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认知的临界点——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其开发者?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云镜安卓限制安装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3:32

从铁器取代石器到汽车取代马车,纸张取代竹简到电脑取代算盘,从某个角度看,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技术的进化史。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兴起,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们鉴于历史的经验,同样在思考:人工智能会不会也取代掉他们呢?

过去的人类应该从未想过自己被自己的工具替代。这些年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职业需求的变动,许多重复劳动被机器所取代,人们才开始焦虑这个问题。即使是从事顶尖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有所忧虑。比如霍金等科学家曾联名对人工智能的警告。
就我而言,一个普普通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起步者,或许对这个领域的新潮技术没有评价的资格,没有那些科学家的分量,但我依然有我自己的观点,也自己的理由。就这个命题,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不能取代其开发者的

依旧以史为鉴。所有的技术进步确实都是建立在战胜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比如计算机,最初造出来时庞大无比,功能也单一,后来不断进步,发展到如今。如今的计算机必然是取代了当时的计算机,但我们需要注意到:无论它功能多么强大,运行多么迅速,它依旧不能摆脱其“框架”而存在。
这个“框架”是什么呢?是计算机的体系?是CPU的模式?这些都包含其中,但也都不全面。这个框架说到底,是一种人赋予它的行为模式,它无论怎么进化,终究也是在不断地在跑程序,重复,重复,不知疲倦。
人类发明的东西是要为人类的需求服务的,这理所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只是为了更好更强地为人类工作,只是说目前看来,它的一些功能“很像人类”,比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处理之类。说到这里,必须厘清命题中的逻辑。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其开发者”,这里的取代,是指什么功能上的取代?当然不是在图像识别能力上的取代,这个现在一些技术已经超越人类了,就像前段时间《最强大脑》上百度的机器人图像识别战胜了脑王。这里说的取代,是指“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这个功能的取代。
做这样一个假设:一个工程师开发出了人工智能A,具有图像识别能力A级,然后工程师又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B,这个人工智能具有开发自己的特殊能力,能够开发出新的人工智能C,具有S级的图像识别能力(S>A)。人工智能C的能力强于人工智能A,那么是不是说人工智能B取代掉了开发者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觉得是不应该否定,那么再看一个例子:
程序员们都喜欢使用更加方便的工具,如果能自动生成的代码就绝不会自己手动去敲,因为自己手敲出的效率不一定高,也容易出错,不如使用自动生成的,综合了效率和正确性。这个工具如果是程序员自己之前写的,那么是不是说这个工具在敲代码的能力上取代了他呢?程序员们想一想。

认知是有界限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归纳,人工智能或许是能高效地模拟这个过程,比人类更加迅速地累积知识,更疯狂点,我们可以添加一些性格参数让它更像人类。但我们终究不能把所有的信息完整地传递给它们,因为我们对认知的认知是片面的——这个论断或许会牵扯到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争,诞生诸如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事实:我们仍旧没有、并且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完全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的认知尚且如此了,那我们以我们这区区认知,所开发出来的东西能完成这未竟之业,超越我们吗?这不是一个师傅教徒弟,徒弟能不能胜过师傅的问题了,要知道,人工智能的技术背后,有着无数科学家不懈的努力,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不能轻易被取代。
显微镜能看到比肉眼看不见的领域,放大器可以捕捉宇宙中的感知不到信号,人工智能可以思考地比人脑更加迅速,但没有一项技术能给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只有靠自己前进。认知的界限,只能由我们来不断拓宽,而不可能寄托于人工智能来触碰。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