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习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天数倒计时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9:51

C++命名空间(名字空间)


定义:
namespace Li{  //小李的变量定义    FILE fp = NULL;}namespace Han{  //小韩的变量定义    FILE fp = NULL}
调用:
using Li :: fp;fp = fopen("one.txt", "r");  //使用小李定义的变量 fpHan :: fp = fopen("two.txt", "rb+");  //使用小韩定义的变量 fp
using namespace Li;fp = fopen("one.txt", "r");  //使用小李定义的变量 fpHan :: fp = fopen("two.txt", "rb+");  //使用小韩定义的变量 fp

如果命名空间 Li 中还定义了其他的变量,那么同样具有 fp 变量的效果。在 using 声明后,如果有未具体指定命名空间的变量产生了命名冲突,那么默认采用命名空间 Li 中的变量。

命名空间内部不仅可以声明或定义变量,对于其它能在命名空间以外声明或定义的名称,同样也都能在命名空间内部进行声明或定义,例如类、函数、typedef、#define 等都可以出现在命名空间中。

C++标准库和std命名空间

为了避免头文件重名,新版 C++ 库也对头文件的命名做了调整,去掉了后缀.h,所以老式 C++ 的iostream.h变成了iostreamfstream.h变成了fstream。而对于原来C语言的头文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但在每个名字前还要添加一个c字母,所以C语言的stdio.h变成了cstdiostdlib.h变成了cstdlib

----------------------------------------------------------华丽的分割线-------------------------------------------------------------
C++ 对 const 的处理少了读取内存的过程,优点是提高了程序执行效率,缺点是不能反映内存的变化,一旦 const 变量被修改,C++ 就不能取得最新的值。

有读者提出疑问,const 变量不是禁止被修改吗?对,这种说法没错!不过这只是语法层面上的限制,通过指针仍然可以修改。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通过指针修改 const 变量:
#include <stdio.h>int main(){    const int n = 10;    int *p = (int*)&n;  //必须强制类型转换    *p = 99;  //修改const变量的值    printf("%d\n", n);    return 0;}
注意,&n得到的指针的类型是const int *,必须强制转换为int *后才能赋给 p,否则类型是不兼容的。
将代码放到.c文件中,以C语言的方式编译,运行结果为99。再将代码放到.cpp文件中,以C++的方式编译,运行结果就变成了10。这种差异正是由于C和C++对 const 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的。


C++ inline内联函数

为了消除函数调用的时空开销,C++ 提供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即在编译时将函数调用处用函数体替换,类似于C语言中的宏展开。这种在函数调用处直接嵌入函数体的函数称为内联函数(Inline Function),又称内嵌函数或者内置函数
指定内联函数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函数定义处增加 inline 关键字: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内联函数,交换两个数的值inline 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temp = *a;    *a = *b;    *b = temp;}int main(){    int m, n;    cin>>m>>n;    cout<<m<<", "<<n<<endl;    swap(&m, &n);    cout<<m<<", "<<n<<endl;    return 0;}
注意,要在函数定义处添加 inline 关键字,在函数声明处添加 inline 关键字虽然没有错,但这种做法是无效的,编译器会忽略函数声明处的 inline 关键字。
当函数比较复杂时,函数调用的时空开销可以忽略,大部分的 CPU 时间都会花费在执行函数体代码上,所以我们一般是将非常短小的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
使用内联函数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编译后的程序会存在多份相同的函数拷贝,如果被声明为内联函数的函数体非常大,那么编译后的程序体积也将会变得很大,所以再次强调,一般只将那些短小的、频繁调用的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
由于内联函数比较短小,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省略函数原型,将整个函数定义(包括函数头和函数体)放在本应该提供函数原型的地方。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反面教材,这样的写法是不被推荐的: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声明内联函数(函数原型)void swap1(int *a, int *b);  //也可以添加inline,但编译器会忽略int main(){    int m, n;    cin>>m>>n;    cout<<m<<", "<<n<<endl;    swap1(&m, &n);    cout<<m<<", "<<n<<endl;    return 0;}//定义内联函数(应该放在函数原型处)inline void swap1(int *a, int *b){    int temp;    temp = *a;    *a = *b;    *b = temp;}

C++内联函数也可以用来代替宏

发生函数调用时,编译器会先对实参进行计算,再将计算的结果传递给形参,并且函数执行完毕后会得到一个值,而不是得到一个表达式,这和简单的字符串替换相比省去了很多麻烦,所以在编写C++代码时我推荐使用内联函数来替换带参数的宏。
和宏一样,内联函数可以定义在头文件中(不用加 static 关键字),并且头文件被多次#include后也不会引发重复定义错误。这一点和非内联函数不同,非内联函数是禁止定义在头文件中的,它所在的头文件被多次#include后会引发重复定义错误。
可以看到内联函数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消除函数调用时的开销,二是取代带参数的宏。不过我更倾向于后者,取代带参数的宏更能凸显内联函数存在的意义。

规范地使用C++内联函数


尽管大多数教科书中在函数声明和函数定义处都增加了 inline 关键字,但我认为 inline 关键字不应该出现在函数声明处。这个细节虽然不会影响函数的功能,但是体现了高质量 C++ 程序设计风格的一个基本原则:声明与定义不可混为一谈,用户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知道函数是否需要内联。

更为严格地说,内联函数不应该有声明,应该将函数定义放在本应该出现函数声明的地方,这是一种良好的编程风格。


C++函数的默认参数

在C++中,定义函数时可以给形参指定一个默认的值,这样调用函数时如果没有给这个形参赋值(没有对应的实参),那么就使用这个默认的值。也就是说,调用函数时可以省略有默认值的参数。如果用户指定了参数的值,那么就使用用户指定的值,否则使用参数的默认值。

所谓默认参数,指的是当函数调用中省略了实参时自动使用的一个值,这个值就是给形参指定的默认值。
C++规定,默认参数只能放在形参列表的最后,而且一旦为某个形参指定了默认值,那么它后面的所有形参都必须有默认值。实参和形参的传值是从左到右依次匹配的,默认参数的连续性是保证正确传参的前提。
除了函数定义,你也可以在函数声明处指定默认参数。不过当出现函数声明时情况会变得稍微复杂,有时候你可以在声明处和定义处同时指定默认参数,有时候你只能在声明处指定。

C++ 规定,在给定的作用域中只能指定一次默认参数。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对 main.cpp 中的代码稍作修改: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多次声明同一个函数void func(int a, int b, int c = 36);void func(int a, int b = 5, int c);int main(){    func(99);    return 0;}
第一次声明时为 c 指定了默认值,第二次声明时为 b 指定了默认值;第二次声明是添加默认参数。需要提醒的是,第二次声明时不能再次给 c 指定默认参数,否则就是重复声明同一个默认参数。

C++函数重载

函数的重载的规则:
  • 函数名称必须相同。
  • 参数列表必须不同(个数不同、类型不同、参数排列顺序不同等)。
  • 函数的返回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 仅仅返回类型不同不足以成为函数的重载。
参数列表不同包括参数的个数不同、类型不同或顺序不同,仅仅参数名称不同是不可以的。函数返回值也不能作为重载的依据。

C++ 是如何做到函数重载的

C++代码在编译时会根据参数列表对函数进行重命名,例如void Swap(int a, int b)会被重命名为_Swap_int_intvoid Swap(float x, float y)会被重命名为_Swap_float_float。当发生函数调用时,编译器会根据传入的实参去逐个匹配,以选择对应的函数,如果匹配失败,编译器就会报错,这叫做重载决议(Overload Resolution
从这个角度讲,函数重载仅仅是语法层面的,本质上它们还是不同的函数,占用不同的内存,入口地址也不一样。

C++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

类是用户自定义的类型,如果程序中要用到类,必须提前说明,或者使用已存在的类(别人写好的类、标准库中的类等),C++语法本身并不提供现成的类的名称、结构和内容。
class Student{public:    //成员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成员函数    void say(){        cout<<name<<"的年龄是"<<age<<",成绩是"<<score<<endl;    }};
类只是一个模板(Template),编译后不占用内存空间,所以在定义类时不能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因为没有地方存储数据。只有在创建对象以后才会给成员变量分配内存,这个时候就可以赋值了。
在创建对象时,class 关键字可要可不要,但是出于习惯我们通常会省略掉 class 关键字,例如:
class Student LiLei;  //正确Student LiLei;  //同样正确

除了创建单个对象,还可以创建对象数组:
Student allStu[100];
上面代码中创建的对象 stu 在栈上分配内存,需要使用&获取它的地址,例如:
Student stu;Student *pStu = &stu;
当然,你也可以在堆上创建对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前面讲到的new关键字,例如:
Student *pStu = new Student;
在栈上创建出来的对象都有一个名字,比如 stu,使用指针指向它不是必须的。但是通过 new 创建出来的对象就不一样了,它在堆上分配内存,没有名字,只能得到一个指向它的指针,所以必须使用一个指针变量来接收这个指针,否则以后再也无法找到这个对象了,更没有办法使用它。也就是说,使用 new 在堆上创建出来的对象是匿名的,没法直接使用,必须要用一个指针指向它,再借助指针来访问它的成员变量或成员函数。

通过对象名字访问成员使用点号.,通过对象指针访问成员使用箭头->,这和结构体非常类似

栈内存是程序自动管理的,不能使用 delete 删除在栈上创建的对象;堆内存由程序员管理,对象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 delete 删除。在实际开发中,new 和 delete 往往成对出现,以保证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对象,防止无用内存堆积。


在类体中直接定义函数时,不需要在函数名前面加上类名,因为函数属于哪一个类是不言而喻的。

但当成员函数定义在类外时,就必须在函数名前面加上类名予以限定。::被称为域解析符(也称作用域运算符或作用域限定符),用来连接类名和函数名,指明当前函数属于哪个类。


成员变量大都以m_开头,这是约定成俗的写法,不是语法规定的内容。以m_开头既可以一眼看出这是成员变量,又可以和成员函数中的形参名字区分开。

C++对象的内存模型

类可以看做是一种复杂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使用 sizeof 求得该类型的大小。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在计算类这种类型的大小时,只计算了成员变量的大小,并没有把成员函数也包含在内。

对象的大小只受成员变量的影响,和成员函数没有关系。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