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和AOP的一些基本概念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 二进制流转字符串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0:32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 = "pub-1926348199765453";/* 728x90, 创建于 08-12-3 */google_ad_slot = "0385006797";google_ad_width = 728;google_ad_height = 90;//--></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script>

AOP 关注与主要的东西,也可以说让你只关注与业务,其他的东西就让AOP帮你完成。

我们要吃武昌鱼:

public class Dinner {
    Customer yangyi;

    public void eatfish() {
    yangyi.cookFish();
    yangyi.eatFish();
    yangyi.washDish();
    }
}

prog 1

现在我觉得这顿饭吃的太不爽了,还要自己做,洗碗。


我想这样
public class Dinner {
    ICustomer yangyi;

    public void eatfish() {
    yangyi.eatFish();
    }
}

prog 2

就是说我现在只用吃就行了,但是这样可以么?
谁来帮我做鱼呢?这个我想就是所谓AOP吧,我只用关心我吃鱼的方面就行了,做鱼又食堂关注就行了。

现在看看谁来帮我cook fish呢,它怎么做到的呢?

我看到上面prog 1中的Customer已经变成了prog2中的ICustomer了,就是说如果愿意,我可以用任意的ICustomer实现来替代yangyi了,这个就是一个Customer的代理,在调用yangyi.eatfish的时候,之前代理会帮我调用cookfish(),之后代理会帮我调用washdish()
还是看看代码吧

class Customer implements ICustomer {
    void eatfish() {
    //haha eat, delicious
    }
}

class CustomerProxy implements ICustomer {
    Customer yangyi = new Customer() //just for example. proxy is implement by dynamic proxy or other tech in real world
    void eatfish() {
    cookfish();
    yangyi.eatfish();
    washdish();
    }
}


基本上就是说proxy会在调用我的Customer代码之前和之后做一些工作,ok,这就是AOP,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在spring中,proxy是用java的动态代理做的,在运行的时候自动生成CustomerProxy这个东西,然后用这个Proxy替代我的Customer。

为什么老把IOC和AOP放在一起讲呢,想想我们的Customer是怎么来的吧

如果在某个时候我们说yangyi = new Customer(),那这样Proxy怎么替代这个Customer啊。
所以IoC说,你要用Customer么,你直接说我要用,声明他,告诉我怎么样能够设置这个Customer,用的时候我会来调用你的(don't call me, but I call you)

所以真正的代码应该是这样的
public class Dinner {
    ICustomer yangyi;

    public void eatfish() {
    yangyi.eatFish();
    }
    public void setYangyi(ICustomer customer) {
    this.yangyi = customer;
    }
}

我提供一个SetYangyi的方法,IoC会在运行时把yangyi设置成CustomerProxy,然后,我的代码就只用尽情的享受武昌鱼的美味了。其它的,留给ioc了。

BTW,烦死JDBC的connection.close()了吧,呵呵,IOC+AOP应该最适合这方面了。



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一个设计层的概念,主要讲的就是怎么去分离关注,用面向对象的话说,就是怎么把职责进行分离。而这两个模式,我个人认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变以前的主动为被动,而我认为,这种改变可能也是将来面向对象发展的一个趋势。

首先说说什么叫主动。写过面向对象程序的人都知道,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就是,面向对象是由一大堆对象组成的,对象通过协作完成面向过程中的任务。假设现在有对象AB,那么当A需要使用B中的方法时,那么在A内部,就会有有一个对B方法的调用,这种调用就称为主动调用。代码大概会如下:

public class A{

B b;

public void methodA(){

b.methodB();

}

}

这里为了下文解释方便,我增加了一个调用点的定义,调用点就是调用发生的地方。也就是上面

b.methodB()中的b

理解了什么叫主动之后,我想就先介绍什么叫IoCIoC的全称这里就不说了,他的字面意思就是控制反转。在上面的代码当中,由于A调用了B的方法,因此就形成了一个AB的依赖,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OO的思想是希望我们基于接口编程,而不是基于实现编程。因此,系统设计将不止是原有的AB,而需要变成IAIBAB,其中IAIB是接口,AB是对应的实现类,然后为了使得A中现在对B的实现依赖变成对接口的依赖,代码应该变成这样。

public class A implements IA{

IB b;

public void methodA(){

b.methodB();

}

}

这里虽然我们是基于接口编程了,但大家知道,在这中间,我们需要有一个步骤把b指向一个IB的实现类B,这个怎么做,就是IoC要做的事情,这里就不细说了。但简单来说,没有IoC,我们可能需要在A中通过某种方法去获取一个B的实例,但有了IoC,她就能在A不参与的情况下,给我们一个B的实例,所以,IoC要做的就是在调用点上从原来的主动生成一个调用点,变成被动的接受一个调用点。

接着就是AOP,全称也不说了,字面意思就是面向方面编程。举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如果我们代码需要做日志的话,那么在没有AOP的时候,我们的代码可能就是这样:

public class A{

public void methodA(){

do log;

b.methodB();

}

}

这里methodA()中的做日志并不是方法本身的逻辑功能,而是一个附属功能,因此,我们需要把它分离出去。怎么分离,就是AOP要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在调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们的类A增加了一个代理类,她把我们的类A包装了起来,像这样:

public class AP extends A{

A a;

public void methodA(){

do log;

a.methodA():

}

}

public class A{

public void methodA(){

b.methodB();

}

}

于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调用AmethodA()方法时,实际调用的将是AP中的methodA(),于是就可以把做日志的功能从原有的methodA()中分离了出去。所以,AOP要做的就是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调用点包裹了起来,从而把原来的功能进行了分离。

这个基本上就是我对IoCAOP的看法。欢迎指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 = "pub-1926348199765453";/* 336x280, 创建于 08-12-3 */google_ad_slot = "6860128133";google_ad_width = 336;google_ad_height = 280;//--></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script>
原创粉丝点击