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简易返利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6:09
承接上文,我们继续设计模式六大原则的心法要诀四:接口隔离原则。

什么是接口隔离原则?其要诀是啥?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要诀:接口最小化原则,强调的是一个接口拥有的行为应该尽可能的小。

那么具体的场景和招式呢?

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举个栗子:现在我们通过A类这个耕地的拖拉机通过标准的接口I,依赖与实现类B,在B类中有耕地的耙犁和动力能源柴油,可是我们现在要用这个拖拉机来实现C类拉货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在I中接入车斗,在D类中实现车斗的功能,但是在实现时候也必须实现接口I中关于A类所需的功能,这不是多余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将这个接口细化为I1专管耕地需要的零件,I2专管运货需要的零件,I3我们就是动力发动机零件了,这样一来这个拖拉机就是万能拖拉机,不受臃肿的借口而变灵活了,老司机也开着清爽。

看完了心法口诀,我们来实战:
招式一:举个大栗子

/*测试模块*/public class Function0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0){        Tractor1 tractor1 = new Tractor1();        tractor1.depend1(new TractorForPlogh());        tractor1.depend2(new TractorForPlogh());        Tractor2 tractor2 = new Tractor2();        tractor2.depend1(new TractorForHopper());        tractor2.depend2(new TractorForHopper());    }}/*拖拉机的标准接口*/interface ITractor1{    public void oil();    public void plough();    public void hopper();}/*拖拉机实现类--实现耕地*/class Tractor1{    public void depend1(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oil();    }    public void depend2(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plough();    }}/*拖拉机耕地所需的元件*/class TractorForPlogh implements ITractor1{    @Override    public void oil()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ough()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耕地的工具:耙犁。。。");    }    //在拖拉机耕地的时候是不需要车斗的,所以在这里只是一个空的实现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hopper() {    }}/*拖拉机实现类--实现货运*/class Tractor2{    public void depend1(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oil();    }    public void depend2(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hopper();    }}class TractorForHopper implements ITractor1{    @Override    public void oil()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    }    //拖拉机在货运的时候是不需要耙犁的,所以这里是空的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plough() {    }    @Override    public void hopper()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货运需要的容器:车斗。。。");    }}

运行结果:

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拖拉机的耕地的工具:耙犁。。。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拖拉机货运需要的容器:车斗。。。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接口过于臃肿,只要接口中出现的方法,不管对依赖于它的类有没有用处,实现类中都必须去实现这些方法,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如果将这个设计修改为符合接口隔离原则,就必须对接口I进行拆分。

招式二:拆分重接

/*拖拉机的标准接口--柴油*/interface ITractor1{    public void oil();}/*拖拉机的标准接口--耙犁*/interface ITractor2{    public void plough();}/*拖拉机的标准接口--车斗*/interface ITractor3{    public void hopper();}/*拖拉机实现类--实现耕地*/class Tractor1{    public void depend1(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oil();    }    public void depend2(ITractor2 iTractor2){        iTractor2.plough();    }}/*拖拉机耕地所需的元件*/class TractorForPlogh implements ITractor1,ITractor2{    @Override    public void oil()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ough()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耕地的工具:耙犁。。。");    }/*    //在拖拉机耕地的时候是不需要车斗的,所以在这里只是一个空的实现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hopper() {    }*/}/*拖拉机实现类--实现货运*/class Tractor2{    public void depend1(ITractor1 iTractor1){        iTractor1.oil();    }    public void depend2(ITractor3 iTractor3){        iTractor3.hopper();    }}class TractorForHopper implements ITractor1,ITractor3{    @Override    public void oil()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的动力来源:柴油。。。");    }    /*//拖拉机在货运的时候是不需要耙犁的,所以这里是空的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plough() {    }*/    @Override    public void hopper() {        System.out.println("拖拉机货运需要的容器:车斗。。。");    }}
我们可以看到,将原来庞大臃肿的接口拆分之后,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和扩展性变的很显著,所以接口隔离原则的含义是: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各个类建立专用的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本文例子中,将一个庞大的接口变更为3个专用的接口所采用的就是接口隔离原则。在程序设计中,依赖几个专用的接口要比依赖一个综合的接口更灵活。接口是设计时对外部设定的“契约”,通过分散定义多个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指得注意的是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的接口隔离原则跟之前的单一职责原则很相似,其实不然。其一,单一职责原则原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对接口依赖的隔离。其二,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其次才是接口和方法,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而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接口,主要针对抽象,针对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总结:

采用接口隔离原则对接口进行约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运用接口隔离原则,一定要适度,接口设计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设计接口的时候,只有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和筹划,才能准确地实践这一原则。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