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来源:互联网 发布:jni 调用java实例方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19:00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运输连接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
TCP连接的建立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Client),而被动连接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服务器(Server)。

一、TCP三次握手

首先我们来看三次握手框架图:

image

当然分析三次握手之前,我们先来看这几个概念:

seq: sequence number的缩写,表示所传送数据的序号。TCP传输时每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序号,发送数据时会将数据的第一个序号发送给对方,接收方会按序号检查是否接收完整了,如果没接收完整就需要重新传送,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ack:acknoledgement number的缩写,表示确认号。接受端用来给发送端反馈意见成功接受到的数据信息的,它的值为希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包起始序号,也就是ack值所代表的序号前面数据已经成功接收到了。

ACK:确认位,只有ACK=1的时候ack才起作用。正常通信时ACK为1,第一次发起请求时因为没有需要确认接收的数据,所以ACK为0.

SYN:同步位,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刚开始建立连接时并没有历史接收的数据,所以ack也就没办法处理,这是按照正常的机制就无法运行了,SYN的作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接收端接收到SYN=1的报文时,就会直接将ack设置为接收到的seq+1的值,注意这里的值并不是校验后设置的,而是根据SYN直接设置的,这样正常的机制就可以运行的了,所以SYN叫同步位。需要注意的是,SYN会在前两次握手时都为1,这是因为通信的双方的ack都需要设置一个初始值。

FIN:终止位,用来在数据传输完毕后释放连接。

接下来开始分析三次握手:

(1)第一次握手: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x,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2)第二次握手: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x+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Y,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3)第三次握手: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X+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Y+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为什么不能只两次握手?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三次握手的目的:消除旧有的连接请求的SYN消息对新连接的干扰,同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TCP窗口大小的信息。
当只有两次握手时,那么第二次握手后服务器只向客户端发送确认号ACK包,此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在此种规则下:

如果发送网络阻塞了,由于TCP/IP协议定时重传机制,B向A发送了两次SYN(同步)请求,分别是X1和X2,且因为阻塞原因,导致X1连接请求和X2;连接请求的TCP窗口大小和数据报文长度不一致,如果最终X1达到A,X2丢失,此时A和B建立了X1连接,这个时候,由于AB已经连接,B无法知道是请求X1还是请求X2同B连接,如果B默认是最近的请求X2建立了连接,此时B开始向A发送数据,数据报文长度为X2定义的长度,窗口大小为X2定义的大小,而A建立的连接是X1,其数据包长度大小为X1,TCP窗口大小为X1定义,这会导致A处理数据时出错。
显然,如果A接收到B的请求后,A向B发送SYN请求y3(y3的窗口大小和数据包长度等信息为X1定义),确认了连接建立的窗口大小和数据包长度为X1所定义,A再次确认回答建立X1连接,然后开始相互传送数据,那么就不会导致数据处理出错了。

总的来说,就是要保证实现客户和服务端之间的一个同步机制。需要SYN同步位来进行确认,两次握手并不能保证。由于第一次握手确认号Ack是为0的,当第二次握手时,服务端发送的数据此时有Ack(确认号,图中的Ack=X+1),第三次握手时,此时的确认号就是服务端的seq(序列号)+1.从而保证了为同一连接。

二、TCP四次挥手

image

我们知道TCP的传输是全双工模式,也就是传输的双方是对等的,可以同时传输数据,所以无论连接哈市关闭都需要对双方同时进行。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

(1)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也可能是服务端先发送一个FIN,根据实际需求),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2)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列号为收到的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3)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4)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总之为什么是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呢?
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发送和接收都必须是一个应答机制。

文章只是作为自己的学习笔记,借鉴了网上的许多案例,如果觉得阔以的话,希望多交流,在此谢过…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