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路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导入jar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1:04

1

 

       我,IT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屌丝男,1982年生于江西九江北部一个小县城的农村,村庄离县城驱车大约半小时的车程。村庄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一条省道贯穿于整个村子的农田和清澈的小河。我就生长在这里,并度过了整整15年,那是儿时和少年最美好的时光。

 

       父亲是早产儿,七个半月出生,又碰到那些年中国闹饥荒。所以,体质差,身材矮小。乡下算命先生说父亲五行缺木,于是爷爷给他取了小名叫“木棍”。我从小也体弱多病,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一头黄毛,村里的邻居一看到我就说这孩子长的太像他爸了,你爸叫“木棍”,干脆你叫“铁棍”,也算是一代胜一代的美好愿景吧。

 

       我从小听话懂事,小学成绩很好。也算当时村里人口中会读书的人,我比姐姐晚读一年书,结果还反超姐姐一个年级。那时还能代表本校去县城参加全县的考试竞赛。就这样在天天被人夸赞的环境下以优异成绩顺利小学毕业,未留一级(我们那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期末考试不及格是要留级的)。

 

2

 

       1995年,我正式进入初中。一个乡只有一所中学,学校坐落于山脚下,条件非常差。初一到初三,共三个年级。一个年级三个班,一个班初一时有六七十人,到初三时就剩四十人左右。因为那时中途退学不读书是很正常的事。

 

        行:家离校很远,没有直达的车,只能靠步行。不管春夏秋冬,早晨五点起床,背着自己一个星期的口粮(米和腌菜)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校。为了不影响学习,所以只能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

 

        住:一个大通铺,上下两层。床板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缝隙大的都可以塞一只手进去,整个床用六根大柱子固定着。我们一般只带一床被褥,半边垫半边盖。冬天用朔料纸钉紧窗户,如碰到刮风下雨天睡在窗户旁边的同学就要倒霉了。

 

        吃: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所以周一早上来校时背着六斤左右的米和一罐腌菜。每个同学都有一个铝制的饭盒,自己洗米放入班级的铁笼子里,由每天的值日生抬到食堂去蒸饭。如碰到那天是调皮的同学值日,你要学聪明点,多放点水在饭盒中。因为他们抬铁笼时会乱晃导致饭盒中的水流失的多,到时就是生饭。另外,吃饭时尽量快点,这样你的饭盒就可以放在到铁笼的底部,不容易丢失饭盒导致没饭吃。偶尔得知有那个同学带了花生米或小干鱼之类的好菜都会厚着脸皮去讨点吃,关系不好还讨不到。高年级的调皮生听说谁带了好吃的就抢,不给就打骂。

 

        钱:那时好像有不成文的规定一样,一般家长一星期只给两块钱,一块钱用于肚子饥饿时可以到小卖部买点小零食吃,另一块钱用于买蜡烛。我们那时要上晚自习,不停电才叫不正常。教室的窗户没几块玻璃是好的。学校又在山脚下,风大,蜡烛光飘渺不定,用的特别快。为了省钱,我们经常在蜡烛下垫一个铁盖子接住因风大而流下的蜡烛水,等接满一盖后我们再将一个线头放进去继续当自制蜡烛用。每天晚上有个退休的老师喜欢做一些葱油饼来叫卖,那时又没钱,为了抵住诱惑,早早关上宿舍门。不论她如何叫门就是不开。

 

        水:在那时的农村真不是稀有物,但在我们学校比什么都珍贵。学校旁边的河水常年是黄色的,被上游的营石矿长年污染。自来水又常年没水,特别是晚上如果口渴就惨了。那水龙头被这个同学用嘴吸过来,那个同学吸过去。都是为了那残留在水管里的水来解渴。每天三餐饭都是我们自行想办法解决。山上有许多泉水眼,我们在山上用茅草叶子插入泉水洞让清澈的水慢慢流入到自己的饭盒中洗米。稍微讲点卫生的同学早上还到山边用泉水漱口洗脸。不讲卫生的同学干脆整天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脚。在我记忆中只要是住校的男生,没有那个是有晚上刷牙洗脸洗脚的经历。

 

        学: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一星期回家一次。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玩的天性开始无限释放,一度优秀的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经常不及格。最怕两件事,一是将试卷给家长签字,二是期末领成绩单。那时同学之间会相互“帮助”,各自“代表”双方父母签字来蒙骗老师。直到初三,学校为了升学率,将三个班重新分班,分好、中、差三个班。通过别人的帮助,勉强将我塞入了好班,为了能跟上学习的节奏,老师安排我跟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一桌。可能是那天晚上父亲的责罚,让我脑洞大开,加上好班浓浓的学习氛围,促进我不断跟紧大家的学习步伐。短短的初三一年,我的成绩一路飙升,月考最好的成绩可排全班15名以内。当时老师都不敢相信,以为我是作弊得来的,最终我以560多分的中考成绩顺利初中毕业,那一年是1997年。

 

3

 

       初中毕业后,面临着两条路。要不读高中,要不读中专。为此,父亲还咨询了一些常年在城市里的一些亲朋好友。最终,权衡利弊,选择了读中专。四年制,《计算机应用》专业。那一年国家教育体制还没有改革,我们属于最后一届包分配的中专,还是所谓的干部编制。

 

       一个来自农村的十五岁少年,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省会城市南昌。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都市,第一次这么远距离的离开父母。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期待、又那么的惶恐。

 

       在校第一年,老实巴交,规规矩矩,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成绩中规中矩。

 

       从第二年开始,班风出现严重问题。每天伴随的就是打牌、抽烟、喝酒、看录相、打架、谈恋爱,简直和古惑仔差不多。几乎没有认真地学习过一天,上课时干着自已想干的事,从不认真听课,课后也就只知道聊天。每次交作业时拿着别人的作业本埋头苦抄,考试和课程设计就更不用说了,每次都敷衍了事蒙混过关。

 

        直到第三年下学期开始一切都变了。那是父亲不经意的一句触到了我的痛点,“你在校要好好读书,争口气。XXX说你现在读的学校就是给钱他,他都不会去读!”。从那以后,我每天按时上下课,按时上晚自习,主动穿梭于新华书店、校阅览室、校内机房、校外电脑室等。主动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水平职称考试、成人函授大专考试、全省计算机知识竞赛等等。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拿到各种证书。自学Visual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windows95、98等等课外的计算机知识。最后,也小有成果,在学校计算机系还算有点小小名气。

 

4

 

       2001年刚过完年,大约3月初,这半学期属于实习期,我们可以自由找工作,就等学校发毕业证。虽然我们是国家包分配的或委培定向的中专,但由于1998年教育体制改革,离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大学生满街都是,我们也属于”没爹妈管的孩子“。我跟曾同学约好在南昌找工作。当初爸妈给了我一千元(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问父母要钱,也算是我人生的启动资金吧)。虽然在南昌读了四年书,但那时对南昌真不熟。就在原来学校附近找一个农民的房子,租了一个单间,50元一个月。经过讨价还价房东才给我们一张竹床。当晚拿一个人的衣服当垫被,一个人的衣服当盖被,我和曾同学就这样互相半抱式取暖睡了一晚。第二天,我去学校找低我一届的同学要了一套被子和毯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是早上走很远一段距离到公交站台,然后坐1块钱公交到市区,其它地方基本上走路,尽量省点钱。早餐一般不吃,中午就在市区找便宜的快餐,晚上回来后合伙吃个便宜的快餐。经历一个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还清楚的记得我连鞋都走破了。后来陆续又来了廖、童、万三个同学跟我们挤在一起,因为床太小,就睡在地上。那可是一楼的地上!慢慢地我们都找到工作,解决最基本的温饱。为了上班方便,中间我们陆续换过两次房,但确实条件都不好,我们基本上都是睡在地上。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决定凑钱买三台电脑,每人3000元。我当时回乡下问爸妈要钱,家里确实没有钱。另外,那时网络刚刚兴起,他们怕我在外面学坏,玩电脑游戏。我当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我爸,并且承诺这买电脑的钱我来还。最终我爸带我去外面借钱。那时虽然很苦,但我们活得很开心,很幸福!不觉得生活有多苦。每天下班回来后,大家一起在外面吃便宜的快餐,兴致来了还去打1块钱一盘的桌球,谁输谁付钱。偶尔打打那种街机游戏。现在想想那是一起吃苦的幸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财富。大约七八个月后,我们因各自工作的原因,陆续分开。

 

5

 

       2001年10月底,我带上自己人生第一副软件作品来到江西赣州。经历一上午的严格测试,终于面试通过。从此,我正式跨入软件开发这个行列中。坚持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那一刻的兴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2002年2月正式进入农历新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自己挣钱回家过年。我还清楚的记得我拿自己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给父亲买了一件皮衣。六百多块,那是我从未买过这么贵的衣服,父亲也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为了报答父亲,实现父亲多年的愿望,我当时真的眼都没有眨一下。一点都不觉得心痛,价都没还,一口气拿下!同时还给妈选择了一件呢子大衣,给女朋友带了一块手表。自己什么都没有买。那时我的试用期工资800元,刚转正时才1200元。

 

       在赣州一呆就是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学习成长了许多,特别是软件设计领域。当时,我们公司专做电信的业务软件,带领我们的经理也是一个技术钻研爱好者。所以,在他引领下,我的技术进步飞速,学习的编程工具也是当时最流行,最先进的。

 

       2003年年底因公司业务原因,公司面临要解体软件部,我被迫离开赣州,再一次面临选择,一是去北上深广,那里的IT业发展迅速,机会更多;二是重新回到南昌。我选择了回到南昌,因为那是我父亲的愿望,我是家中的独子,父亲不希望我离家太远,就希望我能在南昌落脚,最后成个家,过一个平常老百姓的生活。

 

6

 

        2004年到2009年,这六年期间我在南昌陆陆续续换了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公司跟我在赣州的公司一样,凭着老板的社会关系网来承接相关的软件业务进行开发定制。另一家软件公司是做纯商业化软件产品。最终,我在家公司一呆就是四年多的时间。我喜欢这种商业模式。更喜欢不求人,只求已的做事方式。可能有人很难理解这句话更深层含义。简单的说,凭社会关系网承接软件定制开发,这中间就是求人之事;做纯商业化软件产品就是求已的事。

 

       2004年刚在南昌找到工作,结果女朋友生病,本来积蓄就不多,再加上连续三个月没有发工资。我和女朋友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油饭,连青菜都买不起,穷的打算去退公交卡的押金十五元。这个惨痛的经历让我明白光靠工资是不行的,财道不能走单行道。在接下来的六年期间,我除了上班之外,业余也接一些软件外包业务做。但我有一个原则,绝不承接跟公司相同的业务软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后,我对这种软件定制开发有点深恶痛绝的感觉。如:确定好的软件需求中途不断变化;不懂的人提出一些过份的要求;结款时各种拖欠等等。

 

7

 

       2009年3月中旬我正式提出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4月1日正式去工商局、税务局办理相关的手续。从此,不接外包业务,全心全意专心致志一门心思投入到自己软件产品上《平凡考试学习系统》。从软件规划、需求分析、代码编写、产品测试发布等一条龙都是我一手完成。这一年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老婆和小孩要养,房贷要还等等。我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努力认真地规划着每一步。做好每一个咨询客户的记录,随时保持跟踪服务。这一年最终的成绩单定格在销售总数达90套。

 

          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加,使用的人群越为越多,我不断收集用户新的需求,完善升级软件功能,紧跟IT界不断变化的新技术,直到2016年,我先后推翻两个版本全部全新规划设计开发,先后陆续推出二十多个升级包。全国成交客户达1500多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市、县区级城市达305座,使用人次多达500万左右。

 

       我一直坚信只要我努力坚持,不断保持更新、创新、做好服务,永远活动在这个领域的一线,最终一定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8

   

       起初只是为了解决温饱,为了能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而不断努力工作着。等解决温饱后就是为了梦想而努力着。

       成交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

       发展代理商销售机制的不断拓展;

       买房、买车梦想的实现;

       满足父亲拆除乡下老房子,重建新楼的愿望;

       经历22天,川藏进,青藏出,终于圆满实现自己多年来想穿越西藏之旅的想法;

       ......

        ......

       ......

 

       我始终相信在这个市场经济的今天,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时代不会因为你的停歇而停留不前。如果你不跟紧它,你只会落后掉队。所以我不能沉睡于梦中,只能迈开步伐紧紧跟随!

 

        为了自己的目标,继续努力前行着吧......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