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国企下岗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0:44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一个接受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与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进行解耦。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意图

避免请求发送者和接受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连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主要解决

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如何解决

拦截的类都统一实现接口


优点

1. 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解耦

2. 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用他们的次序,允许动态新增或删除责任

4. 增加新的请求处理很方便

缺点

1. 不能保证请求一定会被接收;

2. 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造成循环调用

3. 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 特征,有碍于出错


使用场景

1.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 在不明确指定接受者的 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UML类图:



C++实现

      举个例子:

             以后上班的我想要请假这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得向项目经理提交休假申请;我的项目经理 向 项目主管提交了我的休假申请,项目主管 向 部门经理提交我的休假申请;最后,部门经理同意了我的休假申请。那么如果部门经理休假了,这个申请由谁来审批呢?这个时候就会交给项目主管进行审批。是挺麻烦的,但也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必要。  在处理这个请假审批时,各个人员就好比在一条链上的节点,我不知道我的请求由谁审批,但是,我的请求最终会有人来处理的。这就是我想要实现的责任链模式。


 解释: 对于每个角色,他们都有他们的职责;当我提交了休假申请时,项目经理需要判断,看看自己能否处理,如果休假超过了2个小时,那么项目经理就不能处理了;项目经理将这个请求提交到项目主管,项目主管判断部门经理在不在,如果部门经理在,项目主管就不能处理了;最后,我的休假申请就到了部门经理那里了,由他亲自审批。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项目经理、项目主管和部门经理都有可能处理我的休假申请,我的请求沿着这条链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人处理了我的请求。


code : 

//责任链模式class HolidayRequest{public:HolidayRequest(int hour):m_iHour(hour){}int GetHour(){return m_iHour;}private:int  m_iHour;};class Manager{public:virtual bool HandleRequest(HolidayRequest* request) = 0;};class PM : public  Manager   //PM: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public:PM(Manager* handler):m_Handler(handler){}bool HandleRequest(HolidayRequest* request){if (request->GetHour() <= 2 || m_Handler == NULL){cout << "PM said : OK" << endl;return true;}return m_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private:Manager* m_Handler;};class DM : public Manager //DM:Department Manager部门经理{public:DM(Manager* handler):m_handler(handler){}bool HandleRequest(HolidayRequest* request){cout <<"DM   said :OK" << endl;return true;}bool IsIn(){return true;}private:Manager *m_handler;};class PS : public Manager //Project Supervisor部门主管{public:PS(Manager* handler):m_handler(handler){}bool HandleRequest(HolidayRequest* request){DM* pDM = dynamic_cast<DM* >(m_handler);if (pDM != NULL){if (pDM->IsIn())return pDM->HandleRequest(request);}cout <<"PS  said :OK" << endl;return true;}private:Manager* m_handler;};


客户端:

int tets_chain_of_Responsibility_Pattern()   //责任链模式{DM* pDM = new DM(NULL);//部门经理PS* pPS= new PS(pDM);//部门主管PM* pPM = new PM(pPS);//项目经理HolidayRequest* Prequest = new HolidayRequest(10);pPM->HandleRequest(Prequest);delete Prequest;Prequest = new HolidayRequest(2);pPM->HandleRequest(Prequest);delete pDM;delete pPS;delete pPM;delete Prequest;system("pause");return 0;}

总结

         责任链模式的实现时,需要处理好它的后继者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处理这个请求,那么我将把这个请求发给谁去处理呢?同时,责任链模式在实现时,它的链的形状不是职责链本身建立和维护的,而是由客户进行创建的,这就大大提高了责任链的灵活性。


参考:

http://www.jellythink.com/archives/316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