚上我都会拣出一些时间看几章然后再睡觉,一边思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一边联想自己的生活,最后昏昏沉沉睡去了。

小说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应该算孙少平,孙玉厚家的二小子。他只读到高中毕业,还是在文革期间读完的,没有去考大学,直接回到家乡当起了小学教师。文革结束后,农村的公社瓦解,家家户户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民家里收成多了,人手不够,孩子们就都不上学直接回家帮忙了,孙少平也下岗了。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在文革结束后的这场大改革中抓住了时机,开办了一间窑砖场,成为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由于家里还有田地要忙,孙少安希望弟弟孙少平留在家里帮忙料理农活和窑砖场,可是孙少安并不想一辈子就这样在村里度过。娶个媳妇,生个娃,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作,平平淡淡生活在村里,这显然不是读过书的孙少平所追求的。于是他拒绝了他哥的要求,自己出去外面闯荡了。刚出去外面肯定很苦,但孙少平一直坚强地自己承担起一切,在外面揽工赚的钱大部分都寄回去给家里的老人和正在读书的妹妹。

我喜欢孙少平,喜欢他的担当,男子汉气概。生活的磨难锻炼了他的体魄,他长得结结实实,身躯高大,体格强健。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但是他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读过书,而且一直在读书。他的女朋友田晓霞是省报的记者,他经常去她那里借书,无论工地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时间,他都坚持读书,甚至整夜不睡觉借着蜡烛的一点灯光读书,白天照常揽工。

我喜欢孙少平,也许是觉得自己跟他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然,我的家庭虽然也是在农村,但我作为一个90后,作为一个享受到改革成果的年轻人,比起一个经历过十年文革、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的人,我显然是很幸运的,但同时现在的我们寻找机遇也会比在改革的风口浪尖难。年轻人,就是有一种出去闯荡的意志,就是出去把自己弄得头破血流,也值得,因为一辈子窝在农村,你根本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我们还年轻,我们想出去闯,而且是很想很想。

孙少平出去闯荡走的路跟我不一样,他是通过去大城市揽工,逐渐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而我是通过考上大学,来到了广州这个大都市,而且,我的闯荡生涯还没有正式开始,我还得认认真真上完4年大学,才算真真正正踏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孙少平的磨练比我多得太多了,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当温室不复存在以后,我对于自己能否在大城市生活还不能肯定,但孙少平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是在城市里站稳了脚步,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他终于不再是农民,而是一名工人了。我还没有完成蜕变,我还是一名学生,也还是一名农民,但我终究会成为一个上班族,应该也算是工人吧。

书读得太多,想的东西也就多了,这是孙少平的经验,也是我的经验。书要多读一点,这是孙少平的感悟,也是我这一学期以来的感悟。勇敢的出去闯荡,不要一辈子碌碌无为,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这些是一辈子都受用的话。谢谢老师,谢谢路遥,谢谢孙少平孙少安,谢谢《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一切。一辈子太远,只争朝夕。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