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要点概述:七,编码,压缩传输,分块传输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关村软件破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46

一,编码:

HTTP 在传输数据时可以按照数据原貌直接传输,但也可以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编码提升传输速率。通过在传输时编码,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访问请求。但是,编码的操作需要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会消耗更多的 CPU 等资源。


二,报文主体和实体主体:

1,报文(message)

报文是HTTP通信的基本单位,由八位组字节流(octet sequence)组成,通过HTTP通讯传输。

2,实体(entity)

作为请求/响应的有效载荷数据(补充项)被传输,由实体首部和实体主体组成。

通常实体报文等于实体主体,只有当传输中进行编码操作时候,实体的主体内容发生变化,才导致它和报文主体发生差异。


三,压缩传输的内容编码

向待发送邮件内增加附件时,为了使邮件容量变小,我们会先用 ZIP 压缩文件之后再添加附件发送。HTTP 协议中有一种被称为内容编码的功能也能进行类似的操作。
内容编码指明应用在实体内容上的编码格式,并保持实体信息原样压缩。内容编码后的实体由客户端接收并负责解码


常用的内容编码:

gzip (GNU zip)

compress (UNIX 系统标准压缩 )

deflate (zlib)

identity (不进行编码)


四,分割发送的分块传输编码:

在 HTTP 通信过程中,请求的编码实体资源尚未全部传输完成之前,浏览器无法显示请求页面。在传输大容量数据时,通过把数据分割成多块,能够让浏览器逐步显示页面。

这种把实体主体分块的功能称为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Coding)。


分块传输编码会将实体主体分成多个部分(块)。每一块都会用十六进制来标记块的大小,而实体主体的最后一块会使用“0(CR+LF)”来标记。

使用分块传输编码的实体主体会由接收的客户端负责解码,恢复到编码前的实体主体。

HTTP/1.1 中存在一种称为传输编码(Transfer Coding)的机制,它可以在通信时按某种编码方式传输,但只定义作用于分块传输编码中。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