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生活小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图形布局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1:17

这篇文章主要由这几个部分组成:

  • 书籍阅读感想
  • 世界的转动--与优秀的人同行

书籍阅读感想:

上个星期,好朋友从中山给我寄来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本书叫《情书》,是一个日本作家写的。封面非常干净简洁,但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好感并不是很强。因为这种书我下意识地会对它进行分类,即:言情小说类型。而我遍历了下自己整个大一到大三,看的书更多是宗教历史与人文小说,没有碰过一本言情小说。但朋友在书里留下的字条是:这本书挺有趣的,你也可以读一读。于是,我用了一天晚上的时间读完了,大致弄明白了剧情,不由得感慨作者在剧情上的安排。第二天晚上,我又读了一遍,旨在去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整本书的主线是:主人公博子深爱的男朋友因登山事故而去世,因为思念而写了一封原本不期待回信的信,然而却收到了回信,在整个与这个陌生人来信回信的过程中,解开了男朋友隐藏多久的秘密。
两个重名的藤井树,一男一女,初中时懵懵懂懂的恋爱启蒙,但因为那时的简单纯粹,一个羞于说出口,选择用画卡片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后来还在大学时选择了与她长得极为相像的博子谈了恋爱;而另一个呢,个性古怪,甚至都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悄然变化,被蒙在暗恋的鼓里。而博子呢,则一直以为自己是男朋友无法替代的人,却不曾想到自己是他初中恋人的代替品。而这些,在信的来往之间逐渐被揭晓。

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线有些复杂:玲美默默地爱着秋叶,然而秋叶爱着博子,博子却爱着男朋友藤井树,却不料男朋友心中一直爱着他初中那时的初恋情人女藤井树。博子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埋在尽是男朋友的记忆里,一直不愿醒来,一直固执地认为他还活着,只是活在自己的心里。

如果要我把人物进行合并,我认为有三个人物是相似的:博子,女藤井树的爷爷与男藤井树。这三个人都对过去的时光念念不完,博子对过去曾经和男藤井树的时光念念不忘,从而下意识地去抵触男藤井树去世的这个事实;爷爷对过去那个属于他的年代念念不忘,因此才总是固执地不愿意搬家;男藤井树对过去初中的岁月念念不忘,所以他才对博子一见钟情并和她谈起了恋爱。

博子和女藤井树的确有相似的地方,不仅是外表上,她们都是比较敏感的人,只不过博子可能表现得比古怪的女藤井树明显。博子虽然接受了秋叶的感情,却不愿意接受男藤井树去世的事实,在谈到男藤井树上的一切事上,她都显得非常敏感:不愿意承认男藤井树去世的事实,认为他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明明已经在信里猜到了男朋友选择自己的理由,却又不甘心,继续地询问。而女藤井树呢,虽然看似古怪,但却不愿意去医院,因为父亲曾经死在医院里,所以她一直抵触去医院,哪怕是生病。

最让我心疼的莫过于是博子了,她似乎已经猜到男朋友选择自己的理由,因此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这就是他选择我的理由,我绝不原谅他。可到最后,知道了这一真相后,却将所有有关于男朋友的信件寄回给女藤井树,并真正地接受了他去世的事实,她在山上喊道:“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用这种方式选择和过去的恋情分别。

整篇文章采用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即以不同的视角来还原事情的真相。文章细腻而又不造作,真实地显现了一段美好的恋情。博子的坚持,男藤井树的简单纯粹,还原了真实的爱情。

愿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地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段干净纯粹的爱情。



世界的转动--与优秀的人同行

这个学期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找到优秀的人,并不断地与之同行。那么在这一点的体现上,我选择了逃掉一些课,去蹭有价值的课程,而这个优秀的人就是这么结识的。是一个老师,很早之前就听闻过,在上了他的几节课之后,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从他身上学到那种数学思维。

对,没错,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但他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浮躁的大学里显现得非常不同,他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程去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他的课上,他所讲的很多东西引发了我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再像是那些刚入大学门还停留在应试思维下的大一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做做题目做对就行了。他所讲的一些东西,能够体现出数学带给他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这种逻辑思维形成了他的世界观,让人觉得他近乎不解人情。

第一天蹭课就给他表扬了,他举着我的笔记展示给那些大一新生看,说实话,那一刻真是有点不好意思,是的,我的确掌握了老师的讲课的架构,但一些具体的小细节我还是不太懂的。第三天下课结束后,他问我为什么要来蹭课,以为我是因为双修学位。我说不是的,并大致讲了一下个人原因。后来又觉得不满意,于是给老师发了长长的信息,老师的回信提到了这么一条:大多数学生上课都是因为压力来的,很少有静心求学想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学生,而这一点也是大家都普遍无奈的地方。

和老师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对大学教育的普遍不满、对学习的本质理念的解读。所以,这样的一名老师,在这种大学体制下,能够坚持着自己这一理念真的很不容易。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将自己对世界的曲解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正模样,但实际上,是他们的大脑欺骗了他们,他们在从小接受的各种东西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世界观,很少去对自己的这种世界观产生质疑,所以,这种曲解的映射影响着他们的心态,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而我认为不同的人世界观不同的愿意是这样的:

 
                                 第一种:这是一无所知的人,没有接触到别的世界。


                          第二种:大脑开始发展的人,开始对世界繁多知识敬畏的人。

                                            第三种: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人。

而我见过很多消极悲观的人,都是第一种人。这是最原始的无知,不仅无知还自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模样的人,不愿意尝试做改变。
而一些谦虚的人,是在领略众多世界之后对自己深深感到卑微而散发出来的人格品质,这种人也常常把自己认为是无知的人。正如苏格拉底说的:我除了知道我无知这个事实之外一无所知。而所谓的学习,不过是去知道自己究竟有多无知。

既然要想从优秀人的身上获得价值,那自己也必须提供价值。

与优秀的人同行,远离自怨自艾的人,因为这本是世界之道:抱怨的人无法给人提供价值点,反而会侵蚀别人筑好的世界。既然无法改变这种人,最好的态度就是:远离。

老师的优秀能够清清楚楚地体现在他的思维逻辑上与他在这种思维逻辑影响下所言所行。昨天去操场跑步,正好老师也在,他和我打了招呼就继续跑步去了。他跑步的样子让我觉得像是一个青春活力的少年,就像阿远一样。而这种活力,是知识给他的,是很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没有的东西。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