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芯动,曾经的中国芯痛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tlab书籍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1:34

本文是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Moehoo猛虎 』



【导读】今天,澎湃芯和麒麟芯,在中国一流科技公司体内的是中国芯动。而昨日,汉芯和龙芯,生长于中国科研机构土壤的却是中国芯痛。



        2017年2月28日,小米旗下松果科技的手机处理器“澎湃S1”正式发布,型号是松果V670。

        手机处理器,专业名称是SoC(System on a Chip,直译为:芯片上的系统)。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手机的CPU,但准确地说,手机处理器包含了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DSP(影像处理器)、基带、I/O控制、音频解码芯片等部件。也就是说,SoC不仅仅是电脑上的CPU,而是把前述这些部件整合到一起的一块芯片,如果与电脑进行类比,SoC就好像是一块插满了各类板卡的电脑主板。


        中国的科技公司掌控产品核心技术,这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不仅是“澎湃S1”,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的麒麟SoC也是国产的手机处理器。澎湃芯和麒麟芯,在中国一流的科技公司体内跳动着的这两颗中国芯,注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撞在一起。可以预见的是,这两颗有力跳动的中国芯,在这样的冲撞中必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人们为今天根植于实用商务环境中的中国芯动而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无法忘记昨日曾经的中国芯痛。那也是两颗芯,只不过,这两颗生长于中国科研机构的土壤之上的中国芯,一颗是虚假的中国芯,一颗是孱弱的中国芯。


虚假的中国芯:汉芯

        2002年8月,海外归来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从美国买来MOTO芯片,找来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全部磨掉,然后,找到浦东一家公司再在芯片表面打上“汉芯一号”的字样。接着,陈进召集了国内知名专家,召开研讨会并利用各种手法操纵了鉴定结果:“汉芯一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2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汉芯一号”,成为了“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DSP芯片”。

        2006年1月,“汉芯”被人告发作假。同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机构和部门确认陈进造假,撤销其所有职务、取消其所有荣誉、追缴总计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孱弱的中国芯:龙芯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决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PU,33岁的胡伟武自告奋勇出任首席科学家,组建龙芯研发团队,并以“毛泽东思想”作为队伍的基本信条和精神动力。

        2002年8月,龙芯1号实机运行成功。

        2003年,龙芯的研发成为国家863重点项目,随后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0年4月,成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龙芯系列产品也在迭代式地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在光鲜的背后,是一言难尽。

        业界的质疑和质问是非常异常尖锐的,直接把龙芯中科逼到了角落里:

        开发高性能CPU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科院计算所的实力不够,不足以承担此项任务。在技术含量不高的“龙芯1号”及后续龙芯2A/2B/2C等产品推出以后,根本就是无力再战。

        既然无力再战,只能借助于抄袭MIPS公司芯片的代码,这就招致了MIPS公司的侵权诉讼。

        已然招致诉讼,自己又理亏,只好“曲线救芯”。由于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与MIPS公司有关于MIPS体系结构的授权协议,因此,2006年,中科院与“意法半导体”签署协议,从而间接获得了MIPS公司的专利使用权,而代价是将芯片微结构授权给“意法半导体”,龙芯成为了“意法半导体”的产品。

        芯片代码是MIPS公司的,芯片产品是在“意法半导体”生产线上生产的,龙芯还是中国自主产权的高性能CPU吗?

        面对这些质疑和质问,龙芯中科总裁的胡伟武自承:龙芯当初设定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龙芯市场化也因之而步履维艰,龙芯未能建立与产业链对接的生态系统。

        可是,业界接受他这样的自辩吗?


 

        从曾经的中国芯痛到今日的中国芯动,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宿命的安排?如果说中国芯痛是中国信息产业的历史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中国芯痛是注定无法避免的代价,那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更是会令人警醒。

        IT业界期待着中国芯的良性演进,人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付出重大代价和得到经验教训之后,根植于实用商务环境的中国芯会更加健康有力地跳动。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