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启动过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在线答题系统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9:24

1. 主板的组成

主板的平面是一块PCB(印刷电路板),一般采用四层板或六层板。相对而言,为节省成本,低档主板多为四层板:主信号层、接地层、电源层、次信号层,而六层板则增加了辅助电源层和中信号层,因此,六层PCB的主板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主板也更加稳定。


芯片部分:

BIOS芯片>里面有与该主板搭配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能够让主板识别各种硬件、设置引导系统的设备、调整CPU外频。是可写入的,可以更新BIOS程序。

南北桥芯片>CPU插槽旁边,被散热片盖住的是北桥芯片,主要处理CPU、内存、显卡之间的交互,发热量大;PCI插槽旁边是南桥芯片,主要处理硬盘等存储设备和PCI之间的交互。

RAID控制芯片>相当于RAID卡的作用,支持多个硬盘组成各种RAID模式。

插拔部分:

内存、AGP、CPU、PCI等。

接口部分:

IDE、SATA、COM、USB、AUDIO、VGA、MIDI、PS/2、LPT

2、启动过程

硬启动:

1> ATX电源加电,输出待机工作电压(SB5V),实时时钟开始工作,想CMOS电路和开机电路发送32.768KHZ的实时时钟信号;

2>按下电源开关启动电脑,电源开关向南桥芯片发送开机触发信号,触发开机电路工作,ATX电源开始工作,向主板的各大系统和硬件输出相应电压;

3>在所有供电输出无误后的100ms~500ms内,ATX电源由Pin8向主板发出3~5V的PG信号,分别提供给CPU、南北桥。进入南桥的PG信号作用在内部的复位模块上,另外PG信号经过南桥芯片连接到系统时钟芯片的RST#端,作为复位信号。

4>时钟芯片开始工作,向主板发送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有了时钟信号,南桥内部的复位模块开始工作;

5>北桥芯片和CPU等主板硬件设备开始复位,复位结束后,CPU开始工作,硬启动结束。

软启动:

1>CPU开始工作后,首先需要进行自检。即读取BIOS程序,运行BIOS程序,检测硬件设备;

2>读取MBR(主引导记录)。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MBR后,将其复制到0x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内容就是bootloader了;

3>bootloader。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合适的状态,为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4>加载内核。加压内核,导入内存中,并调用start_kernel()函数,启动一系列初始化函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完成Linux核心环境建立。至此,Linux内核已经建立起来,基于Linux的程序应该可以正常运行了。

5>用户层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内核加载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是/sbin/init,该文件会读取/etc/inittab文件,并依据此文件来进行初始化工作;

6>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在设定运行等级后,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脚本程序。他做的工作比较多,包括设定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等;

7>启动内核模块。具体是依据/etc/modules.conf文件或/etc/modules.d目录下的文件来装载内核模块。

8>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根据运行级别的不同,系统会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来完成相应的初始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

9>执行/etc/rc.d/rc.local。在所有初始化脚本执行完成后,才执行这个脚本,初始化自己的东东;

10>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整个操作系统就启动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