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GPL与POSIX标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扩展欧几里德算法用途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0:46

GNU计划,有译为“革奴计划”,是由理查德·斯托曼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 理查德·斯托曼最早是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一份《GNU宣言》等解释为何发起该计划的文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

1985年,理查德·斯托曼又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来为GNU计划提供技术、法律以及财政支持。尽管GNU计划大部分时候是由个人自愿无偿贡献,但FSF有时还是会聘请程序员帮助编写。当GNU计划开始逐渐获得成功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介入开发和技术支持。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之后被Red Hat兼并的Cygnus Solutions。
到了1990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的软件包括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文字编辑器Emacs、C语言编译器GCC以及大部分UNIX系统的程序库和工具。唯一依然没有完成的重要组件,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称为HURD)。
1991年,林纳斯·托瓦兹编写出了与UNIX兼容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并在GPL条款下发布。Linux之后在网上广泛流传,许多程序员参与了开发与修改。
1992年,Linux与其他GNU软件结合,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正式诞生。该操作系统往往被称为“GNU/Linux”或简称Linux。(尽管如此,GNU计划自己的内核Hurd依然在开发中,目前已经发布Beta版本。)
许多UNIX系统上也安装了GNU软件,因为GNU软件的质量比之前UNIX的软件还要好。GNU工具还被广泛地移植到Windows和Mac OS上。
GNU工程十几年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对软件开发主要的影响力量,创造了无数的重要的工具,例如:强健的编译器,有力的文本编辑器,甚至一个全功能的操作系统。这个工程是从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的想法得来的,他想要创建一个自由的、和UNIX类似的操作环境。从那时开始,许多程序员聚集起来开始开发一个自由的、高质量、易理解的软件。
GPL,通称GNU通用公共许可证,是General Public License的缩写,是一份GNU通用公共授权非正式的中文翻译。它并非由自由软件基金会所发表,亦非使用GNU通用公共授权的软件的法定发布条款─直有GNU通用公共授权英文原文的版本始具有此等效力。
POSIX表示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缩写为 POSIX ),POSIX标准定义了操作系统应该为应用程序提供的接口标准,是IEEE为要在各种UNIX操作系统上运行的软件而定义的一系列API标准的总称,其正式称呼为IEEE 1003,而国际标准名称为ISO/IEC 9945。
POSIX标准意在期望获得源代码级别的软件可移植性。换句话说,为一个POSIX兼容的操作系统编写的程序,应该可以在任何其它的POSIX操作系统(即使是来自另一个厂商)上编译执行。
POSIX 并不局限于 UNIX。许多其它的操作系统,例如 DEC OpenVMS 支持 POSIX 标准,尤其是 IEEE Std. 1003.1-1990(1995 年修订)或 POSIX.1,POSIX.1 提供了源代码级别的 C 语言应用编程接口(API)给操作系统的服务程序,例如读写文件。POSIX.1 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所接受,被命名为 ISO/IEC 9945-1:1990 标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