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滴滴的面试经历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乎我的收藏夹在哪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9:07
1.实现单例模式
(1)
class Singleton{
    static $obj = null; //定义一个静态属性
    private function __construct(){
        //构造方法使用private属性,目的是不能在类的外部实例化对象
        
    }
    static function getObj(){
        if(is_null(self::$obj)){
            self::$obj = new Singleton(); //在类的内部实例化对象赋给静态属性 ,在第一次实例化对象时 
        }                                             //多次实例化对象,只是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了变量,不会再次实例化对象
        return self::$obj;
    } 
}
(2)
class DB{
     //存储实例的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instance;
     //构造方法私有化,不能直接实例化
     public static function __construct(){
          //数据库连接代码 
     }
     //获取实例 
     public static function getInstance(){
          if(self::$instance){//如果实例已经存在,直接返回 
               return self::$instance;
          }
          
          self::$instance = new self();
          return self::$instance;
     }
     //实例方法
     public function query(){
          echo "hello world!";
     }
}
2.数组排序,快排
$Foo = array(9,12,1,2,4,7);
function querySort(){
     if($leff<$right){
          $i = $left;
          $j = $right;
          $point = $Foo[$left];
          while($i<$j && $a[$j]>=$point){
               $j--;
          }
          if($i<$j){
               $a[$i++] = $a[$j];
          }
          while($i<$j && $a[$i]<$point){
               $i++;
          }
          if($i<$j){
               $a[$j--] = $a[$i];
          }
          $a[$i] = $point;
          quickSort($a,$left,$i-1);
          quickSort($a,$i+1,$right);
          print_r($a);
          die();
     }
}
quickSort($a,0,5);

3.有一个user表,有个news表,设计一个评论表的结构
http://blog.csdn.net/u010098331/article/details/51447144 
评论表:
id                         主键
topic_id               主题ID
topic_type           主题type
content               评论内容
from_uid              用户ID

海量数据的优化:如果你的系统有成千上万条的评论,依靠单表的设计肯定是不够的,优化的方式也是很多的
分库分表:分库分表的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按照主题类型来分库分表。这样,同一主题的评论就会落到同一张表里,避免了跨表查询。
适当的冗余的对应数据信息,因为他们的数据实时性和一致性要求并不是很高,用户不会因为评论中的头像没有更新而撕了你。
附加幂等数据只允许单项操作,点赞的操作只能点赞不能取消,因为从幂等性来说,每赞都是一条记录。评论中的赞是从点赞表中统计得出的,那么性能开销就会特别的大。建议在评论表中增加一个字段在为点赞次数的计数器,该字段只增不见,热门评论加缓存。

4.查询一段新闻的评论中是否有关键字命中了敏感词库中的敏感词。
function transgree_keyword($contant){
     $keywords = array('1','2','3','4');
     $m = 0;
     foreach($keywords as $key => $val){
          if(substr_count($count,$val)>0){
               $m++;
          }
     }
     return $m;
}


5.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服务端相应返回数据的全过程。
客户端访问url,首先是网址解析成ip,定位大bns,通过http请求发送到web服务器,nginx通过socket调用fast-cgi去调用php-fpm进程,通过负载均衡判断到是那一台机器执行,通过网络的七层协议,直至返回数据结果。


首先http是应用层的协议,在这个层的协议,只是一种通讯的规范,也是因为双方要进行通讯,大家事先要约定一个规范。
(1)连接,当我们输入一个请求的时候,首先建立一个socket连接,因为socket的连接是通过ip和端口建立的,所以之前还有一个DNS解析的过程,把网址(url)转化成ip,如果url中不包含端口号,则会使用该协议默认的端口号。
DNS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知道我们本地机器上在配置网络的时候都会写上DNS,这样 本机就会把这个url发送给这个配置的DNS服务器,如果能找到相应的url则返回对应的ip。否则DNS将会继续将这个请求发送给上机的DNS,这个DNS是一个树状的结构,将该请求一直发送到根,直至得到结果。
现在已经拥有ip和端口号,这样我们就开始连接socket。
(2)请求,在连接建立成功之后,则开始想web服务器发送请求,这个请求一般时GET或者是POST命令。
GET的格式为: GET 路径/文件名 HTTP/1.0
文件名指出访问的文件,HTTP/1.0指的是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的版本,
(3)应答,web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进行处理。应该是根据路由规则去寻找那个文件,如果存在进行执行这个文件,将结果返回浏览器,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4)关闭连接,当应答结束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必须断开,以保证其他浏览器能和web服务器建立好连接。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其中的数据包在网络中漫游的经历
在网络分层结构中,各层之间是严格单向依赖的。“服务”是描述各层之间关系的抽象概念,即网络中各层向紧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下层是服务提供者,上层是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的表现形式是原语(primitive),如系统调用或库函数。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向网络应用程序或高层协议提供的服务原语。网络中的n层总要向n+1层提供比n-1层更完备的服务,否则n层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传输层实现的是“端到端”通信,引进网间进程通信概念,同时也要解决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数据排序(报文排序),连接管理等问题,为此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通常传输层的服务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提供,以socket的方式。对于客户端,要想建立一个socket连接,需要调用这样一些函数socket() bind() connect(),然后就可以通过send()进行数据发送。
现在看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穿行过程:
应用层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应用层,根据当前的需求和动作,结合应用层的协议,有我们确定发送的数据内容,我们把这些数据放到一个缓冲区内,然后形成了应用层的报文data。
传输层
这些数据通过传输层发送,比如tcp协议。所以它们会被送到传输层处理,在这里报文打上了传输头的包头,主要包含端口号,以及tcp的各种制信息,这些信息是直接得到的,因为接口中需要指定端口。这样就组成了tcp的数据传送单位segment。tcp是一种端到端的协议,利用这些信息,比如tcp首部中的序号确认序号,根据这些数字,发送的一方不断的进行发送等待确认,发送一个数据段后,会开启一个计数器,只有当收到确认后才会发送下一个,如果超过计数时间仍未收到确认则进行重发,在接受端如果收到错误数据,则将其丢弃,这将导致发送端超时重发。通过tcp协议,控制了数据包的发送序列的产生,不断的调整发送序列,实现流控和数据完整。
网络层
然后待发送的数据段送到网络层,在网络层被打包,这样封装上了网络层的包头,包头内部含有源及目的的ip地址,该层数据发送单位被称为packet。网络层开始负责将这样的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如何穿过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地址。在这里,根据目的ip地址,就需要查找下一跳路由的地址。首先在本机,要查找本机的路由表,在windows上运行route print就可以看到当前路由表内容,有如下几项:
Active Routes Default Route Persistent Route.
整个查找过程是这样的:
(1)根据目的地址,得到目的网络号,如果处在同一个内网,则可以直接发送。
(2)如果不是,则查询路由表,找到一个路由。
(3)如果找不到明确的路由,此时在路由表中还会有默认网关,也可称为缺省网关,IP用缺省的网关地址将一个数据传送给下一个指定的路由器,所以网关也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只是内网向特定路由器传输数据的网关。
(4)路由器收到数据后,它再次为远程主机或网络查询路由,若还未找到路由,该数据包将发送到该路由器的缺省网关地址。而数据包中包含一个最大路由跳数,如果超过这个跳数,就会丢弃数据包,这样可以防止无限传递。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只会查看网络层的包裹数据,目的ip。所以说它是工作在网络层,传输层的数据对它来说则是透明的。
如果上面这些步骤都没有成功,那么该数据报就不能被传送。如果不能传送的数据报来自本机,那么一般会向生成数据报的应用程序返回一个“主机不可达”或 “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以windows下主机的路由表为例,看路由的查找过程
======================================================================
Active Routes:
Network Destination            Netmask                      Gateway              Interface                  Metric
0.0.0.0                                 0.0.0.0                       192.168.1.2           192.168.1.101           10
127.0.0.0                             255.0.0.0                   127.0.0.1               127.0.0.1                   1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1.101       192.168.1.101           10
192.168.1.101                     255.255.255.255       127.0.0.1               127.0.0.1                   10
192.168.1.255                     255.255.255.255       192.168.1.101       192.168.1.101           10
 224.0.0.0                            240.0.0.0                   192.168.1.101       192.168.1.101           10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192.168.1.101       192.168.1.101           1
Default Gateway:                192.168.1.2
Network Destination 目的网段  
Netmask 子网掩码  
Gateway 下一跳路由器入口的ip,路由器通过interface和gateway定义一调到下一个路由器的链路,通常情况下,interface和gateway是同一网段的。
Interface 到达该目的地的本路由器的出口ip(对于我们的个人pc来说,通常由机算机A的网卡,用该网卡的IP地址标识,当然一个pc也可以有多个网卡)。
网关这个概念,主要用于不同子网间的交互,当两个子网内主机A,B要进行通讯时,首先A要将数据发送到它的本地网关,然后网关再将数据发送给B所在的网关,然后网关再发送给B。
默认网关,当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你的路由记录中,那么,你的路由器该把那个数据包发送到哪里!缺省路由的网关是由你的连接上的default gateway决定的,也就是我们通常在网络连接里配置的那个值。
通常interface和gateway处在一个子网内,对于路由器来说,因为可能具有不同的interface,当数据包到达时,根据Network Destination寻找匹配的条目,如果找到,interface则指明了应当从该路由器的那个接口出去,gateway则代表了那个子网的网关地址。
第一条      0.0.0.0   0.0.0.0   192.168.1.2    192.168.1.101   10
0.0.0.0代表了缺省路由。该路由记录的意思是: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我的路由记录中,我会将该数据包通过192.168.1.101这个接口发送到192.168.1.2这个地址,这个地址是下一个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这样这个数据包就可以交付给下一个路由器处理,与我无关。该路由记录的线路质量 10。当有多个条目匹配时,会选择具有较小Metric值的那个。
第三条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1.101   192.168.1.101  10
直联网段的路由记录:当路由器收到发往直联网段的数据包时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路由记录的interface和gateway是同一个。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是192.168.1.0时,我会将该数据包通过192.168.1.101这个接口直接发送出去,因为这个端口直接连接着192.168.1.0这个网段,该路由记录的线路质量 10 (因interface和gateway是同一个,表示数据包直接传送给目的地址,不需要再转给路由器)。
一般就分这两种情况,目的地址与当前路由器接口是否在同一子网。如果是则直接发送,不需再转给路由器,否则还需要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继续进行处理。
 
查找到下一跳ip地址后,还需要知道它的mac地址,这个地址要作为链路层数据装进链路层头部。这时需要arp协议,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查找arp缓冲,windows下运行arp -a可以查看当前arp缓冲内容。如果里面含有对应ip的mac地址,则直接返回。否则需要发生arp请求,该请求包含源的ip和mac地址,还有目的地的ip地址,在网内进行广播,所有的主机会检查自己的ip与该请求中的目的ip是否一样,如果刚好对应则返回自己的mac地址,同时将请求者的ip mac保存。这样就得到了目标ip的mac地址。
链路层
将mac地址及链路层控制信息加到数据包里,形成Frame,Frame在链路层协议下,完成了相邻的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完成连接建立,控制传输速度,数据完整。
物理层
物理线路则只负责该数据以bit为单位从主机传输到下一个目的地。
下一个目的地接受到数据后,从物理层得到数据然后经过逐层的解包 到 链路层 到 网络层,然后开始上述的处理,在经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将数据封装好继续传往下一个地址。
在上面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一个路由表查询过程,而这个路由表的建立则依赖于路由算法。也就是说路由算法实际上只是用来路由器之间更新维护路由表,真正的数据传输过程并不执行这个算法,只查看路由表。这个概念也很重要,需要理解常用的路由算法。而整个tcp协议比较复杂,跟链路层的协议有些相似,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些机制或者概念需要认真理解,比如编号与确认,流量控制,重发机制,发送接受窗口。
 
tcp/ip基本模型及概念

物理层
设备,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对于这一层来说,从一个端口收到数据,会转发到所有端口。

链路层
协议: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pp协议独立的链路设备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集线器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路层,对此还有些争议认为属于物理层设备。除此之外,所有的交换机都需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但仅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仅是二层交换机。其他像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和七层交换机虽然可对应工作在OSI的三层、四层和七层,但二层功能仍是它们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MAC地址表,所以才充分避免了冲突,因为交换机通过目的MAC地址知道应该把这个数据转发到哪个端口。而不会像HUB一样,会转发到所有滴端口。所以,交换机是可以划分冲突域滴。

网络层
四个主要的协议:   
网际协议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被IP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该层设备有三层交换机,路由器。

传输层
两个重要协议 TCP 和 UDP 。
端口概念:TCP/UDP 使用 IP 地址标识网上主机,使用端口号来标识应用进程,即 TCP/UDP 用主机 IP 地址和为应用进程分配的端口号来标识应用进程。端口号是 16 位的无符号整数, TCP 的端口号和 UDP 的端口号是两个独立的序列。尽管相互独立,如果 TCP 和 UDP 同时提供某种知名服务,两个协议通常选择相同的端口号。这纯粹是为了使用方便,而不是协议本身的要求。利用端口号,一台主机上多个进程可以同时使用 TCP/UDP 提供的传输服务,并且这种通信是端到端的,它的数据由 IP 传递,但与 IP 数据报的传递路径无关。网络通信中用一个三元组可以在全局唯一标志一个应用进程:(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
也就是说tcp和udp可以使用相同的端口。
可以看到通过(协议,源端口,源ip,目的端口,目的ip)就可以用来完全标识一组网络连接。
应用层
基于tcp:Telnet FTP SMTP DNS HTTP 
基于udp:RIP NTP(网落时间协议)和DNS (DNS也使用TCP)SNMP TFTP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