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方法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有类似美图秀秀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0:35

1.工厂方法模式前言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只提供了一个工厂类,该工厂类处于对产品类进行实例化的中心位置,它需要知道每一个产品对象的创建细节,并决定何时实例化哪一个产品类。简单工厂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当有新产品要加入到系统中时,必须修改工厂类,需要在其中加入必要的业务逻辑,这违背了“开闭原则”。此外,在简单工厂模式中,所有的产品都同一个工厂创建,工厂职责较重,业务逻辑较为复杂,具体产品与工厂类之间的耦合度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而工厂方法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我们不再提供一个统一的工厂类来创建所有的产品对象,而是针对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工厂,系统提供一个与产品等级结构对应的工厂等级结构。

2.工厂方法模式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工厂方法模式让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工厂方法模式又简称为工厂模式,又可称作虚拟构造器模式或多态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类创建型模式。

3.工厂方法模式结构

在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

抽象产品(Product):它是定义产品的接口,是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对象的超类型,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公共父类。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它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某种类型的具体产品由专门的具体工厂创建,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一一对应。

抽象工厂(Factory):在抽象工厂类中,声明了工厂方法,用于返回一个产品。抽象工厂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所有创建对象的工厂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

具体工厂(ConcreteFactory):它是抽象工厂类的子类,实现了抽象工厂中定义的工厂方法,并可由客户端调用,返回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与简单工厂模式相比,工厂方法模式最重要的区别是引入了抽象工厂角色,抽象工厂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类。

典型代码如下:

interface Factory {    public Product factoryMethod();}

在实际使用时,具体工厂类在实现工厂方法时除了创建具体产品对象之外,还可以负责产品对象的初始化工作以及一些资源和环境配置工作,例如连接数据库、创建文件等。

在客户端代码中,只需关心工厂类即可,不同的具体工厂可以创建不同的产品,典型的客户端代码片段如下所示:

......Factory factory;factory = new ConcreteFactory();Product product;product = factory.factoryMethod();......

4.工厂方法模式实例

Sunny公司开发人员决定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来设计日志记录器,其基本结构如下所示:

在上图中,Logger接口充当抽象产品,其子类FileLogger和DatabaseLogger充当具体产品,LoggerFactory接口充当抽象工厂,其子类FileLoggerFactory和DatabaseLoggerFactory充当具体工厂。

实例实现代码如下

工程目录结构:

日志记录器接口:抽象产品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interface Logger {    void writeLog();}

文件日志记录器:具体产品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class Fil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Log() {        System.out.println("文件日志记录器...");    }}

数据库日志记录器:具体产品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class Databas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Log() {        System.out.println("数据库日志记录...");    }}

日志记录器工厂接口:抽象工厂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interface LoggerFactory {    Logger createLogger();}

文件日志记录器工厂类:具体工厂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class FileLoggerFactory implements Logg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Logger createLogger() {        Logger logger = new FileLogger();        return logger;    }}

数据库日志记录器工厂类:具体工厂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class DatabaseLoggerFactory implements Logg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Logger createLogger() {        Logger logger = new DatabaseLogger();        return logger;    }}

客户端测试代码:

package cn.red.factory.method;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Factory loggerFactory;        Logger logger;        loggerFactory = new FileLoggerFactory();        logger = loggerFactory.createLogger();        logger.writeLog();    }}

输出结果:

文件日志记录器...

5.工厂方法模式总结

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模式的延伸,它继承了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同时还弥补了简单工厂模式的不足。工厂方法模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计模式之一,是很多开源框架和API类库的核心模式。

1.主要优点

(1)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无须关心创建细节,甚至无须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

(2)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它能够让工厂可以自动确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就正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

(3)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提供的接口,无须修改客户端,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而只要添加一个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就变得非常好,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2.主要缺点

(1)在添加新产品时,需要编写新的具体产品类,而且还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具体工厂类,系统中类的个数将成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有更多的类需要编译和运行,会给系统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

(2)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需要引入抽象层,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反射等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6.工厂方法模式适用场景

(1)客户端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可将具体工厂类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

(2)抽象工厂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里氏代换原则,在程序运行时,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