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JVM

来源:互联网 发布:论坛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12:31

        JVM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的缩写,JVM是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规范,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Java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与平台的无关性。而使用Java虚拟机是实现这一特点的关键。一般的高级语言如果要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至少需要编译成不同的目标代码。而引入Java语言虚拟机后,Java语言在不同平台上运行时不需要重新编译。Java语言使用Java虚拟机屏蔽了与具体平台相关的信息,使得Java语言编译程序只需生成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目标代码(字节码),就可以在多种平台上不加修改地运行。Java虚拟机在执行字节码时,把字节码解释成具体平台上的机器码执行。这就是Java的能够“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原因。

一、类加载器

首先来看一下java程序的执行过程。

                         

从这个框图很容易大体上了解java程序工作原理。首先,你写好java代码,保存到硬盘当中。然后你在命令行中输入

  1. javac YourClassName.java  

此时,你的java代码就被编译成字节码(.class).如果你是在Eclipse IDE或者其他开发工具中,你保存代码的时候,开发工具已经帮你完成了上述的编译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对应的目录下看到class文件。此时的class文件依然是保存在硬盘中,因此,当你在命令行中运行

  1. java YourClassName  

就完成了上面红色方框中的工作。JRE的类加载器从硬盘中读取class文件,载入到系统分配给JVM的内存区域--运行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s). 然后执行引擎解释或者编译类文件,转化成特定CPU的机器码,CPU执行机器码,至此完成整个过程。

1.1层级结构

类加载器被组织成一种层级结构关系,也就是父子关系。其中,Bootstrap是所有类加载器的父类。如下图所示:

        

--Bootstrap class loader(引导类加载器):

当运行java虚拟机时,这个类加载器被创建,它加载运行时核心类库比如rt.jar和一些基本的java API,包括Object这个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加载器不是用java语言写的,而是用C/C++写的。

--Extension class loader(扩展类加载器):

这个加载器加载除了基本API之外的一些拓展类,包括一些与安全性能相关的类。

--System Class Loader(系统类加载器,也叫APP类加载器):

它加载应用程序中的类,也就是在你的classpath中配置的类。

--User-Defined Class Loader:

这是开发人员通过拓展ClassLoader类定义的自定义加载器,加载程序员定义的一些类。

1.2委派模式(Delegation Mode)

仔细看上面的层次结构,当JVM加载一个类的时候,下层的加载器会将任务委托给上一层类加载器,上一层加载检查它的命名空间中是否已经加载这个类,如果已经加载,直接使用这个类。如果没有加载,继续往上委托直到顶部。检查完了之后,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加载,如果Bootstrap加载器找不到这个类,则往下委托,直到找到类文件。这种委托模式被称为双亲委托。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式呢?

  1.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子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
  2. 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不使用这种委托模式,那我们就可以随时使用自定义的String来动态替代java核心api中定义类型,这样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而双亲委托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String已经在启动时被Bootstrap加载过,所以用户自定义类就不会被加载了。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假如我有一个自己定义的类MyClass需要加载,如果不指定的话,一般交App(System)加载。接到任务后,System检查自己的库里是否已经有这个类,发现没有之后委托给Extension,Extension进行同样的检查,发现还是没有继续往上委托,最顶层的Boots发现自己库里也没有,于是根据它的路径(Java 核心类库,如java.lang)尝试去加载,没找到这个MyClass类,于是只好(人家看好你,交给你完成,你无能为力,只好交给别人啦)往下委托给Extension,Extension到自己的路径(JAVA_HOME/jre/lib/ext)里找,还是没找到,继续往下,此时System加载器到classpath路径寻找,找到了,于是加载到Java虚拟机。


二、JVM内存区域模型


1.方法区

  它用于存储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默认最小值为16MB,最大值为64MB,可以通过-XX:PermSize 和 -XX:MaxPermSize 参数限制方法区的大小。

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用于存放编译器生成的各种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放到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

2.虚拟机栈

描述的是java 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 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包括参数)、操作栈、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个方法被调用到执行完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声明周期与线程相同,是线程私有的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器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引用指针,并非对象本身),其中64位长度的long和double类型的数据会占用2个局部变量的空间,其余数据类型只占1个。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需要在栈帧中分配多大的局部变量是完全确定的,在运行期间栈帧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空间。

3.本地方法栈

 与虚拟机栈基本类似,区别在于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的java方法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Native方法服务。

4.堆 

也叫做java 堆、GC堆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内存区域,也是被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在JVM启动时创建。该内存区域存放了对象实例及数组(所有new的对象)。其大小通过-Xms(最小值)和-Xmx(最大值)参数设置,-Xms为JVM启动时申请的最小内存,默认为操作系统物理内存的1/64但小于1G,-Xmx为JVM可申请的最大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4但小于1G,默认当空余堆内存小于40%时,JVM会增大Heap到-Xmx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in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当空余堆内存大于70%时,JVM会减小heap的大小到-Xms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ax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对于运行系统,为避免在运行时频繁调整Heap的大小,通常-Xms与-Xmx的值设成一样

由于现在收集器都是采用分代收集算法,堆被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主要存储新创建的对象和尚未进入老年代的对象。老年代存储经过多次新生代GC(Minor GC)任然存活的对象。

新生代:

 程序新创建的对象都是从新生代分配内存,新生代由Eden Space和两块相同大小的Survivor Space(通常又称S0和S1或From和To)构成,可通过-Xmn参数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也可以通过-XX:SurvivorRation来调整Eden Space及Survivor Space的大小。

老年代:

用于存放经过多次新生代GC任然存活的对象,例如缓存对象,新建的对象也有可能直接进入老年代,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大对象,可通过启动参数设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1024(单位为字节,默认为0)来代表超过多大时就不在新生代分配,而是直接在老年代分配。②.大的数组对象,切数组中无引用外部对象。

老年代所占的内存大小为-Xmx对应的值减去-Xmn对应的值。

5.程序计数器 

是最小的一块内存区域,它的作用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虚拟机的模型里,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计数器完成。

、垃圾回收机制的意义

      Java语言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使c++程序员最头疼的内存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内存管理。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空闲的内存。

 内存泄露:申请使用完的内存没有释放,导致虚拟机不能再次使用该内存,此时这段内存就泄露了,因为申请者不用了,而又不能被虚拟机分配给别人用。

 内存溢出:申请的内存超出了JVM能提供的内存大小,此时称之为溢出。

3.1、垃圾回收机制中的算法

  Java语言规范没有明确地说明JVM使用哪种垃圾回收算法,但是任何一种垃圾回收算法一般要做2件基本的事情:

       (1)发现无用信息对象;

      (2)回收被无用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使该空间可被程序再次使用。  

1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 Collector)

1.1算法分析 

  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实例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实例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实例的计数器+1),但当一个对象实例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实例的引用计数器减1。任何引用计数器为0的对象实例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当一个对象实例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实例的引用计数器减1。

1.2优缺点

优点:

  实现简单,效率高。

缺点: 

  无法检测出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为0.

1.3  引用计数算法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例如: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Object object1 new MyObject();        MyObject object2 new MyObject();                 object1.object = object2;        object2.object = object1;                 object1 null;        object2 null;    }}
复制代码

     最后面两句将object1和object2赋值为null,也就是说object1和object2指向的对象已经不可能再被访问,但是由于它们互相引用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它们。

2 、根搜索算法 也叫可达性分析算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与之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是可以被回收的对象。如图对象ObjD、ObjE虽然相互有关联,但是它们到GCRoots之间没有引用链,是不可达的,它们是可回收的对象。

3、标记-清除算法分析

  标记-清除算法采用从根集合进行扫描,对存活的对象对象标记,标记完毕后,再扫描整个空间中未被标记的对象,进行回收,如上图所示。标记-清除算法不需要进行对象的移动,并且仅对不存活的对象进行处理,在存活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极为高效,但由于标记-清除算法直接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因此会造成内存碎片。

4、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采用标记-清除算法一样的方式进行对象的标记,但在清除时不同,在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占用的空间后,会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往左端空闲空间移动,并更新对应的指针。标记-整理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对象的移动,因此成本更高,但是却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在基于Compacting算法的收集器的实现中,一般增加句柄和句柄表。

5.复制(copying)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了,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如下图所示。缺点是每次只能使用一半的内存,代价太高。


6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回收算法,以便提高回收效率。就是根据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同把内存分几个不同的区域,比如年轻代,老年代。常见的是:因为年轻代中的98%的对象时“朝生夕死”的,存活的少,所以采用复制的算法效率较高年老代的对象一般是是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所以采用标-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的算法效率比较高。

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

  1.所有新生成的对象首先都是放在年轻代的。年轻代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快速的收集掉那些生命周期短的对象。

       2.新生代内存按照8:1:1的比例分为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survivor0,survivor1)区。一个Eden区,两个 Survivor区(一般而言)。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回收时先将eden区存活对象复制到一个survivor0区,然后清空eden区,当这个survivor0区也存放满了时,则将eden区和survivor0区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个survivor1区,然后清空eden和这个survivor0区,此时survivor0区是空的,然后将survivor0区和survivor1区交换,即保持survivor1区为空, 如此往复。

  3.当survivor1区不足以存放 eden和survivor0的存活对象时,就将存活对象直接存放到老年代。若是老年代也满了就会触发一次Full GC,也就是新生代、老年代都进行回收

  4.新生代发生的GC也叫做Minor GC,MinorGC发生频率比较高(不一定等Eden区满了才触发)

年老代(Old Generation)

  1.在年轻代中经历了N次垃圾回收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就会被放到年老代中。因此,可以认为年老代中存放的都是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2.内存比新生代也大很多(大概比例是1:2),当老年代内存满时触发Major GC即Full GC,Full GC发生频率比较低,老年代对象存活时间比较长,存活率标记高。

三.GC(垃圾收集器)

新生代收集器使用的收集器:Serial、PraNew、Parallel Scavenge

老年代收集器使用的收集器:Serial Old、Parallel Old、CMS

Serial收集器(复制算法)

  新生代单线程收集器,标记和清理都是单线程,优点是简单高效。

Serial Old收集器(标记-整理算法)

  老年代单线程收集器,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

ParNew收集器(停止-复制算法) 

  新生代收集器,可以认为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在多核CPU环境下有着比Serial更好的表现。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停止-复制算法)

  并行收集器,追求高吞吐量,高效利用CPU。吞吐量一般为99%, 吞吐量= 用户线程时间/(用户线程时间+GC线程时间)。适合后台应用等对交互相应要求不高的场景。

Parallel Old收集器(停止-复制算法)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并行收集器,吞吐量优先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标记-清理算法)

  高并发、低停顿,追求最短GC回收停顿时间,cpu占用比较高,响应时间快,停顿时间短,多核cpu 追求高响应时间的选择

四、GC的执行机制

  由于对象进行了分代处理,因此垃圾回收区域、时间也不一样。GC有两种类型:Scavenge GCFull GC

Scavenge GC

    一般情况下,当新对象生成,并且在Eden申请空间失败时,就会触发Scavenge GC,对Eden区域进行GC,清除非存活对象,并且把尚且存活的对象移动到Survivor区。然后整理Survivor的两个区。这种方式的GC是对年轻代的Eden区进行,不会影响到年老代。因为大部分对象都是从Eden区开始的,同时Eden区不会分配的很大,所以Eden区的GC会频繁进行。因而,一般在这里需要使用速度快、效率高的算法,使Eden去能尽快空闲出来。

Full GC

    对整个堆进行整理,包括Young、Tenured和Perm。Full GC因为需要对整个堆进行回收,所以比Scavenge GC要慢,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Full GC的次数。在对JVM调优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对于FullGC的调节。有如下原因可能导致Full GC:

  1.年老代(Tenured)被写满

  2.持久代(Perm)被写满 

  3.System.gc()被显示调用 

  4.上一次GC之后Heap的各域分配策略动态变化

五、Java有了GC同样会出现内存泄露问题

1)什么是OOM? OOM,全称“Out Of Memory”,翻译成中文就是“内存用完了”,来源于java.lang.OutOfMemoryError。看下关于的官方说明: Thrown when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cannot allocate an object because it is out of memory, and no more memory could be made available by the garbage collector. 意思就是说,当JVM因为没有足够的内存来为对象分配空间并且垃圾回收器也已经没有空间可回收时,就会抛出这个error(注:非exception,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足以被应用处理)。

 
2)为什么会OOM?
 
为什么会没有内存了呢?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1)分配的少了:比如虚拟机本身可使用的内存(一般通过启动时的VM参数指定)太少。
 
2)应用用的太多,并且用完没释放,浪费了。此时就会造成内存泄露或者内存溢出。
 
内存泄露:申请使用完的内存没有释放,导致虚拟机不能再次使用该内存,此时这段内存就泄露了,因为申请者不用了,而又不能被虚拟机分配给别人用。
内存溢出:申请的内存超出了JVM能提供的内存大小,此时称之为溢出。
 
在之前没有垃圾自动回收的日子里,比如C语言和C++语言,我们必须亲自负责内存的申请与释放操作,如果申请了内存,用完后又忘记了释放,比如C++中的new了但是没有delete,那么就可能造成内存泄露。偶尔的内存泄露可能不会造成问题,而大量的内存泄露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而在Java语言中,由于存在了垃圾自动回收机制,所以,我们一般不用去主动释放不用的对象所占的内存,也就是理论上来说,是不会存在“内存泄露”的。但是,如果编码不当,比如,将某个对象的引用放到了全局的Map中,虽然方法结束了,但是由于垃圾回收器会根据对象的引用情况来回收内存,导致该对象不能被及时的回收。如果该种情况出现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内存溢出,比如系统中经常使用的缓存机制。Java中的内存泄露,不同于C++中的忘了delete,往往是逻辑上的原因泄露。
 
3)OOM的类型
 
JVM内存模型:
 
按照JVM规范,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会管理以下的内存区域:
  • 程序计数器: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线程私有
  • JAVA虚拟机栈: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Java方法的执行对应着一个栈帧的进栈和出栈的操作。
  • 本地方法栈:类似“ JAVA虚拟机栈 ”,但是为native方法的运行提供内存环境。
  • JAVA堆:对象内存分配的地方,内存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所有线程共享。可分为新生代,老生代。
  • 方法区:用于存储已经被JVM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Hotspot中的“永久代”。
  • 运行时常量池:方法区的一部分,存储常量信息,如各种字面量、符号引用等。
  • 直接内存:并不是JVM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 可直接访问的内存, 比如NIO会用到这部分。
按照JVM规范,除了程序计数器不会抛出OOM外,其他各个内存区域都可能会抛出OOM。
 
最常见的OOM情况有以下三种:
  •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java堆内存溢出,此种情况最常见,一般由于内存泄露或者堆的大小设置不当引起。对于内存泄露,需要通过内存监控软件查找程序中的泄露代码,而堆大小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Xms,-Xmx等修改。
  •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java永久代溢出,即方法区溢出了,一般出现于大量Class或者jsp页面,或者采用cglib等反射机制的情况,因为上述情况会产生大量的Class信息存储于方法区。此种情况可以通过更改方法区的大小来解决,使用类似-XX:PermSize=64m -XX:MaxPermSize=256m的形式修改。另外,过多的常量尤其是字符串也会导致方法区溢出。
  •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 不会抛OOM error,但也是比较常见的Java内存溢出。JAVA虚拟机栈溢出,一般是由于程序中存在死循环或者深度递归调用造成的,栈大小设置太小也会出现此种溢出。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Xss来设置栈的大小。

       实际中遇到过tomcat内存溢出的问题,造成系统假死,点不动的情况,在/usr/local/apache-tomcat-5.5.23/bin 目录下的catalina.sh文件中,添加了

JAVA_OPTS="-Xms256m -Xmx512m -Xss1024K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256m"这句话,就解决了。

4)OOM分析--heapdump
 
要dump堆的内存镜像,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 设置JVM参数-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设定当发生OOM时自动dump出堆信息。不过该方法需要JDK5以上版本。
  • 使用JDK自带的jmap命令。"jmap -dump:format=b,file=heap.bin <pid>"   其中pid可以通过jps获取。
dump堆内存信息后,需要对dump出的文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到OOM的原因。常用的工具有:
  • mat: eclipse memory analyzer, 基于eclipse RCP的内存分析工具。详细信息参见:http://www.eclipse.org/mat/,推荐使用。   
  • jhat:JDK自带的java heap analyze tool,可以将堆中的对象以html的形式显示出来,包括对象的数量,大小等等,并支持对象查询语言OQL,分析相关的应用后,可以通过http://localhost:7000来访问分析结果。不推荐使用,因为在实际的排查过程中,一般是先在生产环境 dump出文件来,然后拉到自己的开发机器上分析,所以,不如采用高级的分析工具比如前面的mat来的高效。
这个链接: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opensource/os-cn-ecl-ma/index.html中提供了一个采用mat分析的例子 。
 
注意:因为JVM规范没有对dump出的文件的格式进行定义,所以不同的虚拟机产生的dump文件并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虚拟机的输出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当然,有的工具可以兼容多个虚拟机的格式)。IBM HeapAnalyzer也是分析heap的一个常用的工具。

平常要注意

1.各种连接,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IO连接等没有显示调用close关闭,不被GC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2.监听器的使用,在释放对象的同时没有相应删除监听器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内存泄露。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